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论文_李艳玲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论文_李艳玲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中心小学 336008

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中,在学生认真预习、多方查阅、专心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观察、采访、试验,指导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主动感受、理解和领悟,主动解决听说读写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主动获取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并形成习惯,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质量与技能,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彰显创新精神。

当前的素质教育与教材的改革为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与要求,我作为一个在小学一线教学20多年的语文教师,非常注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并且明确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针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不同时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探究性学习我大致有如下做法:

一、教会学生在预读时提出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视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中心主题的重要窗口。教师要教会学生:每预读一篇文章,注意结合题目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独自初读全文,用心思考,追根溯源。这样阅读,学生就能迅速且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主要情节及中心思想。

比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先设疑点:(1)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2)为何称她为中华民族的“摇篮”?(3)黄河为什么形成了“悬河”?(4)造成黄河决口、改道的原因是什么?(5)如何去治理黄河?(6)黄河这一系列复杂的自然现象,作者是借助了哪些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白的?然后牵线搭桥,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新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但是学生囿于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很难一下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在设置疑点的时候会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牵线搭桥,至于答案,由学生沿着这些方向去寻找、去发现,老师适当点拨即可。

二、引导学生在释读中发现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有重点地阅读

在释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已掌握的预习步骤和方法,于反复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解释词语、整体感知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同时,注意发现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有助于提高释读的质量,也为教师在掌握学生自学程度、探明学情的基础上,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未知,并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认真而有重点的阅读,最大程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了可能。

比如《古井》一文中最好的东西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它既是文章的精华,也是学生做人的法典、人生旅途的标杆。为此,我设计的学生学习实践流程是:(1)反复理解这一句话,要求背诵。(2)学生议,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经历的正、反例,谈谈古井及村民的品格。(3)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社会实践,回家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自己生活周围人们的实例。(4)作文课学生宣读自己的调查实例。(5)评比最佳实例的文章。通过系列活动,把人文精神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启发学生在析读中生成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深刻感受与理解

在指导学生析读文本过程中,少不了教师必要的提问。然而,教师如能更多地变“提问”为引导学生主动生成问题、主动思考与探究,让质疑、释疑环节贯穿析读文本的始终,那样课堂上就会高潮迭起,学生在自主建构文本信息、深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准确领悟段篇表达方法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导读中,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导点:五位战士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何不走主力转移的路线,而偏走三面悬崖绝壁的棋盘陀?走这一条路对五位战士意味着什么?假如五位战士中你是其中一个,那么你将会如何选择?结合自己的思想与生命流程写一段话。我们都希望五位战士完成任务后都能胜利返回连队,那么他们都回到连队了吗?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同时体现了五位战士怎样的精神?结合课文的真实描述与自己的读后体验完成创意。

四、诱导学生在赏读中萌生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欣赏、评价与拓展、延伸

在整篇教学即将结束的赏读环节,可诱导学生站在篇章的高度居高临下地看一看、想一想,进一步萌生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中心主旨,揣摩和深刻领会作者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凸显中心主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乃至把课堂教学引向更深、更广的课外阅读领域,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作者除了用人们等灵车、送灵车、追灵车时动作、表情的变化提示主题外,还有自然环境景物和总理生前处理国家大事时音容笑貌刻画的语段,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同时进行词语内涵补白。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这一句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包含与文章主题有关的丰富内涵。从外观上补白:“天灰蒙蒙”,说明了种沉重,“阴、冷”说明悲凉。从内容上补白,说明环境的沉重、悲凉与人们心情的悲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这些补白不仅丰富了原文素材,而且对原文主题作了进一步理解。同时,学生认知情感、分析情感、创新情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论文作者:李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论文_李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