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郝莹[1]2017年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合作日益紧密,合作日益增强。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的日益频繁和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使得人们在交际中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如本民族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交际模式,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及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文化规约及语言知识等。交际双方不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表情达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语用失误。J.Thomas(1983)首次对语用失误一词进行使用。在她看来,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对说话人的意图没有充分理解与把握所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的相关内容,语用失误的形成的原因如文化差异、语境因素、相关的语用知识等及不同表现形式,如在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表现在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言学两个方面,而在非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又分为肢体和非肢体语言语用失误两方面。由此可见,想要达到顺畅的交际,一方面要求外语使用者语言基础知识的储备较为充分、扎实;另一方面要求外语使用者具备有外语语用知识和能力。在探讨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后,笔者提出减少或者避免语用失误产生的规避策略。通过讨论的各种措施,能够使外语使用者认识到,在言语交际时应该选择与相关语境和文化相符合的语言,通过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陈培[2]2018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文中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大诱因,而语用失误又会造成交际的失败,因此,研究母语负迁移和语用失误就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用负迁移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对策,以期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王寅[3]2013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不同语言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理念,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两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时候,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尽量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或语言规则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本文具体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及出现失误的原因,以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在称谓语、邀请语、提议语、请求语、问候和告别语、恭维语和道歉语七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语用失误发生的原因,并对语用失误提供解决方案,以期能够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发生,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出现也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将词汇、语法知识教授给汉语学习者,还要有效地引导学习者提高交际能力,尽可能避免语用失误。同时也对汉语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们如何引导汉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主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语用失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第二章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中来对比中国和欧美国家交流时出现的语用失误,并对出现的原因从文化价值观、思维模式、道德观念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叁章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对对外汉语教师如何顺利地进行汉语课堂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如何有效地学习提出了建议。

沈志法[4]2005年在《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是跨文化研究与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语用失误的概念入手,列举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和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国内对语用失误成因的研究,并且提出要避免语用失误,还要结合外语教学,引入语用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汪海洋[5]2006年在《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跨国交际的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于1983年首次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概念。本文在对20年来国内外语用失误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的基础上,以会英语的中国人与英美本族语者之间用英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所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为研究对象,将语用失误分为错误提取型语用失误和言外之力扭曲型语用失误两种类型。探讨了预设、认知语境、心理图式与语用失误的关系;揭示出交际双方语用预设的一致性,交际时语境的认知激活能力以及激活后知识结构所排列的心理图式的差异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顺应、容忍、移情都是在了解或同情外族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过程,都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策略。

余佳蔓[6]2016年在《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类型的案例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日益频繁,从而对跨国交际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日益崛起,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的浪潮,甚至在有些国家“你好”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打招呼方式,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汉语学习者的热门话题。而如何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正确、灵活、有效、巧妙地运用到日常交际中,这一语言运用问题在对外汉语界受到了不少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未曾有人进行深入、透彻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中以中亚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分析基础。归纳出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五种类型:语言符号体系运用的失误(词汇语用失误和语义语用失误),言说主体的时空条件匹配失误,言说主体的身份关系匹配失误,言语主体的听话者和说话者匹配失误和交际意图与时空匹配失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笔者归纳分析得出,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隐私观,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以及时间观等因素产生的文化差异而导致了中亚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诸多语用失误,甚至产生了文化冲突现象。该研究在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类型探索其根源的基础上,对语言语用本身的言说主体说话者、听话者,依据语用目标、语用情境、文化码本、听话者码本以及说话者码本提出了语用调适模型,并从核查性和互为性两个角度分析了语用调适原则。从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叁个方面调适提出适当的建议。

牛明哲[7]2012年在《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走进中国,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许多外国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推动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日益增强。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本体知识层面的研究和分析,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中的语用研究倾力不多,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比较弱。而现实情况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语用失误,如何避免语用失误成为制约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也是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中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因此,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用及语用失误的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留学生礼貌语的语用失误作为分析的切入点,结合语用学的语用含义、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等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留学生在见面、告别、称赞、责备、致谢等情境下出现的语用失误,具体考察了留学生对汉语特有表达方式的掌握、语用原则的选择、对言语行为实施的合适性条件和实施方式的把握等情况。从母语文化的干扰、文化认同矛盾、语言能力的限制等主观方面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语用教学和文化教学问题、中国人对外国人语用失误的容忍等客观方面分析了留学生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对我们的汉语教学、教师作用的发挥和教材的编写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本文主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阐述了语用学的理论、语用失误及中国的礼貌原则和礼貌语的界定;第叁章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了留学生礼貌语的语用失误及其原因;第四章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出现失误的原因;第五章对我们的汉语教学、教师及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和意见;第六章对本文主要观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吕铁金[8]2016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二语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二语习得过程与跨文化交际过程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语用学理论的维度通过语用失误的实例分析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推理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二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增强语用失误的敏感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侯环环[9]2018年在《模因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模因论视角下,汉语与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跨语种语码对等转换的表现型模因引起的,换句话说,是由于中英程式性话语模因混搭而产生的。因此,为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应当加强具有相同交际功能模因域的语用输入,加强目的语程式性话语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以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陈云端[10]2013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说,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主要是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而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词语在正确的语境中的使用,结果是在数年小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只会做题,高分低能,不能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使用正确而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时常发生。为尝试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这一弊端,本论文以英国着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所提出的语用失误的观点和我国学者何自然、胡文仲等人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漳州实验中学初二(13)(14)班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做法。在实验中笔者对这两班的学生进行了两次的问卷调查,一次是在进行文化教学之前,一次是在一学期的文化教学之后,并且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文化教学势在必行。只有在课堂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和失误才能最有效地减少。当然,这同时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跨文化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分析及应对策略[D]. 郝莹. 黑龙江大学. 2017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J]. 陈培. 长江丛刊. 2018

[3].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D]. 王寅. 河南大学. 2013

[4].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研究综述[J]. 沈志法.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策略研究[D]. 汪海洋. 吉林大学. 2006

[6].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类型的案例分析研究[D]. 余佳蔓.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7]. 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探析[D]. 牛明哲. 山东大学. 2012

[8].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二语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吕铁金.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6

[9]. 模因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 侯环环.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8

[1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D]. 陈云端. 闽南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