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_刘美田

如何使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_刘美田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有如下建议:首先,建立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第三,多鼓励、表扬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四,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与物理的联系。

关键词:感情融洽;好奇心理;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

中国明晚清初的戏剧作家李渔,提出了艺术必须是“寓教于乐”的主张。其实,教学也是一门研究教与学的关系的艺术。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过程,和理解、应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是“一个演员”,课本内容是“剧本”。学生能否对这个剧本有深刻的理解,能否把这个剧本演得生动、活泼、感动人心,获得最后“中考”的胜利,关键是我们教师这个导演能否指导好学生,使学生对它有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学习视作一桩乐事。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最直接的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体现,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所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使教学要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而不是一件物体,若是一件物体当然可以随心所欲,而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是不能完全正确地分别是与非,只凭喜好上课,且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因此,他们若是喜欢这个教师,他们就会认真地上好这节课,学好这门学科。所以,增进师生良好的感情,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首先教师要有爱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正所谓:“你敬人一寸,别人敬你一尺。”。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有时是很怒气的,对学生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是,千万不能说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正是“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理解的,你会受到尊重的。关键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气氛。

例如,笔者在课堂中,多讲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笑,活跃课堂气氛,单纯上课有时是很沉闷的,因此,笔者有时候除了讲课本内容外还利用一些课堂内的时间,有时讲故事、讲世界奇闻、讲自己旅游去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这样看好像是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其实,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造条件,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观察和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所以,讲述给学生听的东西,学生很快会忘记,展示给他看的东西,他会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让他自己亲自动手做实践,他的印象深刻,才能真正地理解和牢记。

例如:笔者在上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带冰回校,在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做一个课本外的小实验:在一个学生吃饭用的容器只放入冰;另一个饭盒中加入了冰,再倒入盐搅均匀,放在桌子一边。(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让学生根据课本P101中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五分钟后,让小组讨论,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刚才的两个饭盒的外边有什么实验现象?结果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观察到只加冰的饭盒外有“小水珠”,而另一个加了“盐和冰”的饭盒外有一层白色的固体“霜”,“霜”是如何来的呢?笔者通过讲述“小水珠”和“霜”的形成的原因,引出为什么要加盐呢?从而引出“人工降雨”的原理,学生就容易理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说出书本的P100的四个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做出科学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这样的课堂小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很多,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的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只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多设计课本内、外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三、多鼓励、表扬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人生没有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受到不同的挫折,在挫折中成长,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正如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关键是人遇到了挫折时,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克服?青少年的心灵总是比较脆弱的。因为,人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出来的。所以,做事要有自信,再加上坚强的毅力,何愁不成功呢?

例如:笔者在上八年级物理《声音为人类服务》后,让学生自带乐器来上课(如吉他、笛子、口琴、葫芦丝、小提琴等),一节课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声音的三大特征,来表演节目,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笔者在课堂中除了严格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学生物理、营造和谐气氛以外,还处处对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要学生学习物理有自信心,首先教师对自己有自信心,一定能教好他们的物理,相信自己,才能让学生对教师有信心,才能对自己有信心。笔者在课堂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多设计简单的问题,多让学生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多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肯定。笔者记得有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孩子的成功是在表扬、赞美声中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九年级的一位英语教师有过这样一句话:“在骂学生时,不如把骂学生的时间用来辅导学生记一个英语单词、或一个知识点,这样更实在,更好。”在表扬、赞美声中,其实是肯定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更用心地学习,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在不停的赞美声中自信心逐渐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能力自然就加强了。

四、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与物理的联系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关键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气氛,所以,笔者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把课本内容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多举例子,并引导学生举例子,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实现物理课改,完成课改的教学目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如:九年级电路中的组成,书本讲得比较简单,而笔者在讲开关时,就联系实际,让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开关?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合作小组通过讨论能说出许多:如光控开关、声控开关、电子感应开关(酒店冼手间的水龙头、门的自动开关)、还有温控开关(火灾时自动洒水的开关)等。还有讲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让学生回想你们骑自行车上斜坡时,想冲上这个斜坡,你会怎么样做?)学生回答:用力踏几下)“为什么要用力踏几下?”(为了更容易上这个斜坡。)“为什么呢?”这样,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讲,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本中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关键是我们教师有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到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多想、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中。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就更能体会到教学中教师这个“导演”能否把这个“剧本的内容”教活、讲活、感动学生,通过师生情感心灵的接触、交流,让学生这个“演员”把它理解清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学这门艺术,教师才能掌握和把握,才能为祖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才能进行素质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竹溪中学 523000)

论文作者:刘美田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如何使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_刘美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