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范苗云[1]2004年在《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叁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面对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对革故鼎新的激烈变革的时代,处于变革核心的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更面临着领导革命的挑战。那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平庸领导者,是注定要被新时代淘汰出局的。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行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努力培养和提高行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既具有广博知识,又具有现代领导意识、强烈开拓意识和作风民主、高效、廉洁的领导者,是我们每一位新世纪行政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也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行政人事管理学的角度,对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论述了新时期的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涵义、特点,分析了现阶段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构想。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从道德品行、文化知识、民主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特点。 第叁部分分析了现阶段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对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张丽冰[2]2013年在《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思想、文化、道德以及法律方面,全面阐述了领导干部素质的含义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关系“领导”的内容深化,在深化素质内涵的同时,也完善了“领导”的意义内涵,为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的实质,正确对待“领导”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方法。尤其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是公务员,是人们的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组织者、管理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于领导干部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在社会矛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由上而下矛盾的解决效果,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优劣。基层干部是基层的骨干力量,担负着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叁农”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可以说,基层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乎基层政权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对于实践“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差、综合能力尚不能满足新时期形势要求、廉洁作风建设与反腐工作仍需加强等,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影响、素质建设框架标准不明确、监督机制无法提供有力监督29、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够等方面的因素。文章认为加强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应当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优化设置考评机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完善选任和培训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干部自身修养等方面进行努力。

陈阳[3]2016年在《当今民族地区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阶段。政府正在从经济型向公共服务型不断平稳转变,其中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进程,也是不断推动这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在构建和优化基层政府结构的同时,基层行政领导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政府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定。关系到政府在基层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首先阐明基层行政领导素质的相关概念界定,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行政力道素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行政领导素质水平的对策研究。

钦艳芳[4]2001年在《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历代领导人都对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问题做过许多重要论述。我们党在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在世界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世界各国已不约而同地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已经确定,中国已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对曾有过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要有人的现代化。 面对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对革故鼎新的激烈变革的时代,处于变革核心的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更面临着领导革命的挑战。那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平庸领导者,是注定要被新时代淘汰出局的。 面对新的世纪,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行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努力培养和提高行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既具有广博知识,又具有现代领导意识、强烈开拓意识和作风民主、高效、廉洁的领导者,是我们每一位新世纪行政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也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要 课题。本文从行政人事管理学的角度,对新时期行政领导于部素 质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论述了新时期的行政领导于部素质 建设的意义、特点,分析了现阶段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方面存在 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构想。本文共分 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历代领导人关于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观 点,以及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对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从道德品行、文化知识、民主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 阐述了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特点。 第叁部分分析了现阶段行政领导于部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对新时期行政领导于部素质建设问题提出了若于建 议和对策。

