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及其当代价值 ——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

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及其当代价值  ——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的安排,我参加中央党校第45期中青一班学习,再次重读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提纲》首次发表于1888年,是作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附录发表的。这篇被恩格斯盛赞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虽然不是一篇充分展开的文章,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旧唯物主义的分水岭,与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以实践为特征的新唯物史观。

立足实践确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提纲》中,分析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开创性地引入实践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提纲》在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以及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哲学鲜明的无产阶级属性,提出了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结论。

还有一种叫躯体障碍和神经源性瘙痒。一些老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心理刺激时,以及焦虑、紧张时,都可能诱发皮肤瘙痒。

立足实践奠定了唯物史观基础。《提纲》第一条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只是以直观的形式去看待客观世界,忽略了实践和实践的主体,当然也更不可能看到在实践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费尔巴哈面对自然界时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忽略了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动作用。在社会历史领域,费尔巴哈同样不能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的历史发展,最终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主客体关系上的片面性,指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通过实践把主客体统一起来,科学的实践观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提纲》第二条中,马克思探讨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即思维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马克思引入了实践范畴,认为“思维的此岸性”要依赖于实践证明,由此确立了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样,没有看到实践的作用,把真理的标准性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理论问题。马克思在《提纲》里明确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赋予真理标准实践性和现实性。马克思引入实践这个中介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确立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从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角度,讨论思维的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来证明,这是真理认识问题上的拓荒之作。

社会生活的本质归根结底在于实践。在《提纲》第八条中,马克思探讨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劳动这种社会实践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在劳动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也正是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社会有机体,在社会实践中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向上的演变历程。

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认识,认为他只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而没有真正理解人的社会属性,更看不到人的历史属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通过实践,实现了主体和客体的相统一。因此我们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发展面临不少问题,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史观,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1829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应伦敦爱乐协会之邀来到爱丁堡,并在游历荷里路德修道院遗址时产生了创作灵感,创作出著名的《苏格兰交响曲》,讲述了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故事,道尽了历史的苍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在《提纲》第十一条中提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以往的哲学的任务囿于解释世界,是因为它们都轻视实践的作用,看不到实践的价值,因此不可能真正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马克思提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任务不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立足实践建立起来的唯物史观,分析了社会及人的本质,提出了真理的标准性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提出了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任务。这些唯物史观的思想,在新时代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彰显出实践的力量。

另外,有研究表明,女性教育水平与生育意愿成负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扩招政策的落实。我国教育水平,尤其是女性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扩招前,我国男女大学教育比为7∶3,扩招后大致为1∶1,近些年研究生性别比女性甚至略高于男性[3]。随着普遍教育水平的上升,也导致人们更加重视子女质量而非数量。总之,女性知识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导致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是加速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

来自云南楚雄州的牛肝菌,则在云海肴和艳域云国料理的大师名厨的“润色”下,分别创造出了“牛肝菌牛蛙霸王锅”和“菌菇竹筒汤”,前者结合都市人群喜爱的牛蛙,后者加上了复古演绎,同样备受广大白领阶层喜爱。

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提供了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支撑。《提纲》在实践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史观,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在对社会领域的认识方面超越了以前一切哲学。马克思用实践把主客体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同时也能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类认识成果的真理性也是通过实践来验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美好的蓝图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来的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科学的唯物史观同样为我们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历史使命。《提纲》第十条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表明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阶级本质,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所建立的思想体系,一开始就是指向无产阶级的,并且希望无产阶级运用这一精神武器解放自己,消灭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科学的唯物史观,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不同进程,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问题。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及不断校正发展路径,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即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随着形势的变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最低纲领,但最高纲领始终没有变。并且一直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最低纲领的方向都是指向最高纲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在战略布局以及各项具体工作的分析解决过程中,要始终不忘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纲领。

坚持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与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的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必然会实现,而共产主义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现实的实践,也就是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实践要以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不满意以前的哲学家们只是囿于认识和解释世界,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轻视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在马克思那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对世界深入正确的认识,也只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另一方面,改造世界需要以认识世界为基础,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就不可能真正达成改造世界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实践中,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宏伟目标,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郭笑笙)

标签:;  ;  ;  ;  ;  ;  ;  ;  

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及其当代价值 ——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