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莫里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

内蒙古自治区莫里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

一、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论文文献综述)

解程姬[1](2021)在《西方人眼中的内蒙古 ——以拉铁摩尔两部西文游记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

中国科协办公厅[2](2018)在《2017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结果公布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科协办发计字[2018]7号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任务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加强脱贫攻坚检查监督,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重要指示和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18年1月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开展

闫洪敏[3](2017)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扶贫现状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逼近,在此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稳步上升,社会整体状况也在不断的前进。但是,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这直接会影响到2020年目标的实现。金融扶贫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工作一项重要手段。它通过金融平台,全方面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资金、信用等资源。金融扶贫是提高扶贫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的关键举措。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运输滞后,加之区内可用作生产、生活土地较小,制约了宁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金融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宁夏金融扶贫的发展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地区及国家的有效经验,从而找出宁夏金融扶贫发展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宁夏金融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李媛媛[4](2014)在《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作为最大的少数民族扶贫移民区域之一——内蒙古自治区,虽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全区101个旗县(区)中,60个旗县被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占全区旗县总数的59.4%。这些旗县生态环境恶劣,极端贫困现象尤为突出。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属性,决定了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或非民族地区,内蒙古贫困问题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也增加了扶贫移民难度。尤其是进入新阶段以来,面临着许多难点与新问题。因此,探索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问题,不仅能够映射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实践轨迹,而且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极端贫困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论文以内蒙古扶贫移民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和吸收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首先,回顾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发展历程及特征。通过梳理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实施概况和已经取得成就,发现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从经济学视角揭示问题成因。进一步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宏观扶贫移民开发综合水平和微观综合效益两个层面上,探究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现行机制的有效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性“良好”,但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全区各项目旗县间、不同生态脆弱类型区域间,扶贫移民开发综合水平差距显着,仍在继续拉大。呈现生态脆弱程度越严重、综合水平越低的特点。综合水平高低受到三个公共因子影响,即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扶贫移民规模。其中,人口结构因子权重较大。评析结果还显示:移民自筹资金不断增加,而与移民利益直接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投入却相对减少,说明更多扶贫移民专项资金进入到公共领域当中;在促进移民包容性发展方面综合效益不理想,这些都严重影响移民权利的实现。究其原因,由于扶贫移民资源的合理性配置问题,以及地方政府仍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层面、滞后于新阶段政策目标所致。为此,本文明确构建目标与基本原则基础上,借鉴区内外成功经验,有针对性构建与优化内蒙古扶贫移民机制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应建构“以人的发展机会为主、反经济贫困为辅”的扶贫移民机制;以制度性激励机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强调政府责任与机制改革相互配套,才是解决特殊区域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主张在具体扶贫移民政策与运行机制设计上,应注意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调适,提高扶贫移民正效益。

哈申其木格[5](2014)在《内蒙古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中叶以来,呼伦贝尔地区主要是巴尔虎、额鲁特、布里亚特蒙古诸部和鄂温克、鄂伦春等北方诸族生息繁衍和游牧渔猎之所。建国前林区移民是少量自流式的,建国以后国家为了加快林区建设实施了大批移民政策,从而自全国各地向呼伦贝尔林区流入了大量的以汉族为主的移民。牙克石市(原喜桂图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林区重要的一部分,建国后短短数年间牙克石市人口迅速增长,因而其传统生产结构、民族构成、人口结构、文化习俗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呼伦贝尔森林移民社会。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档案馆藏建国初期汉族移民档案以及相关调查报告、史志与乡土资料、口述资料等对建国前后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由来及移民社会的形成和汉族移民对牙克石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全文由序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部分构成。序言中交待了论文的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前人研究成果、相关史料、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呼伦贝尔森林地区移民与牙克石地区历史面貌,探讨了呼伦贝尔林区、林区移民概况及牙克石地区历史面貌。第二部分为建国前后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及其由来,这里首先简单回溯了建国之前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概况,其次重点论述了建国以来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由来情况。第三部分为建国以后牙克石地区移民社会的形成,主要探讨了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籍贯特征、分布、管理、职业构成。第四部分为汉族移民对牙克石地区的影响,这里主要探讨了汉族移民对牙克石地区民族、人口、资源、习俗、环境方面的影响。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郭洁[6](2013)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自2006年国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来,少数民族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中将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扩至28个,其中包括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为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变迁与发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达斡尔族的发展历程。目前,国内对于达斡尔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达斡尔族的音乐、语言等方面,系统全面地研究达斡尔族发展的相关成果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2年8月深入到莫旗政府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和村屯群众家中,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力图展现莫旗达斡尔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全文由绪论和正文组成,正文分为四章。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的相关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基本概况。主要从自然地理、人口构成、历史渊源、文化等方面综合描述了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面貌。第二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变化与发展。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顾了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变化并详细描述了莫旗达斡尔族当今的发展现状。第三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民族自治权的行使、经济问题、文化流失、社会问题等方面发现莫旗达斡尔族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暴露的问题。第四章,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对策性建议。主要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探索莫旗达斡尔族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对策性建议。

