如何落“实”文言文教学论文_杨清泉

如何落“实”文言文教学论文_杨清泉

甘肃省礼县滩坪乡初级中学 742218

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文言文,学生发愁,教师无策,学习氛围死气沉沉,课堂毫无生机,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现象,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从读出发,读熟读烂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读,才能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本、走进文本,把陌生的文本和学生个体联系起来,建立学习、领悟的可能性。教文言文更要注重学生的“读”。语言经过白话文运动,文言文与我们有了一种隔膜。“读”能消除这种隔膜,把陌生的文本变成熟悉的内容,化解学生面对文本的“愁”,让学生感到“易”,产生一种阅读的愉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激发起了一种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赵谦翔在执教《孔子学琴》时要求学生按照预设的目标读六遍课文。第一遍自由认字,第二遍老师纠正字音,第三遍读准字音,第四遍读快,第五遍读出肯定的语气,第六遍读出自己的理解。真是读熟读烂了课文,达到了“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效果。这六读让学生体会了文言文简约精炼的美感,创造了一种课堂氛围,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一零一中学的程翔老师执教《伤仲永》也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读。让学生第一遍读,第二遍读,直到全班同学都读懂为止。还要让学生读给别的同学听,一遍不好就来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全班同学都认为他读好了为止。想要把一篇文言文读得流畅,就得多读,反复读。在读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抓住重点,教学互动

新课改要求老师退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都“动”起来,“思”起来,在轻松中完成学习任务。文言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一讲到底。全堂言,满堂灌,使课堂太饱满,氛围太枯燥,教师霸占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侧重,课堂不注重互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弱化,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以此,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没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文言文教学,老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给课堂做减法,打造简约语文,简约课堂,给学生留出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黄厚江老师执教《黔之驴》时设置了“研究三个形象”“研究三个故事”“研究一个道理”三大板块,课堂条理清晰严紧,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上海市建平中学的郑朝晖老师执教《师说》只设置了“析其文”“得其情”两大板块,抓住“其”字展开教学,达到了高效的目的。贵州师范大学附中的张茗老师执教《项脊轩志》引导学生只玩味了“喜”和“悲”两个字。重庆市两江中学的施永万老师教《劝学》只设计了两个古今异义词,两个词类活用词,四个特殊句式。程翔老师教《伤仲永》,带领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几乎把课堂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课堂轻松简约,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抓住重点,简化教学内容,才能创建宽松活跃的课堂,学生才能饶有兴致地、精力充沛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才能有效,学习才能高效。

三、把握中心,联系生活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或话祖国山川之美,或写人格与胸怀,或讲述人生的道理,或评历史的兴替………不管表达何种思想,都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深刻,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让文言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化就是语文教学方法的一般原理”,就是要使其思想性、审美性及其价值观与现代生活的主流意识合拍。“对于文言文,我们阅读鉴赏时,应当为它寻找现实的归宿。只有具备了现实的依托,文言文才拥有时代的意义,才能最终凸显自身的价值。”抓住细节,教师引导学生思,精思,达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才能融会贯通,把古人的思想和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

四、文言夹杂,尽情抒发

只有把学习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语文学习才算完成了,才能在自己的语言、情感、文化世界里有所沉淀,留下痕迹,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完全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悟,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更不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能随意轻松自由地加进文言词汇或句子,增加文采,提高表达效果,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文言夹杂表达自己的机会。既是一种理解和巩固,也是一种表达和交流,还是一种自信和潇洒,进一步激发同学们文言文学习的激情。如在教《木兰诗》时,要求 “文言夹杂话木兰” 同学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自己的心声。有一位同学说:“……早晨告别爸爸妈妈,到了傍晚就到了黄河的边上,晚上住在那儿,听不到爸爸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但闻黄河流水鸣渐渐’。 早晨离开黄河而去,晚上住在了一个叫黑山的地方,听不到爸爸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真是一位女中豪杰,虽然是一位姑娘,却胜过许多的大丈夫。打仗回来皇帝要赏赐她很多东西,她都不要,只是说‘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学习了,表达了,运用了,兴致被调起来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了,还为下次的文言文教学创设了条件。

参考文献

徐国新 吴伟昌《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2期,第13-14页。

论文作者:杨清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如何落“实”文言文教学论文_杨清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