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论文

周恩来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

◇张颖 潘敬国

1960年、1961年英国保守派的重要人物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了一次重要的调整。

蒙哥马利提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三原则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指挥阿拉曼战役等重大战役并取得胜利;1958年,蒙哥马利卸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副司令。退休后的他对美国的东西方政策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并认为“从长远来看,世界和平的关键很可能在于中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1959年蒙哥马利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了希望访华的意愿,访问印度时他又向中国驻印大使潘自力正式提出访华的要求。恰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经开始考虑缓和与欧洲的关系,以减轻同时面对美苏战略包围的压力。中国很快同意了蒙哥马利的访华要求。

1960年5月,周恩来和陈毅会见英国军事家蒙哥马利元帅

周恩来于1960年5月25日接见了蒙哥马利,并就战争、中国的最终目标及中苏关系等三个方面问题表述了中国的立场。5月26日,周恩来同蒙哥马利进行了第二次谈话。

通过两次会谈,周恩来感到蒙哥马利的对华态度是友好的,因此,进一步安排了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会谈。

5月27日,毛泽东专程从杭州到上海会见了蒙哥马利。会谈一开始,蒙哥马利就迫切地表示希望了解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局势的看法。对此,毛泽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一种反语表示:“国际局势很好,没有什么坏,无非是全世界反苏反华。”随着谈话的进行,毛泽东谈出了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的局势我看不是热战破裂,也不是和平共处,而是第三种:冷战共处。”

就在蒙哥马利到各地访问的同时,中央工作会议也在庐山召开。在此期间,周恩来对蒙哥马利游历结束后的会谈作了具体考虑,并准备视会谈情况再考虑毛泽东会见事宜。9月21日,中央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周恩来就赶回北京会见了蒙哥马利。在这次谈话中,周恩来对蒙哥马利的三项原则表示“完全同意和支持”。

周恩来释放出的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信号

远在武汉的毛泽东也密切关注着蒙哥马利的行程。9月23日,毛泽东在武汉接见了蒙哥马利。谈话从晚上6时30分持续到晚上9时30分。通过在中国的亲身观察,蒙哥马利向毛泽东表示:“同旧中国相比,解放以后,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克服很多困难”,但中国人民“完全可以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毛泽东则表示:“三项原则提得对,提得好。”9月24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再同蒙哥马利谈一次。这次追加的谈话从下午2时30分一直进行到下午5时。

诊断糖尿病是以静脉血浆血糖作为标准的,便携式血糖仪测出的血糖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根据静脉血浆血糖水平诊断糖尿病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比如,要空腹至少8小时以上,要排除喝茶及咖啡、吸烟、剧烈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等到应激状态去除2周后再评估血糖,停用能影响血糖的药物1周后再评估,排除其他影响血糖的因素等。

在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初期,宁夏引黄灌区8个水管单位发挥自身优势,首先在灌区内抓典型、树牌子。2004年春,首批成立10个选举规范、职责明确、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协会。之后,在各市县的行政推动和水管单位的全力配合下,大多数协会都按照程序依法组建。经不断探索创新,互相学习借鉴,逐步形成了以“乡级农民用水协会+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一把锹淌水”模式为主的管理体制。乡级协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村级协会之间、协会与水管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监管返还协会经费使用等。村级协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具体负责支斗渠的管理维护和水费收缴。“一把锹淌水”由村委会或村级协会组织农民按照一事一议程序实施。

同毛泽东、周恩来的会谈使蒙哥马利对访华的成果十分满意,他在离开前表示:访问“使我能够纠正西方世界普遍持有的对新中国的错误印象”,“对新中国,我们大家都应当同它友好。”

9月9日至20日,在周恩来的直接安排下,蒙哥马利先后去了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其中很多地方当时并不对外国人开放。周恩来希望通过自由参观,让蒙哥马利直观地了解中国,让他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和中国的内外政策,并进一步了解他以及英国上层人物对国际局势的观点和对中国的看法。事实证明,周恩来的这种安排的确起到了作用。

9月23日,蒙哥马利在周恩来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再一次申明了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并表示:旅行“使我了解了整个国家自解放以来所获得的进展”“它向我表明了过去12年中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蒙哥马利的这些友好言论,周恩来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完全赞同和支持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提出的明智主张。

对于蒙哥马利的再次访华要求,周恩来原则上表示同意。9月6日蒙哥马利来到北京,在接待宴会上,蒙哥马利提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有两个德国”“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他表示:“我说的中国是指政府设在北京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从来没有资格代表中国的台湾那一套机构。我一向认为台湾是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周恩来了解情况后表示,蒙哥马利的讲话很好,看来他很有政治头脑,他提出的三原则抓住了国际局势的关键。

由于这次访华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使蒙哥马利感到时间太短,看到的东西不够,为此,他在1961年9月再次对中国做了为期三周的访问。

两次访华,不同的中国领导人在会谈中都强调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方针,由此,蒙哥马利得出结论:“中国如饥似渴地需要和平”“中国对它合法边界以外的地方没有领土野心”。

企业在招聘中,最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如图4所示,企业在招聘外籍员工时看重的各方面条件,按1到7打分,7为最看重,1为最不看重。“专业技能”得分最高,平均分6.21,其次是“跨文化团队协作能力”得分,平均分为5.54。除此之外,企业对应聘者的“中文沟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平均得分4.79。

1960年蒙哥马利第一次访华时,毛泽东在会谈中主动提出:“你们为什么不稍稍改善一点你们的态度呢?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们同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同意北京政府代表中国,基本事情你们已经做了。”他告诉蒙哥马利:“你们只要少许改善一下态度,我们的关系就会改善。”很明显,毛泽东是在明确表示希望中英关系从半建交关系发展到建交关系。关于法国,毛泽东表示:“我们对戴高乐有两方面的感觉:第一,他还不错;第二,他有缺点。”“说他还不错是因为他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性。”“另一方面他的缺点很大。他把他的军队的一半放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战争,使他的手脚被捆住了。”“我们希望你们两个国家能够合作。”毛泽东的这番话并非无意而言,由于事先已知道蒙哥马利在访华后不久将要见到戴高乐,毛泽东的这番话显然有让蒙哥马利捎话的意味。在访问中国后不久,蒙哥马利就见到了戴高乐,专门谈到了对中国之行的印象。其后不久,中法建交,中国对欧关系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缺口。

通过与蒙哥马利的会谈,中国领导人在国家安全、与西方关系、核政策等中国外交急需解答的战略问题上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与此相对应的,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后对中国的客观描述,均成为中国对西方的一次关于中国形象的正面宣传。这一切都为中国在1960年代中期掀起第二次建交高潮创造了条件。

国有建筑企业职工既有学历较高但缺乏必要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也有学历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实践和操作技能的老职工,还有社会引进的成熟型复合人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才具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

(摘自《高端决策: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

标签:;  ;  ;  ;  ;  

周恩来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