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申莹莹[1]2011年在《衡阳方言副词研究》文中指出副词是汉语中一个很复杂的词类,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争议很大,甚至对其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对副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副词的语法功能、副词与其他相关词类的区分以及副词内部次类的划分等问题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副词的研究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湖南方言副词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伍云姬主编的《湖南方言中的副词》一书就收集了26篇单点方言论述。其中关于衡阳方言副词研究就有叁篇:《衡阳方言的副词》、《衡东前山话的副词》和《衡山方言的语气副词“带”》。这些论文都是简单的描述衡阳方言中的某类副词,对于这些副词的特色用法和语用功能分析也是不够详实。因此本文选取衡阳方言作为研究对象,对该语料的副词进行详实的描写和分析,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从而挖掘出衡阳方言副词的特点。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该论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了副词的定义、分类、语法特征以及与其它词类的区别。第叁章主要讨论了衡阳方言的程度副词,我们发现它既有和普通话重合交叉的情况,又有具有自身方言特色的副词。其中“死”和“好”是衡阳方言中最具特色的程度副词,用法也是灵活多变。程度副词“死”可以修饰形容词、动词构成的各种格式比如“死+A”、“A+死+哒”、“A+得+死”、“A+得+要死”、“死﹢A﹢巴﹢A”、“死﹢(不)+VP”等。程度副词“好”用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构成“好+X”格式,表示程度深,并带有感叹语气,这个和普通话里的副词“好”用法一样。进入到“好+X”格式中的形容词一般为性质形容词,“好+X”格式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和补语叁种成分。第四章主要讨论了衡阳方言中的否定副词,通过大量的语料我们发现,衡阳方言的否定副词数量不及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用法更加灵活,如“不”和“冇”都能用在句子的末尾从而构成疑问句;搭配也更加丰富,可以和程度副词、指示代词和语气词等各类词形成各种各样的搭配;还有“莫”也被广泛地沿用于衡阳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第五章简单介绍了衡阳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语气副词。

谢宛瑾[2]2016年在《衡阳方言介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衡阳方言的介词为研究对象,在现代汉语介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衡阳方言中的介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分类描写,总结衡阳方言介词的特点,力求对衡阳方言介词达到全面描写。实地考察是文章获得语料的主要手段。文章以语法意义为纲,对衡阳方言介词进行了分类描写。我们结合各位学者们的观点,把介词分为六大类:时间介词(如“自”、“从”、“在”、“趁哒”、“就哒”等)、处所介词(如“从”、“走”、“当哒”、“到”等)、对象介词(如“得”、“?”、“伴哒”、“挨哒”等)、原因目的介词(如“因”、“因为”、“为”、“为哒”等)、方式介词(如“按”、“按哒”、“照哒”、“就哒”等)、范围介词(如“除哒”、“抛脱”等)。通过大量的例句,详细系统地描写了每个介词的使用情况,再对衡阳方言有特色的介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介词一般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比起普通话,衡阳方言介词的虚化程度更高,例如“走”,虽然在普通话里没有一点虚化的迹象,仍作动词使用,但是在衡阳方言中却已有了介引处所的用法。部分介词是衡阳方言有普通话无或普通话有衡阳方言无的,例如“得”可介引施事、当事、工具,为衡阳方言被动标志,“?”可介引受事、工具、处所,为衡阳方言处置标志等。“得”、“?”等都是衡阳方言有普通话无的介词,表现出衡阳口语的生动活泼。“本着”、“依照”、“随着”等都是普通话有衡阳方言无的介词,这些介词一般用于书面语。在衡阳方言中,“哒”可以附着在单音节词后面,充当双音节介词的词缀,“哒”对单音节介词和它相对应的双音节介词在语法、语义方面起到了区别作用,例如“为”和“为哒”、“对”和“对哒”等。