彭建[7](2013)在《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动词(如:扮演,抄送)由两个施事相同的动词语素V1V2构成,两动作先后发生,且V1在V2发生时终止,两者之间除必备的时间逻辑上先后顺序关系外,还可能同时具有结果、方式、目的中的某一种伴随关系。本文主要穷尽性筛选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及其它部分词典中的连动词共358个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且在CCL语料库检索系统中检索出3000余条例句作为封闭语料。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出主题,第二、三、四为文章的论述主体,第五章为结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学界有关连动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并大体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体内容,语料来源和选取方法,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最后说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连动词的各种特征、研究状况以及对它们的评价。第三章为理论框架,将认知语言学里的象似性和凸显观整合成一个IS新模型作为研究连动词的理论基奠,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理论创新之处。第四章为语料分析,首先基于IS语料分析了连动词的语法、语义以及语用特征并辅以详细的语料。第五章为结语。本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情况,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第一是弥补长期以来连动词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的缺陷,努力丰富连动词的理论知识。第二是在了解前人对连动词研究情况的基础之上首次提出了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IS模型对连动词的研究赋予新的视角。不足之处:由于语料的有限性,可能分析的全面性不是那么的足够,另外本文的提出的理论模型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第一,首次提出了IS认知模型来解释现代汉语中连动词的潜在认知机制。第二,首次建立了一个由358个连动词、3000多CCL中句子组成的封闭语料库

韩建平,郑俐松[8](2012)在《莫旗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的尝试》文中研究说明莫旗旗委、旗政府坚持开发性移民工作的方针,因地制宜,围绕生产安置,帮助移民发展种养业和工副业生产,完善移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尽快形成稳定、完善的社会经济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后期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充分体现移民的意愿。

王楠[9](2011)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9年,中央政府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地区大力支持,将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在西部大开发提出之初,我国领导人就指出应该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不仅如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有些地区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永久性无法恢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如何在经济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导论部分,笔者在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等概念的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当前学界有关“生态法”、“环境法”等概念的使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中的界定来看,没有必要以“生态法”、“生态环境法”等概念来代替现在广泛使用的“环境法”、“环境保护法”等类似概念。之后,笔者对国内有关西部大开发法治环境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料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近些年来西部地区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章主要介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生态环境重要,二是生态环境脆弱,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如何既实现经济社会全而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又较好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全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主要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都不断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投入的不断增加、技术的进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即便如此,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处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之下。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减少、冰川消融迅速等问题仍然形势严峻。第二章在前一章梳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这种安排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大致如何?这种现状是在何种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因此,本章第一节对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本章第二节重点对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有关生生态环境保护的自治立法,包括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立法和变通规定,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最为集中的地方,有着大量的自治立法,这些自治立法中有许多足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它们进行个初步梳理分析,对了解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分析,笔者基本认为,我国广大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并没有充分发挥自治立法的优势,做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三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问题。第一节对生态环境执法体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环境执法面临着这样一些困难: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问题;企业违法成本低;违法处罚手段少,力度弱;政府部门上下配合、部门联动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二节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该法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该法的建议。第四章对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情况进行了梳理。第一节对美国西进运动、苏联的西伯利亚开发和其它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开发背景、基本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开发有一些共同的成功经验,包括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建立权威性的开发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开发政策和法规,并以其为导向;中央政府积极扶持,进行大规模投资等。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教训值得吸取,如开发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对开发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忽视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忽视开发地区的内部发展动力等。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避免重蹈覆辙。第五章主要论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问题。当前学界所说的生态效益补偿,不是强调生态学意义上的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而主要是强调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针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行为,以及基于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对可能因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承担的给予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等行为。笔者认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设将对森林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等环境要素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章首先从现实需要、经济学原理、生态正义等角度分析了对西部地区实施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在对我国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我国整体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结语。对于如何切实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学者提出了建设西部生态经济特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应该实行“绿色GDP”制度。目前,已经有个别重要生态保护区开始实行“绿色GDP”制度,这是一个良好的实践开端。此外,笔者认为,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最主要的一点是加强现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目前,在应对传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法律体系,应该将着重点放到法律的执行上来。在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型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我们当然还需要不断加强立法工作。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逐步走出单环境要素保护的思维模式,在制度设计、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等各方而都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观。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的研究还远远不能囊括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一些论文尚未涉及的问题,只能留待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关注、研究。

