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论文_徐茂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论文_徐茂忠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道口小学 262700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法宝,它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的美好,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更新,使彼此更加的了解。有时它也会很淘气地去中伤别人,给你带来烦恼,使你和你的朋友、亲人拉开距离,甚至不再来往。因为它的淘气会使你陷入很多的困境,同时又是它的天真和善良一次次地化解了彼此的恩怨。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老员外,特别喜欢牡丹花,庭内庭外都种满了牡丹。老员外采了几朵牡丹花送给老翁,老翁很开心地插在了花瓶里。

隔天,邻居激动地对老翁说:“你的牡丹花,每朵都缺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不全吗?”老翁觉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还给了老员外,并如实地告诉老员外关于富贵不全的事情。老员外忍不住笑道:“牡丹花缺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无边吗?”老翁听了颇有同感,又选了更多的牡丹花,开心地走了。

同样的一件事,由于你的语言文字的角度不同,它的意思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解释。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和站在不同角度的人争吵,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说话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异。但不管意见是否与你的接近,每个角度的意见都值得自己去参考。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广度。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有个秀才去赶考,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了,每次都住同一家客栈。在要考试的头两天他做了个梦,去找算命先生给解梦。做的第一个梦是说高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是说下雨他拿着雨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说他和爱慕的表妹在床上背靠背地躺着。算命先生说:“哎呀,小伙子,我看你还是回去吧,你看你第一个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种吗,下雨带着雨笠还打伞不是多余吗,你和表妹背靠背不是没戏吗,回去吧!”秀才听了就垂头丧气地回到客栈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老板看到后问清了原由,于是老板说我也会解梦,我觉得你的梦是个好兆头,不如你听听我的再走也不迟啊!秀才听了觉得也是。老板说:“你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中吗,下雨打伞带雨笠不是有备无患吗,和你表妹在床上背靠背地躺着不是在说你要翻身吗。既然来了,不防考个试试。”秀才听了老板的话后信心百倍,结果考了个探花。

其实语言真的是很美的,你在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语言,好多的时候往往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更多的还是希望朋友们用语言去激励和赞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因为你的一点赞美或许会给他的情绪或者更多的事,带去美好和动力。朋友,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我们的周围处处充满美好的东西和事,用你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他吧!

语言是门艺术,一个字、一句话就能使你表达的意境更准确、更生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曾经听说“一字师”的故事: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所谓“一字师”,就是说改了一个字,即把“数”字改为“一”字。一字之改,为什么使作者钦佩得五体投地呢?看来,其中是有妙趣的。题诗为《早梅》,写的是梅,而立意则应在早字:一场大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诗中所写的是含苞待放的早梅,它并不因风雪摧残而萎缩凋零,反而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里绽开蓓蕾。如果说是开放了数枝,说明已开放了几天了;如果是一树梅花,那就更是花开已久了。“一枝开”既表现其早,还使人感到无数蓓蕾将迎着严酷的风雪不断怒放。惟其“一枝”,才表现出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这样,诗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由此可见,“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的意境中却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当然 ,这并不是说写早梅就只有这种写法,也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例如张谓的《早梅》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但这写的是另一种意境,和齐己的诗是迥然不同的。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只改一字,诗境大变。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在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屡屡,月色溶溶,像蒙胧的幻梦,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在朱自清的笔下,好景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往往会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深长的语言文字能刻画事物的细节,那么,简练的语言更能鲜明形象地表达深层的意思。有这样一个人的简历:“余表兄,少英武,屡试不第,因而弃文就武,箭射鼓者冠,无奈习医,偶得一小疾,自拟一方,服之卒。”只有37个字,就描述出了这个人一生的经历,绔纨子弟,永不得志,最后还是自己葬送了自己。

精明的语言艺术家,的确像一位魔术师,在他们的笔下,每个字都有各种妙用,花样翻新,别出新意。常用的一个字、一句话,由于位置不同,就可表现出不同的意境来。比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看起来都是同样的字,只是位置有所不同,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了。这也许是艺术的特殊功能吧。当然,这也并非神秘到不可知的。点睛的文字,它必须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至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得好不好,那就决定于我们的艺术才能了。

论文作者:徐茂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论文_徐茂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