唐茜[3]2017年在《衡阳方言比喻句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衡阳方言比喻句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广泛搜集语言事实,并对丰富的语言事实进行认真的描写,运用统计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衡阳方言的比喻句式进行分析研究。正文一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衡阳城市情况、衡阳方言情况,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衡阳方言比喻句式研究的薄弱,因此本论文试图运用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对衡阳方言比喻句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由于衡阳方言类的文本资料较少,因此本文大部分都是以方言口语为研究语料,本文重点是对一些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比喻句语料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发现并总结出衡阳方言比喻句在日常使用上的一些规律。第一章,较全面地总结了衡阳方言比喻句中的比喻要素,从本体、喻体选择、比喻词选择和相似点选择四个方面来分析比喻要素。从喻体类型与喻体特征两个方面来分析喻体的选择。喻体选择总结出衡阳方言比喻句的喻体主要类型有动植物类、饮食类、生产生活类、身体器官类和地方特色类五种。同时总结出喻体特征主要有鲜明地域性、世俗鄙琐性、相对稳定性、直观世俗性、模糊意象性五种。比喻词选择则从明喻和暗喻两个大类上来分析喻词的选择。衡阳方言比喻句相似点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第二章,重点分析了衡阳方言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辞格结构。根据比喻叁大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借喻,对衡阳方言比喻句的结构进行总结分析。明喻比喻句从主谓式、偏正式两种类型去总结分析;暗喻从主谓式、偏正式两种类型去总结分析;借喻则是从方言词语喻体、熟语喻体和句子喻体叁种喻体类型上举例说明。第叁章,探析衡阳方言比喻句变式类型。对衡阳方言比喻句中特殊的较喻、倒喻、否喻和博喻四种比喻变式进行探析。较喻从强喻、弱喻、等喻叁个类型去分析,强喻、弱喻、等喻中又分别总结出不同的句式结构。倒喻也总结了两个不同的句式结构。否喻则概括为肯定本体、否定喻体和否定喻体、肯定本体两种结构情况。博喻则总结出喻体完全不同和在前一喻体的基础上补充两大类。第四章,论文以夸喻、拟喻、通感与比喻兼用叁种情况来总结分析衡阳方言比喻句修辞综合运用,夸喻与拟喻都是以兼用与连用的使用情况划分,也对衡阳方言比喻句中这叁种辞格综合运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划分并具体分析。总结全文。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概括梳理,反思行文中的不足之处,对下一阶段的研究提出展望。

彭兰玉[4]2002年在《衡阳方言语法研究》文中认为衡阳方言与长沙话同属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本文探讨衡阳方言语法特点,属单点性语法研究,全文共有十章,十余万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共时语法系统的描写,包括语缀、状态词、代词、介词、语气词、体貌表达、程度表达、疑问句等。这些描写勾画出饶有特色的子系统,反映衡阳方言语法系统中词类、句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二是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与汉语史料以及其他相关方言的纵横比较,认识语言事实,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主要结论有:1、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衡阳方言有许多不同于共同语的语法现象,其中有不少是古汉语的直接遗留,这些遗留在南方其他方言中也往往有所反映。2、作为湘方言的一员,衡阳方言有与其他成员相同的语法现象,但也有不少相异之处,这反映了衡阳方言受周边湘方言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发展和创新。