王亚杰[10](2006)在《王亚杰散文选(九篇)》文中指出

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论文提纲范文)

(3)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扶贫现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2 论文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阐释
    2.1 金融扶贫的相关概念
        2.1.1 金融扶贫的含义
        2.1.2 金融扶贫的特征
        2.1.3 金融扶贫的相关主体
    2.2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2.2.2 反贫困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宁夏扶贫的情况调查
    3.1 宁夏概况
        3.1.1 宁夏地理与区域人口
        3.1.2 宁夏经济与社会发展
    3.2 宁夏扶贫情况概述
        3.2.1 宁夏贫困状况介绍
        3.2.2 宁夏扶贫工程沿革
4 宁夏金融扶贫实施的现状
    4.1 金融扶贫工作推进加快
    4.2 金融扶贫市场程度加深
    4.3 金融扶贫目标指向明确
    4.4 金融扶贫阶段成效显着
    4.5 金融扶贫政策设计多样
5 宁夏金融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1 推进力度不到位
    5.2 规章制度不合理
    5.3 信用体系不健全
    5.4 机构设点不全面
    5.5 各方态度不正确
6 宁夏金融扶贫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1 区域差异明显
    6.2 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6.3 各机构责任履行不到位
    6.4 相关各方协调机制不畅
7 金融扶贫的相关经验的借鉴
    7.1 国外金融扶贫的经验
        7.1.1 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
        7.1.2 印度强制化政策改造
    7.2 国内金融扶贫的经验
        7.2.1 包商银行精准扶贫模式
        7.2.2 甘肃普惠金融创新的发展
        7.2.3 广西龙州边贸扶贫
8 提升宁夏金融扶贫实施有效性的建议
    8.1 多方部门加强干部联系,捋顺工作机制
    8.2 多方部门加强精准机制,保证到村到户
    8.3 多方部门加强联动机制,拓展扶贫渠道
    8.4 政府机关加强社保建设,引进民间力量
    8.5 政府机关加强扶贫管理,减少扶贫阻力
    8.6 金融机构加强扶贫力度,加深扶贫力度
9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扶贫移民的概念及内涵
        2.1.2 扶贫移民与生态移民的区别
        2.1.3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的定义及性质
        2.1.4 生态脆弱区的界定及测度指标
    2.2 理论基础
        2.2.1 权利贫困理论
        2.2.2 包容性发展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公共选择理论
        2.2.5 机制设计理论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发展历程及特征
    3.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问题
        3.1.1 生态环境脆弱与生存环境恶化
        3.1.2 贫困问题严重与极端贫困问题突出
    3.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的发展历程
        3.2.1 扶贫移民试点阶段
        3.2.2 扶贫移民推广阶段
        3.2.3 扶贫移民的新阶段
    3.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的特征
        3.3.1 扶贫开发子系统的政策属性特征
        3.3.2 经济社会学与生态环境学的双学科特征
        3.3.3 自愿移民与非自愿移民的双重属性特征
        3.3.4 搬迁与发展协调一致的内容特征
        3.3.5 相关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概况
    4.1 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4.1.1 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的类型与分布
        4.1.2 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的特点
    4.2 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的现行模式
        4.2.1 按照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划分
        4.2.2 按照扶贫移民资金投入方式划分
        4.2.3 按照扶贫移民搬迁规模划分
    4.3 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资金投入及搬迁安置状况
        4.3.1 扶贫移民资金投入
        4.3.2 扶贫移民搬迁情况
        4.3.3 扶贫移民安置及后续产业发展
    4.4 本章小结
5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成效与问题
    5.1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的前提保障
        5.1.1 扶贫移民的实践基础
        5.1.2 扶贫移民的政策制度保障
        5.1.3 扶贫移民支持能力的增强
    5.2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取得的成效
        5.2.1 迁出区生态效益显着
        5.2.2 有效遏制贫困发生率
        5.2.3 提高扶贫移民资金整合利用率
        5.2.4 促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5.2.5 推进小城镇建设
    5.3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面临的新问题
        5.3.1 新扶贫标准实施加剧资金缺口问题
        5.3.2 管理渠道不畅引发的决策与监督问题
        5.3.3 政策缺陷引发的移民权利实现问题
    5.4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问题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5.4.1“二元经济制结构”的制度根源
        5.4.2 政策缺陷引发供求失衡现象
        5.4.3 扶贫移民运行障碍的机制根源
    5.5 本章小结
6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机制有效性的评价与分析
    6.1 扶贫移民机制有效性评价的原则
    6.2 扶贫移民机制有效性评价的流程
    6.3 宏观层面扶贫移民机制有效性的评价
        6.3.1 扶贫移民开发综合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6.3.2 基于2011年数据的扶贫移民开发综合水平评价
        6.3.3 基于2012年数据的扶贫移民开发综合水平评价
        6.3.4 分析与讨论
        6.3.5 2011年和2012年扶贫移民开发综合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6.4 微观层面扶贫移民机制有效性的评价
        6.4.1 扶贫移民综合效益评价的主要步骤
        6.4.2 扶贫移民综合效益评价的样本选择
        6.4.3 扶贫移民综合效益评价过程——以内蒙古科左中旗和奈曼旗为例
        6.4.4 分析与讨论
    6.5 扶贫移民机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
    6.6 本章小结
7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机制的构建
    7.1 构建目标与基本原则
        7.1.1 构建目标
        7.1.2 基本原则
    7.2 区内外经验借鉴
        7.2.1 宁夏扶贫移民的经验借鉴
        7.2.2 科左中旗扶贫移民的成功案例
        7.2.3 经验启示
    7.3 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7.3.1 建立“双三位一体”开发主体机制
        7.3.2 建立“综合立体式”移民资金投入机制
        7.3.3 建立“显示真实偏好”机制
        7.3.4 建立“有效执行真实返回”机制
        7.3.5 建立“现代新型移民就业培训”机制
    7.4 本章小结
8 新阶段提升内蒙古扶贫移民开发水平与综合效益的具体措施
    8.1 提升内蒙古扶贫移民开发水平的思路与措施
        8.1.1 制定严格的扶贫移民地方法律条例
        8.1.2 结合地方特色创新扶贫移民管理手段与服务模式
        8.1.3 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和资金整合力度
        8.1.4 加强扶贫移民政策各执行主体间的配合与协调
    8.2 提高内蒙古扶贫移民综合效益的对策与措施
        8.2.1 构建“多维”的扶贫移民社会保障体系
        8.2.2 推进移民“城乡一体化”与“公平”发展
        8.2.3 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内蒙古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呼伦贝尔森林地区移民与牙克石地区历史面貌
    (一)呼伦贝尔林区概况
    (二)呼伦贝尔林区移民概况
    (三)牙克石地区历史面貌
    小结
二、建国前后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及其由来
    (一)建国前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概况
    (二)建国以来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
    小结
