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话“御风贴”论文_贾永萍

未病先防话“御风贴”论文_贾永萍

砚山县中医院儿科 (663100)

【谪要】目的 观察:“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传统穴位+天然药物贴敷预防小儿惊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5例,在刚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结果:605例新生儿临床控制500例,高热均未出现惊风,即病病情较轻100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到96.7%。结论:在刚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用天然药物贴敷穴位预防小儿惊风疗效好,且操作简便易行,无毒付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未病先防;御风散(贴);涌泉穴。

热性惊厥是小儿急性症状性惊厥的一种最常见类型,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在小儿人群中的发生率,大约为3%--5%,虽然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惊厥的过程中因缺氧可造成机体一过性或较长时的脏器损害,极少数可发展成癫痫。患儿首次热惊厥,好发于8个月至3岁的儿童,由于既往无类似史,发作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缺乏有效的防治经验,因此对既往无热性惊厥的儿童进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有利于医护人员指导家长尽早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痰热内伏,郁而化火,故痰、 热、惊、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神明受扰,肝风内动,其病程在心肝两经。总之: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

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之外,还要注意避免病邪的侵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比如顺应四时,预防六淫之邪的侵害。秋天防燥,冬天防寒,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605例新生儿均来自1980年至2013年出生24小时内,其中男婴350例,女婴255例。30年临床观察,均无高热惊风者,其患病率低,免疫力高,即病其病程短,病情轻,体温达到40度以上者均无抽风。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时间 贴敷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新生儿出生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稚阴稚阳”之体的特点,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在热病过程中热邪更易伤阴耗液,外邪入里,灼伤肺津,炼液成痰,出现痰、热、惊、风之里实热证。“御风贴”是通过皮肤给药的途径,施于体表的涌泉穴进行治疗的方法,选择刚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

1.2.2中药穴位敷的选择,处方由老师所传,其主要药物有栀子、桃仁、杏仁、鸡蛋清等组成的敷贴,其中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胃经,为君药,清热解毒,除伏热,退黄除烦,通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桃仁,性味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为臣药,破血行瘀而养血,散肝经之血结。杏仁,性味归经,苦、温、有小毒,为佐药,降肺气去头面诸风之皴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鸡蛋清性味,甘、凉,为使药,清热解毒,有收敛作用,其中主要为卵白蛋白,卵类粘蛋白等,具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涂布后形成痂膜,起到保护作用,能减少体液渗出,防止诸药对皮肤的刺激,减轻疼痛及不适的作用,防止化脓,对已开始化脓的也有控制炎症扩展,促使炎症局限化的作用,并防诸药灼伤皮肤。方中栀子为热药之向导,配鸡蛋清、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伏而病安,总除心肺二经之伏火,一切有余之火,火气上逆,不得下降,则发为风,当以顺气为先,气降则火降,火降则风灭,此仍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润肺、通经祛毒、退黄除烦,止痉之功。

1.2.3穴位贴敷的方法:现临床上采用的方法大至如下:先将药末用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再做成3cmX3cm的圆形药饼状,将药饼置于新生儿的涌泉穴,男孩包左足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之要穴),女孩包右足涌泉穴。(古人曰:“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者之能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贴敷2至4小时皮肤潮红为度。如有皮肤过敏者,则选用无菌贴贴于皮肤上,以防过敏。

2. 结果

本组605例新生儿中,临床控制500例,高热均未出现惊风,即病病情较轻100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7%。

3. 结论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功。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立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该穴若受到重度击打后,轻者可发生四肢痉挛,令人残废变哑,重着可导致脑震荡,颇难治疗,故是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御风贴”是通过皮肤给药的途径,施于体表涌泉穴贴敷进行治疗的方法,即敷法。它贯穿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它的理论是建立在病因病机,四诊八钢,脏腑经络等原则基础上,利用药物等施于人体外表某个穴位或患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说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法”就是方法。也就是说:内治、外治中的理、方、药三者相同,仅仅方法不同而已。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外治法,是一种纯中药的绿色疗法,具有解毒、消炎、止痛、益肾、清热、开郁之功,调理机体功能,以达到“敷围内外夹攻,药气相通为妙。”之理。即秉承未病先防的思想,其疏通经络,拔毒导痰的功效,是通过穴位刺激,平衡体内神经体液调节,改变身体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

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3.《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4. 王柳忠,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理念——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实践(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2):1099

5. 孙其新.培元固本治未病——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八(J).中医药通报.2008.7(1):5.10

6. 张涛.论“未病”(J).江西中医药.2008.39(1):12.13

论文作者:贾永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未病先防话“御风贴”论文_贾永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