伍盂昭[5]2017年在《衡阳方言副词及其成句功能研究》文中指出方言副词研究近年来比较热门,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都放在语法、语义、语用的描写与刻画上。虽然之前有学者对衡阳方言副词进行过研究,但只限于对单个副词或单个类别的简单列举与描写,并未出现过有关衡阳方言副词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本文以衡阳方言的副词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展示衡阳方言副词的全貌,并从语义特征、句法结构、语用功能等方面对衡阳方言中一些特色副词进行研究。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考察衡阳方言副词的成句功能,并对其成句动因作出相关解释。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简单介绍了衡阳市的地理人文和历史沿革情况。其次分别对副词与成句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对衡阳方言的音系进行了说明。第二章,衡阳方言副词系统。本章首先对副词进行界定,确定分类标准,据此对衡阳方言副词进行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副词进行穷尽性地列举,从每一类别中挑选出有特色的副词进行研究,主要描写其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展示衡阳方言副词的特点。第叁章,衡阳方言副词成句功能考察。本章首先确定成句基本格式,然后在前一章副词考察的基础上,对每一类副词的成句功能进行逐一考察,并分析其成句结果类型,对其成句原因进行初步探析。第四章,衡阳方言副词成句动因考察。这部分从语法、语义和语用叁个方面对副词的成句动因进行探究,从动词、形容词的配价方面研究副词的成句的动因与制约因素,然后结合了认知方面的“有界”和“无界”对成句动因进行解释,也从信息论的角度做出了一定的分析。结论。这一部分总结了副词在不同类型的主谓词组的成句能力,指出了成句副词具有的表述功能、度量功能和判断功能。然后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龚娜[6]2011年在《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客观世界存在程度差异,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它,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范畴——程度范畴。本文在“语义语法理论”指导下,从“程度”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程度在湘方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义特征与语用价值,同时结合认知理论、标记理论等进行一些较为合理的解释。全文除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8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概况,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运用的方法与理论,以及调查布点、材料来源、发音合作人简况等。第一章主要对程度范畴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总结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语义内涵、构成要素、系统分类以及表现形式等,并以现代汉语程度范畴为参照对象,全面构建湘方言程度范畴形式系统。本文从第二章到第六章选择湘方言程度范畴比较有特色的几种具体形式进行微观描述。第二章讨论湘方言中表程度的“XA”式状态形容词,详细列出6个湘方言点“XA”式状态形容词表,并从结构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用效果等方面对“XA”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将湘方言与其他汉语方言的“XA”式从数量、变式、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比较与探讨。第叁章讨论湘方言中表程度的重迭形式,主要从结构类型、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语用认知因素等方面对湘方言表程度的重迭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第四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状语,程度状语包括程度副词、表程代词和语气副词等,其中以程度副词为主。因此本章主要探讨湘方言程度副词的性质与分类、“程度副词+程度心语”的句法分析、程度副词与其他程度表达形式共现的制约机制等问题,并选择湘方言几组有特色的程度副词进行个案分析。第五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补语,首先讨论程度补语的界定标准、语义特征、语用效果等问题,然后分别论述湘方言的组合式述程短语与粘合式述程短语,并将组合式与粘合式、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从形式、语义、语用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第六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否定现象,比较分析湘方言“否定词+程度词+V”与“程度词+否定词+V”两种语序的不同表现,以及与普通话的异同,并对湘方言表达强程度否定的“连不”结构、“前世(不)”结构、“崽……”结构和“V不得的苦/V不得个苦”结构等特殊程度否定形式进行研究,最后总结湘方言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形式与意义的扭曲等现象。第七章讨论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语用的制约和影响,主要从组配成分的选择性、语法结构的规约性、语法功能的完句性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的制约,并从语气表达、句子感情色彩以及信息传递等角度分析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用的影响。第八章总结了湘方言程度范畴既具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中共性特征主要有:一是量性特征,包括主观量与相对量、模糊量与等级量、离散量与连续统;二是语义范畴的不对称性,包括强与弱的不对称、隐比与显比的不对称、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个性特征包括:一是湘方言内部较为一致的特性,如多使用“XA”式、贬义程度补语和“连不”结构等;二是湘方言内部的差异性,包括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演变发展的不平衡性。结语部分对全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湘方言程度范畴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黄玉莲[7]2013年在《衡阳方言假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境内主要使用的方言为湘语和赣语,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通行于衡阳市区、衡南县以及衡阳县的衡阳话,属湘语衡州片下的衡阳小片。衡阳方言在湘方言研究中占据一定地位,前人曾立足于语音、语法等方面对其进行过研究。本文尝试从语音学的一个新角度——假声对衡阳方言进行调查研究。假声,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在国外语言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朱晓农教授将假声理论引入国内方言研究,开拓了方言学特别是方言语音学的一个新领域。我们使用田野调查法搜集相关语料,然后通过语音实验分析方法对语料进行数据分析,分单字调、两字组连调、语流叁个方面全面呈现衡阳方言假声现象的语音事实,并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衡阳市地理、历史沿革,以及研究现状与本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主要对单音节例字中的假声进行实验研究,通过T值法分析数据并绘制语图,提出对衡阳方言声调进行分域四度制划分的必要性。第叁章和第四章对衡阳方言假声进行两字组连调的实验研究,通过承载假声最多的调类——阴平调例字在例词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声调搭配中的出现情况,对语音事实进行全面呈现和精确分析。第五章衡阳方言假声语流实验部分,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立足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对衡阳方言语流中的假声情况进行讨论。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作了简要总结。我们认为假声在衡阳方言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高频率的发声为主要特征,由于声调的调值差异很大,我们应该对衡阳方言的声调进行分声域描写。针对发音人特别是男性发音人在语流中呈现出的假声情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分析,认为在衡阳方言语流中假声的出现主要受到社会认同感和语境的影响。