三、建国以后牙克石地区移民社会的形成
    (一)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籍贯特征
    (二)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分布与管理
    (三)牙克石地区汉族人口职业构成
    小结
四、汉族移民对牙克石地区的影响
    (一)牙克石地区民族构成与人口结构的变化
    (二)汉族移民对牙克石地区资源的开发
    (三)牙克石地区民族文化习俗间的涵化
    (四)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基本概况
    1.1 莫力送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自然地理概况
        1.1.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1.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1.1.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交通状况
    1.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人口及文化概况
        1.2.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人口构成
        1.2.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文化结构
    1.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历史渊源
        1.3.1 达斡尔族的历史渊源
        1.3.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历史渊源
    1.4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文化概况
        1.4.1 达斡族尔人的文化
第二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变化与发展
    2.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变化与发展
        2.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充分实践
        2.1.2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1.3 科技机构完善,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
    2.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变化与发展
        2.2.1 改革开放前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状况
        2.2.1.1 改革开放前莫旗达斡尔族的政治生活
        2.2.1.2 改革开放前莫旗达斡尔族的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发展落后
        2.2.2 改革开放至今莫旗达斡尔族的发展状况
        2.2.2.1 落实各级扶贫政策,达斡尔族人民生活环境显着改善
        2.2.2.2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达斡尔族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
        2.2.2.3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保护得当,达斡尔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第三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民族自治特色不鲜明,自治权利行使不充分
        3.1.1 自治权利行使不充分
        3.1.2 自治权利行使受传统文化影响
    3.2 经济发展条件落后,后进发展不足
        3.2.1 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3.2.2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3.2.3 达斡尔族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达斡尔族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
        3.2.4 农畜产品加工业供需矛盾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贡献不大
    3.3 传统文化流失加快,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3.3.1 达斡尔族语言使用非主流
        3.3.2 达斡尔族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
    3.4 社会问题
        3.4.1 贫富差距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3.4.2 守旧的思想观念阻碍达斡尔族教育的发展
第四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对策性建议
    4.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政治建设
        4.1.1 切实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
        4.1.2 提高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能力和水平
    4.2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经济建设
        4.2.1 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减轻莫旗财政压力
        4.2.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4.2.3 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拉动地区经济新增长
    4.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文化建设
        4.3.1 丰富达斡尔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生态文化
        4.3.2 传承与创新并举,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4.4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中的社会建设
        4.4.1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关系
        4.4.2 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达斡尔族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1.1.1 Motivation
        1.1.2 The Significance
    1.2 Research Scope
        1.2.1 The Targets of the Paper
        1.2.2 The Main Content
    1.3 Data Selection and Method
        1.3.1 The Data Selection of This Thesis
        1.3.2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hesis
    1.4 The Definition and Standard of SVC
    1.5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Previous Studies on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2.2.1 The Review of Different Studies on the SVC in Chinese
        2.2.2 The Comments on the State of the SVC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3.2 Theoretical Basis
        3.2.1 The Iconicit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3.2.2 Salienc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3.3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IS Model
        3.3.1 Ordering Iconicity and the SVC in Chinese
        3.3.2 Salience and the SVC
        3.3.3 The Necessity of IS Model
        3.3.4 Case Study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Introduction
    4.2 Data Description and Distribution
        4.2.1 The Data Statistics
        4.2.2 The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the SVC
    4.3 Data Analysis
        4.3.1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SVC
        4.3.2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SVC
        4.3.3 Pragmatic Features of the SVC
    4.4 IS Model and Data Discussion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in Contribution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8)莫旗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1 近期目标
    1.2 中期目标
    1.3 远期目标
2 经济发展规划