张海洋[5]2017年在《我国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乡镇行政领导作为我国公务员队伍中身处最基层的特殊群体,是乡镇政府的行政首长,是乡镇政府行政事务的直接领导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直接服务者。乡镇行政领导队伍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都需要乡镇行政领导具体执行、落实,乡镇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其来决策实施,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呼声都需要通过乡镇行政领导向上级政府传达。乡镇行政领导伦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自身行政领导效能和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政府认同以及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目前在我国政治经济全面转型时期,在日益复杂的行政环境和诸多诱惑下,乡镇行政领导面临着诸多伦理困境和道德冲突,部分乡镇行政领导出现了一系列的伦理失范问题。尤其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下,加强乡镇行政领导的伦理建设,建成一支真心为群众服务谋利的高水平乡镇行政领导队伍十分必要。本文以乡镇行政领导这一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伦理学为基础,从伦理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交叉视角,探析乡镇行政领导伦理的内涵,明确乡镇行政领导应该遵守的伦理准则与道德规范,探讨乡镇行政领导在乡镇公共行政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冲突,分析乡镇行政领导当前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途径,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与丰富我国关于乡镇行政领导伦理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旨在推动伦理学研究与乡镇公共行政实践进一步相结合,为乡镇行政领导正确认识、处理自身伦理道德困境,更好地把握自己所履行的职责、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开展乡镇政府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观点如下:第一部分,首先对乡镇行政领导伦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在揭示了乡镇行政领导特殊性的基础上,对乡镇行政领导伦理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所研究的主体乡镇行政领导主要是指在乡镇政府中担任行政首长的乡镇长。乡镇行政领导伦理是指乡镇行政领导在乡镇公共行政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伦理期待、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与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强调了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是我国提高乡镇行政领导素质、提升乡镇行政领导效能、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第二部分,阐释了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的理论依据。权变理论、人性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和管理伦理理论是研究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的主要理论依据。分别说明了乡镇行政领导的行政理念和行政行为方式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权衡选择领导方式,求适不能守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角色的责任和道德义务,处理好自身与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做到尽职尽责;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求外,还要加强自身角色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行政能力,公正廉洁、勤政爱民;要坚持人本主义、义利并举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注重事实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对价值的追求。第叁部分,着重阐释了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重点描述了乡镇行政领导角色扮演所处不同情境下,在角色权力、角色丛内部、角色利益、政策执行和政策制定等方面面临的角色伦理困境和道德冲突,并从上述冲突入手探讨了乡镇行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工作中存在的公权私用、行政价值观念错位、享乐主义思想严重、贪污腐败、官本位等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进而从乡镇行政领导角色伦理水平、乡镇行政体制及其制度和乡镇行政领导环境叁方面分析了乡镇行政领导出现伦理失范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乡镇行政领导当前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冲突,提出了乡镇行政领导伦理的建设途径。首先,从强化乡镇行政领导的角色伦理培养入手,强化乡镇行政领导的权责意识、提高乡镇行政领导的角色扮演能力、加强乡镇行政领导的道德自律、进行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培训。其次,完善乡镇行政领导的伦理调控机制。从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为官原则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做人原则入手,完善乡镇行政领导道德行为规范,推进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制度化建设;再次,明确乡镇行政领导职责范围、建立农民群众监督机制、健全乡镇行政领导的问责制度、完善乡镇行政领导的伦理评价和监督机制。最后,创造良好的镇行政伦理环境。以创造良好的乡镇行政伦理文化为基础,营造良好的乡镇行政伦理氛围,营建良好的乡镇行政伦理的社会环境。

郭风旗[6]2013年在《机关党的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重大挑战。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机关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机关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等,都对机关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机关党组织的职能定位、目标任务,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迫切要求机关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重新思考并加以创新。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研究,努力实现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研究过程中,注意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对关系,把握好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上,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注重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进而研究机关党的建设实践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特别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发展趋势。横向上,采用系统研究方法,注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与机关的发展对机关党的建设的影响。按照上述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在框架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般理论。重点介绍机关党的建设的内涵,包括机关党的建设的特点、机关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机关党的建设的组织构成。在综合分析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本文提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按照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适应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指导思想、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等途径,优化理念、功能、结构和机制等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机关党的建设有效性的过程。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从四个阶段对机关党的建设进行历史考察,民主革命时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初步建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健全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调整探索阶段,党的十叁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机关党的建设的规范创新阶段。回顾机关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机关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具有叁个方面的经验:一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机关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二是随着党的政治任务和历史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规律;叁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的建设的形势任务是机关党的建设的新需求。第叁部分,主要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的现实情况,包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学术界和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工作者对此问题的认识有所区别。学界认为,思想认识方面机关党的建设受到的重视不够,职能作用方面机关党的建设发挥不足,工作制度方面机关党的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方式方面机关党的建设缺乏创新,工作队伍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乏力。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工作者则认为,主要有重视不够,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方式方法创新滞后,机关党组织发挥作用存在“短板”,机关党建工作在统筹指导方面有待加强等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职能定位、管理制度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叁个方面,机关党的建设监督职能难以实现,管理制度存在矛盾,党务工作边缘化影响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路和举措。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建议,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是务实的,一方面,从理论上可以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更为深远一些的看法,另一方面,在中国具体的政治环境和政治背景下,更加切合实际的具体举措也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发展思路:积极适应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变的趋势,以服务为核心价值;积极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构建区域化党建模式;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更加开放和灵活。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具体举措:功能定位的科学化,突出核心任务,服务中心工作;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理顺领导与指导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队伍的科学化,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加强培训交流;工作方法的科学化,深入联系基层,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工作格局的科学化,建立全国性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本文结束时提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符合政党政治发展规律,遵从叁个方面的取向。第一,理顺党政职能权限,明确政党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按照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政党的利益综合和社会整合的功能。第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最关键的要素,真正关心党员的思想实际,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反映党员的诉求,为党员成长成才提供条件。第叁,紧随民主的趋势,积极推进机关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应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艾政清[7]2011年在《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党的建设要“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这表明,在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已成为重要因素,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关系到在带领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领导者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加快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紧密结合新时代,构建了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模型,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领导者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提升领导者素质经验的基础上来研究行政领导者素质的优化问题,给予现代行政领导者新的开发和启迪。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论述了现代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特点及领导素质相关的理论,构建了现代领导者的素质模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行政领导者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优化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途径。