李晖旭[8]2007年在《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综合运用描写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以语言变异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衡阳方言老派语音以及青少年语音的真实语言材料,对衡阳市城区青少年语音的变化、变异进行了描写、分析与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简介衡阳方言的区划和研究概况,本文的研究材料、方法、目的及意义。第二章,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与老派语音的比较研究。简介衡阳方言老派音系,总结衡阳方言老派语音的特点,将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与之对比,分析青少年语音与老派语音的不同特点。第叁章,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的发展变化。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青少年语音的变化和变异进行研究。对调查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把所获得的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将共时差异与历史演变相结合。第四章,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发展的原因探究。分析衡阳青少年语音发展变化的原因,重点讨论衡阳方言的变异与变化机制、过程,对其中的原因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第五章,结语。对衡阳方言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总结在研究与调查中的收获与启示。

熊浩[9]2010年在《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副词是汉语十分重要的词类之一,否定副词是一个特殊的副词次类。否定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又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的课题。汉语方言中否定副词相当复杂,不少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长益片方言是典型的湘方言,本文以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的研究,分析出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的用法和特点,对于揭示湘方言长益片的语法特点,以及湘方言否定副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相关文献综述、长益片方言概况、否定副词的界定与分类。第二部分为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的描写,按“不”类、“冇”类、“莫”类等否定副词类别分别对长益片方言否定副词进行描写,了解其分布与用法。第叁部分为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的外部比较,分别与湘方言其它片、普通话及古汉语否定副词进行比较。第四部分为结论,概括了论文的总体结论和创新点,指出了本课题研究展望及论文的不足。长益片方言否定副词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长益片方言否定副词“不”、“有”、“莫”分别相当于普通话否定副词“不”、“没[有]”、“别”。长益片岳阳县方言口语中常用“唔”,“不”见于一些固定格式和较文的说法。长益片方言否定副词与娄邵片等其它片湘方言否定副词有一些差异,与普通话否定副词在用法上也有一些细微差别。长益片方言否定副词是从古代汉语否定副词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张艳[10]2013年在《衡阳方言的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研究》文中指出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是语言群体中广泛运用的两种称谓方式。目前已有大量学者对称谓语和方言称谓语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方言中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的研究还是个空缺。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衡阳方言属于湖南境内的湘语衡州片。本文以衡阳方言中的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词汇的构成方式、造词法、情感程度、语用对象等多个角度对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进行分类探究,并分析这两类称谓语的特点、功能和文化内涵,还对性别冒犯称谓语进行了初步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第一章绪论,主要对称谓语、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还介绍了衡阳方言的概况。第二章主要研究衡阳方言的亲昵称谓语。衡阳方言中的亲昵称谓语从构成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巧用姓名、姓名谐音、反语、创立绰号、亲属称谓泛化五种;从词法学造词法的角度可分为附加式、重迭与变调合用、缩略式、附加与重迭合用四种,而从对象角度又可分为情侣夫妻昵称、同事同学昵称和亲戚朋友昵称。第叁章主要研究衡阳方言的冒犯称谓语。在构成方式上衡阳方言中的冒犯称谓语主要有劣物化、咒语、尊大、性丑化、揭短及由姓名构成的冒犯形式六类;依据冒犯程度可分为詈称、贱称和倨称;从对象角度可分为性别冒犯称谓语、年龄冒犯称谓语、职业冒犯称谓语、身心冒犯称谓语和民族冒犯称谓语。第四章主要对性别冒犯称谓语进行了社会语言学调查,反映了衡阳冒犯称谓语在使用时的一些真实情况。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这两种称谓语的特点,功能及文化内涵。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有表情功能、行事取效功能以及社会文化功能。第六章简单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衡阳方言副词研究[D]. 申莹莹.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2]. 衡阳方言介词研究[D]. 谢宛瑾. 长沙理工大学. 2016

[3]. 衡阳方言比喻句式研究[D]. 唐茜. 云南师范大学. 2017

[4].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D]. 彭兰玉. 湖南师范大学. 2002

[5]. 衡阳方言副词及其成句功能研究[D]. 伍盂昭. 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 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 龚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7]. 衡阳方言假声研究[D]. 黄玉莲. 湖南大学. 2013

[8]. 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 李晖旭.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9]. 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研究[D]. 熊浩.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10]. 衡阳方言的亲昵称谓语和冒犯称谓语研究[D]. 张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