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论文_安杏星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34001

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结果:61例患者好转,11例患者死亡,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72%;大面积脑梗塞好发于60岁老年人以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对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脑血栓形成( P< 0. 05);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表现出意识障碍(36例)、呕吐(16例)、语言障碍(47例)、抽搐(11例)、双瞳孔不等大(13例)、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中枢性高热(12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大小便失禁(10例)、出血性脑梗死(9例)时预后效果较差( P< 0. 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特异性较强,应该改结合临床特点给予早期的对症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最大化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脑梗塞;临床也特点;预后效果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上称为中风。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它以高致残率为特点,并且趋于年轻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致死率第二位疾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活能力和身心健康[1]。为了分析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通过有效、及时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特点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3.452.16)岁;既往病史:高血压13例,高血脂4例,脑动脉硬化23例,糖尿病史37例,冠心病16例。

1.2诊断标准[2]

梗死面积>3cm2 且累及脑解剖部位2 支脑血管主干供应区;24h CT 提示同侧大脑半球三个及以上脑叶低密度灶;脑梗塞总面积>20 cm2。

1.3方法

回顾分析72例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史、病程,临床表现包括体征、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结果

2.1临表现与预后

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表现出意识障碍(36例)、呕吐(16例)、语言障碍(47例)、抽搐(11例)、双瞳孔不等大(13例)、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中枢性高热(12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大小便失禁(10例)、出血性脑梗死(9例)时预后效果较差( P< 0. 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临表现与预后关系

注:与无该症状者相对比P < 0.05。

2.2临床特点

72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50例,占69.44%,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通过经颅CT检查发现,其中58例患者大面积脑梗塞发生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2.3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对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脑血栓形成( P< 0. 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注:与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对比*( P< 0. 05)。

3讨论

大面积脑梗塞主要是由于大脑动脉干以及颈内动脉干完全性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目前,临床总尚无明确诊断标准,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预后效果较差,其致残、致死率较高[3]。所谓的大面积脑梗塞是指梗死面积超过3cm,并且涉及多个解剖部位的脑梗死[4]。临床中对于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脑细胞,控制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地促进病变脑组织的功能恢复。

本文以上结合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总结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以及临床预后效果。结果提示,大面积脑梗塞好发于60岁老年人以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并且通常会表现出意识障碍、呕吐、语言障碍、抽搐、双瞳孔不等大、神经源性肺水肿、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大小便失禁、出血性脑梗死。

同时本文研究发现糖尿病、冠心病为大面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引起大血管病变,而冠心病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5]。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高颅压症状,严重的可以出现脑疝及脑干功能衰竭,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高颅压及中线结构受到影响[6]。大面积脑梗塞机制是由于脑动脉完全闭塞,从而使动脉供血区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最终坏死、水肿,严重的脑水肿还会引起颅内高压,加重脑水肿。恶性循环是患者的病情加重,从而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总而言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特异性较强,梗死多发生于中主动脉,并且血肿形成率、出血率较高,所以临床中早期发现时,应该及时就诊和治疗[7]。临床中应该结合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给予对症治疗,最大化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虽然临床疗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欠缺之处,我们应该不断的探索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特点,并且依据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进一步促进脑梗塞的良好预后效果。同时,我们要重视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并且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张垚,师桂萍,潘登.大面积脑梗死42例病因、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0(1):68-69.

[2]万里飞,陈丽萍,金志文,等.大面积脑梗塞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J].实用临床医学,2013,4(4):68-69.

[3]龚铁逢,李铁林,段传志,等.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10(3):157-159.

[4]秦红霞,张向东,杨清成.大面积脑梗死老年病人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1(8):57-58.

[5]褚晓凡,曲松滨,戴艳萍,等.大块脑梗塞中出血性梗塞的病理特点.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4(5):276

[6]俞世勋, 高敬尤, 郭民霞.实用脑血管疾病.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 :338 ~ 340

[7]刘群, 刘晶莹, 孙肖爽, 等.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临床与病理.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14(3):159

论文作者:安杏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增刊)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论文_安杏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