李根[8]2016年在《我国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历来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提高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关系到我党行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公权力的公信力。当前,我国在理论上对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地方政府在行政实践中也不断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但是,对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的理论研究视角还有待进一步拓宽,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方式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对干部道德素质考核重要性认识不足、考核体系不科学、考核过程不客观全面、考核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力求构建我国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体系并加以合理运用。我国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遵从以法为依、以德为先、德绩结合、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考核原则;考核内容应涵盖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四个重要的指标;考核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考核管理主体、客体、环境及其互动关系;考核程序具备规范的操作流程,从制度上确保考核结果运用和管理。

李森[9]2008年在《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党政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教育培训历来是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直接通道。面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在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框架中,日益不适应党政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研究党政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问题研究法、比较法、综合法、调查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及领导科学、管理学、统计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党政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理论、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理论和效益评估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文首先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的基本原理,回顾和梳理了国外关于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的研究,以及中国历史上关于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的思想,对目前理论界关于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的理论资源作了概括,分析了现有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理论存在问题。此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于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的理论。之后,论文回顾了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培养的历史,对党政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即党校模式、行政学院模式、高校模式、社会模式作了初步分析,同时对党政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分析国内外公务员培训的新形势、新趋势的同时,对德国联邦公共行政管理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新加坡和香港等培训机构的公务员培训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访谈、问卷调查等具体研究手段,构造出全面、系统、动态的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模型。针对地区、职位类别以及工作中难题的不同,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与能力有所不同。建立在素质与能力模型基础上,作者对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培训总体运行机制作了总体的构想,对能力本位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的干部培训运作模式、党政领导干部个性化培训机制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此外,对干部培训的课程设计、干部培训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党政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针对长期以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对成本关注不足,且缺乏对培训效果有效评估的现状,作者从培训的投入、产出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培训的效果问题,建立了培训的绩效—成本效益分析体系,并对之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其在党政领导干部培训效果检验上的价值。最后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婧[10]2015年在《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党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前所未有的艰巨,更加需要党政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党政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领导能力与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直接相关,与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相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相关。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的领导能力与党的执政任务和使命基本适应,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新时期面临着各种现实考验,在一些方面也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差距。具体体现在: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谋划和研究问题的意识不强,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根本改善;一些党政领导干部统筹发展中各重大关系的能力不强,导致发展失衡、社会利益关系矛盾激化,群体性矛盾频发;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欠佳,处理不好自身的心理问题,导致对事件的情绪化处置。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进一步提高党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已经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它的研究无论是对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还是对增强党和政府机关的决策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领导能力建设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课题,需要不断结合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阶段和新的发展要求,结合党的执政历史发展的轨迹、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实践和新时期领导科学发展的规律,总结出当前领导能力建设的一般规律。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理论的相关论述;第二章分析领导能力建设面临叁方面的现实考验;第叁章分析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建设存在的叁大紧迫问题;第四章进行新时期党政干部领导能力建设的深层透析;第五章阐述了领导能力提升的实现途径。