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测量长度的教学对策探讨论文_区钢深

小学数学测量长度的教学对策探讨论文_区钢深

(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多样性,对小学数学测量长度的教学对策探讨,在教学中发现“长度”测量概念比较抽象、长度单位不好理解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抛开应试教育得分高低、成绩好坏不谈,长度测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测量长度的技能,将会伴随学生今后一生的时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测量长度;长度单位;教学策略

【前言】

少年儿童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尚未成熟,对于某个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偏慢。相关资料表明,大脑的发育和身体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并且大脑的发育要相对缓慢。教育教学目的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让学生认识并接受一个从来没理解过的新概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新概念,是一个较长过程。

【正文】

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学阶段,伴随着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测量训练能提高少年儿童的逻辑能力、操作能力和运算能力。为此,我在“长度单位”的教学策略上进行了探讨,通过我从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实际深切感知,探讨小学数学的长度测量教学策略。

一、初步认知“长度单位”的教学策略

长度测量的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做起。首先提问:“铅笔有多长”,要求学生一起运用直尺去测量铅笔的长度。所有学生都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将实际存在的事物转化到一个具体的数字上,这就让抽象化成了具体,学生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成为一个很好的开始。其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直尺上详细说明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准确回答出10个1毫米是1厘米,10个1厘米是1分米,10个1分米是1米。然后进行举例,“生活中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长度的物体有哪些?”这样,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准确的指出事物长度的单位。

二、深入感知“长度单位”的教学策略

仅仅对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单位有了准确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对长度单位深刻认识,必须要多次实践操作才能牢固地掌握测量技能中的窍门,更好地认识各个的长度单位。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测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宽、高等长度,测量数学教科书练习题中的线段长度,这样通过强化练习,促使学生对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有了深切具体的认识,从中掌握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的技巧。

当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这么一点时间也只能测量一点东西,因此我布置了一系列的测量作业要求,要求把家里20件不同的物品进行测量,物品要有大有小,分别标出物品的名称与长、宽、高(圆柱形的列出周长和高等)。通过作业汇报,学生对测量的概念与方法,在头脑中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对长度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长度单位”的教学策略

理解了长度单位的概念,还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哪里来就应该回到哪里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长度的概念,却很少能有人帮他们理解长度的概念,家长可能会随口一说“这个东西长”亦或者“这个东西短”,但并没有清楚的帮学生去解释为什么“这个东西长”,为什么“这个东西短”。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长度”这个概念,尽管他们已经能深刻的理解这个概念,这也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比较两件物体的长度教学课程。教学伊始,在不清楚掌握长度单位概念的时候,学生只会说“这个东西比较长”、“这个东西比较短”,通过学习长度单位测量后,学生改变了思路,对测量物体进行先估算“这个物体长多少”厘米(毫米、分米、米),“这个长的东西”比“这个短的东西”长多少厘米(毫米、分米、米),或者说出“这个短的东西”比“这个长的东西”短多少(毫米、分米、米),然后进行通过测量与计算比较,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与课堂所学、与书本所写、与教师所教紧密联系起来,逐渐使学习成果向高质量的转化。

四、巩固练习“长度单位”的教学策略

从小往大说,测量长度的单位就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这些单位之间存在着换算关系。单位的换算也需要学生准确的掌握,在以后物理、化学、数学的学习中,这些单位是最基础的东西。10毫米是1厘米,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1000米是1千米,反过来1厘米却是10毫米,1分米是10厘米……即便在实际中,学生能切身体会到一毫米、一厘米、一米等的长度,但这些换算关系如果出现复单位的数据换算时,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道难关,必须要通过多次的训练与多形式练习才能得以巩固。譬如,我连续一个星期,设计这样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每天进行训练,巩固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米=( )厘米 4分米=( )毫米 900厘米=( )厘米

5000米+7000米=( )千米 200厘米+800厘米=( )米

3毫米+17毫米=( )厘米 2千米-800米=( )米

75厘米=( )分米( )厘米 20分米+30分米=( )米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单位换算方法,把抽象的单位换算变成具体而简单的逻辑思维练习,长度单位的学习更加巩固。

五、延伸感受“长度单位”的教学策略

长度单位不仅仅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这几个常用的单位,它还有很多个更小或更大的单位,需要学生去探讨。还有,因为地域和文化发展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可能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需要学生进行探讨找寻去了解,去拓宽视野与接收新知识,否则就会变成“井底之蛙”。因此,我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中设计一版“长度单位的知识窗”,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世界各国的长度单位信息贴在园地上,让学生分享大家的收集成果,提高他们对知识追求的兴趣,感受数学世界的奥妙。

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有利于生活技能的提高。测量长度看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概念,从认识到研究,从研究到学习,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践再到认识,从认识到巩固这是学习的一个基础的循环过程。要想将其概念深入的灌输到学生的记忆中,着实需要费一番努力,但只要找准教学策略的切入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能够准确的理解概念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传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8 (32).

[2]赵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注意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3]户美婷。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11):45-46.

论文作者:区钢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测量长度的教学对策探讨论文_区钢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