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现状与学情分析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教授地方课的老师的重要工作就是对课程进行本土化开发,使教学内容接地气。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和课堂活动情况不尽人意,往往只有个别小组学生能够完整的回答出来,时而出现学生跑题等现象。查找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教师都是兼课地方课程,对这门学科的意义了解不够充分。
(二)教师缺乏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资源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师应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方式单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根深蒂固。
所以,对于地方课程的开发,教师们应该努力做到四个“多一点”:参透课程文化内涵多一点、关注生活多一点、教学形式多一点、满足需求多一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当确立的设计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地方课程开发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时得到显示与发挥。
二:情境教学初探——创设课堂情境的大背景
地方课程的教材是以问题中心,兴趣中心或儿童中心的,而非知识中心的,所以地方课程的开发不能编成“地方版”的学科教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地方课程这门课产生兴趣呢?课堂中应当给学生呈现更多课外的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设置更有趣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知识。三年级安排了一课《泰顺廊桥》,是描述温州泰顺廊桥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课文。为了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课堂情境,笔者除了搜集大量网络资料外,还向旅行社的朋友请求帮忙,提供关于廊桥的内部的材料及由航拍的廊桥照片。
在课堂上,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大背景:老师是导游,同学们是游客。当大量的精美图片展现在学生前面,伴着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廊桥历史由来、造型结构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廊桥诗一般的山水画卷之中,他们啧啧称赞!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极高,不停地提问,笔者也耐心地一一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情境教学再探——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身份,这使得学生不得不提前准备相关的材料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整理,使得他们对教材知识牢牢掌握,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抱着这样的一个设想,我对原先的教案进行二次修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这样的构想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又遇到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又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师生之间如何合理分工?
(二)学生扮演“导游”身份后,教师这节课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
(三)如何选择“小导游”,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其中?
(四)课堂纪律如何保证,在课堂活动与师生互动中,学生活动小组内部又该如何分工?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渴望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所以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性比较高,但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方面能力有限。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困惑,笔者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与学生的分工上,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及经验水平,对课本中提到的专业名词,历史背景,文化风俗等用多媒体PPT、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简明扼要地呈现给学生,防止学生在活动扮演“导游”角色时出现概念性的错误。教师浅尝辄止的介绍,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落实,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前是否充分准备了。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我设计难度适中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的探究型预习作业,当然学生们也可以加入一些课外的知识。预习作业可通过修改变成一篇景点简介或者导游词。鉴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在分组时,我特意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到一个景点的讲解任务,课堂活动时,每组选派3名同学,作为景点“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导游词,组内其余同学进行补充。
(三)关于课堂活动纪律问题,每组安排一名“管理员”同学负责管理本组同学的纪律,来保证“小导游”在发言时,小组同学能够安静的倾听导游的讲解。综上人员安排,“管理员”和“记录员”为固定人员,但是他们两人也可以同时兼本组“小导游”代表本组发言。
由于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并且每组内安排了“领队”和“记录员”,每组下发不同的预习作业。这样一次次的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自信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一开始的时候比较拘谨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鼓励后发言也一次比一次精彩,表达也更加流畅,他们表达时而平缓,时而激昂,或大方,推动着整个课堂氛围的不断提升。
四:情境教学三探——让课堂评价“活”起来
每个“小导游”发言结束以后,老师都会让同学们对这组的“导游”工作进行点评,“小导游”们很重视老师同学对他们发言的点评,甚至可以说超过学生发言本身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发言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重要途径。但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之间的评价容易造成教学“负迁移”,即当一个学生评价另外一个学生发言时,既讲优点也会讲缺点和不足, 如果老师不加以适当引导,很可能造成学生之间相互批评与挖苦。于是,笔者告诉学生们: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的语言包括老师在内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事物,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当同学上台发言的时候,我们可以找找他/她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有关他/她的发言存在的不足之处,就让老师来适当的点评!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之间的语言是相互鼓励的,发言的同学不但获得了广大同学们的认可和表扬,也从老师那里认识到了自己一些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的课堂活动讨论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出色。
五:三次教学探索的反思与感悟
由于多种原因,课堂教学有时只见课堂“热闹”不见教学“有效”。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从教育的根本点出发,教育的对象是学生,那么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就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课堂活动表现与反馈。结合多次磨课以及课后反思,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感悟: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改进教法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变单纯讲知识为多方设置问题,化消极灌输为积极交流、探讨,凡事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
二、充分发挥“地方课”本身的优势,创设课堂情境大背景,寻找适合学生的课程。地方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也比较紧密,一点不枯燥而且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教学现状实际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笔者不断地充实课堂教学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让学生从视听角度去感受地方课的丰富魅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陈玉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程论文; 地方论文; 情境论文; 老师论文; 导游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