第一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探究经典作家和中共领导人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和领导能力理论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领导能力的论述和中共领导人关于领导能力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关键要素。本章先从阐述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体系的形成入手,再详细列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领导能力的诸多论述,最后较为详尽地列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习近平关于领导能力的论述,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领导科学领域的具体展现。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同时,直接参与工人运动的政治实践,为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奠定了理论前提和实践来源。《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共产党宣言》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领导群众的最高目标,领导本质的问题,领导的依靠力量,领导决策依据问题,领导本国革命的实事求是原则。总体而言,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有九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即领导活动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生产力和社会实践的必然;无产阶级领导权威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权威;领导理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领导者的本质是人民公仆;明确指出了共产党人坚持的领导道路和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要有明确的领导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领导集团和一大批党员干部,重要的是要有民主的领导制度;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科学认识和有效把握革命领导活动规律。本文指出,以革命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有七条基本原理。领导能力是运用领导理论转化为领导实践和革命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根本依托。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工人阶级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都高度重视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指出,无产阶级拥有领导能力是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坚强保证。列宁在面对十月革命胜利俄国残败落后的国家局面明确指出,必须具有和提高领导俄国经济建设的能力,这是巩固俄国无产阶级政权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注重锻炼和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伟业所需要的领导干部,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多方面的能力。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面对国家科技水平的落后,邓小平特别强调通过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有利于自身建设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提升自身的经济建设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能力。“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以执政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强对叁大规律的研究和运用,清醒认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大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把握发展方向,利用好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众多的讲话、演讲、文章等中都表达了提高对各种复杂问题的治理能力的高度关注,“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习近平领导能力观的核心内容与集中体现。第二章主要指出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面临的叁大现实挑战。在现实的国内考验方面,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种结构发生大变迁及由其带来的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科技信息化。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人口阶层变动、城乡区域发展、就业生活选择、科教文卫体改革还有思想价值观更新上都发生了新变化,这些都打破了以往较为封闭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这些改变的根源在于物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发展。社会自发性申请成立的社团、组织等新型组织数量增长较快,网络社团也在增多,无疑对各级党政领导加强管理和领导组织提出了高要求。利益结构的复杂化突出表现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新的利益诉求,甚至会出现矛盾冲突。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加剧了社会对立,贫富分化十分明显;人们价值观多样、多元又多变的特征十分突出,人的思想活动表现出的独立性、善变性、有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霸权打压依然存在。科技方面,要给予大数据的正负面效应以适当的关注。在现实的国外考验面前,主要是受到了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影响以及世界军事变革、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等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国家安全和战略问题。在现实的执政考验方面,主要指出的是党员数量和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都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我们党提出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党员规模的过于庞大致使党员管理的难度在加大,一个突出的新变化就是发展党员吸纳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优秀民营企业主和员工入党等;群体性事件的集中爆发,突出地说明了党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这是党政领导干部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五位一体”总布局无疑增加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份量和责任担当。第叁章指出党政干部领导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叁大紧迫性问题,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顽疾、观念误区和机制弊端。关于叁大作风顽疾:第一,思想作风不端正。党中央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精神懈怠”危险,其突出表现就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庸俗、心存平庸保守的消极想法,解放思想不够深入、创新意识不强,甚至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抵挡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利益诱惑,败下阵来;第二,学习风气不踏实,学习态度不务实,浮躁之风甚嚣尘上,有些领导干部不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甚至对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也存在认识不足、领悟不深、掌握不够等现象;第叁,工作作风不扎实,“四风”问题比较突出,有些领导干部工作热情度不高,不把主要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不把服务群众放在心上,对老百姓合理的利益诉求漠不关心,使群众办事遇到了众所周知的“四难”。在四大观念误区方面,有些领导干部在政治、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出现了道德败坏、丧失官德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官场生态中,一些错误的权力观仍在大有市场、大行其道,如把权力看作为为己谋利的工具,大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讲排场、讲享受,甚至失职渎职,违法乱纪;有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摆得不正确,存在过分追求gdp忽视其他指标的片面狭隘的政绩观,忽视长远效益注重短期受益,忽视以人为本反而以求利为本;在发展理念上,有些领导干部缺乏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思想。