(9)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环境、生态、生态环境
        (二) 环境法、生态法
        (三)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的概念使用
        (四) 几个意义上的"西部"
    三、相关研究动态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本文主要观点
    六、本文的创新之处
    七、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总体特点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困难
    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规划
        一、中央政府规划
        二、地方政府规划
    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一、森林覆盖率提高较快
        二、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节 西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土流失严重
        二、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形势严峻
        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四、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五、湖泊萎缩
        六、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冰川加速消融
        七、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意义及其生态问题的产生
    本章结语
第二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现状
        一、宪法
        二、法律和行政法规
        三、部门规章
        四、地方法规
        五、国际条约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自治立法现状
        一、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现状
        (一) 自治条例
        (二) 单行条例
        (三) 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二、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立法存在问题
        (一) 内容重复、结构相似
        (二) 立法价值观念错位
        (三) 立法内容不全面
        (四) 立法内容政策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立法的途径
        (一)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环境立法体系
        (二) 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 积极吸收优秀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内容
第三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问题研究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现状
        一、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制现状
        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建议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现状分析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云南怒江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建议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主要措施
        一、美国的西进运动
        二、苏联的西伯利亚开发
        三、其它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开发项目
    第二节 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经验教训
        一、经验总结
        二、教训总结
        三、外国欠发达地区开发经验借鉴
    本章结语
第五章 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设
    第一节 对西部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依据
        一、生态效益补偿的现实需要
        二、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依据
        三、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
        (一) 经济外部性理论
        (二) 机会成本
        (三) 其他理论依据
    第二节 我国当前的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一、各类文件中的相关阐述
        二、我国的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一) 我国早期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二) 当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
    第三节 现有生态效益补偿实践中的问题及制度完善
        一、现有生态效益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议
本文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统计表

四、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人眼中的内蒙古 ——以拉铁摩尔两部西文游记为中心[D]. 解程姬. 内蒙古大学, 2021
  • [2]2017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结果公布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J]. 中国科协办公厅. 今日科苑, 2018(03)
  • [3]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扶贫现状探析[D]. 闫洪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4]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研究[D]. 李媛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12)
  • [5]内蒙古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研究[D]. 哈申其木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 [6]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发展研究[D]. 郭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7]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D]. 彭建.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S1)
  • [8]莫旗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的尝试[J]. 韩建平,郑俐松.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10)
  • [9]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王楠.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10]王亚杰散文选(九篇)[J]. 王亚杰. 青年文学家, 2006(10)

标签:;  ;  ;  ;  ;  

内蒙古自治区莫里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移民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