我国在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着四大机制性问题,主要就是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教育培训内容设置上、对教育培训学员管理科学上、在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动力促进上,还有就是选拔任用机制存在错误的用人原则等问题,考评机制上存在片面的虚假的考核等现象,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建设和提升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第四章从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建设重点、突破关键和传统文化滋养等方面入手对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建设展开深层分析。首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科学发展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和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强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其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能力建设必须明确领导能力建设重点。习近平在2009年一次讲话中提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六种能力。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本节对以上七种能力较为详细地逐一展开分析,分别从每一项能力的意义和提升该项能力的方法途径进行阐述。本章提出:提升知人善任的能力,需要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坚持“任人唯贤”原则、炼就发现人才本领、提升用人气魄;提升开拓创新能力,需要首先重视理论创新、再者强化实践锻炼提高、还要健全选拔创新人才机制;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需要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处理好复杂利益关系、推动良性互动与均衡;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需要加强科学预警与防范、快速反应与果断决策、注重运筹与控制事态、加快善后与恢复重建;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需要树立“欲影响社会,必先影响媒体”观念、充分认知媒体、有效利用媒体、热情服务媒体;提高维护稳定能力,需要在把握六大原则的同时注重形势把握早谋划、搞好工作责任落实、依靠群众促稳定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是对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能力新要求,主要从鼓励公民参与、坚持依法治理和重视运用新科技等方面来提升。再次,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为指导,要明确领导能力建设的突破点和关键点,从观念上、眼界上、立意上、方法上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依靠改革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律塑造政风、依靠机制化解矛盾、依靠科技增强创新能力。最后,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关于领导思想的记载,古人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方法和见解,这些都为领导能力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养,需要多多借鉴。第五章是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建设的实现途径。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从提高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促进领导能力建设的内在培育,从教育培训干部、健全考评机制、加强锻炼实践等多角度实施领导能力建设的外在促成,从增强宗旨意识、培养学习领导者、提高领导魅力等多内涵地谋划领导能力体系化构建。关于内在培育党政干部的领导能力方面,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党政领导干部要切实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必须通过深入学习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维素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新胜利,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各级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节奏,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增强健康的心理素养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性格和稳定的情绪,必须有豁达的心胸,必须要有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关于外在促成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上,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党在动荡的革命时期通过建设各类学校加强对大批干部的教育培训,在新中国成立后,干部教育培训日益完善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考评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导向,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通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践锻炼是提升领导能力的根本途径,正如习近平所言的“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具体实践,鼓励他们自觉到复杂环境、关键岗位、艰苦地区磨砺品格、锤炼作风、提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干部、培养出好干部。本章从叁个方面入手对领导能力建设进行体系化构建:第一,增强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这要求树立邓小平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的基本原则,作为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争做为民服务的表率和模范,必须思想上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加强学习争先创优、不怕牺牲、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杜绝腐化的思想和行为。第二,中央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都号召全党上下加强学习,习近平最近也指出中国要成为“学习大国”。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名有文化有智慧的新时期学者型领导。第叁,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甚至是领导力,领导干部既要发挥权力型影响力,更要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D]. 范苗云. 郑州大学. 2004

[2]. 新时期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D]. 张丽冰. 湖南大学. 2013

[3]. 当今民族地区基层行政领导素质建设研究[J]. 陈阳. 商. 2016

[4].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D]. 钦艳芳. 郑州大学. 2001

[5]. 我国乡镇行政领导伦理建设探析[D]. 张海洋.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6]. 机关党的建设研究[D]. 郭风旗. 中共中央党校. 2013

[7]. 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 艾政清. 中南大学. 2011

[8]. 我国行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核体系研究[D]. 李根.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9]. 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培养研究[D]. 李森. 同济大学. 2008

[10]. 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研究[D]. 李婧. 中央财经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