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究竟应该给教师留下什么论文_赵治萍

培训究竟应该给教师留下什么论文_赵治萍

——教师教育反思

赵治萍 重庆市万州区高梁小学 404100

教师全员培训我准备了一个讲座,讲座的题目是“需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育”。

讲座分三个部分,一、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讲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二、把讲授改为合作(教学的基本方式)。三、从讲台上走到讲台下(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第三部分提出教师走下讲台后干什么?梳理出了四个要点:提供合适的内容,引导体验过程,引导释放内在的潜能,关注学习、适应、实践、交际能力,几次上课都只对一三两个要点进行了阐述。第一点的阐述提纲是:教育的规律能够颠倒过来吗,美国小学生守则VS中国小学生守则,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急不得。前两项是对内容“质要合适”的阐述,最后一项是对内容“量要合适”的阐述。最后一项的阐述如下。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是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这是个直言复合判断句,以此为前提,可以推导出“教师是农民而不是工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播种者而不是工程师”。显然教育不是工业,工人木匠三开山两推板儿,一根原木很快成了板凳脚脚。教育是教育,教育大刀阔斧的空间小,速成的几率更少,更多地像农民种庄稼,需要一个很长的生长周期,需要一个缓慢的孕育发展过程。孕育的过程,要有雷厉风行工作的作风,更要有静下心来听竹笋破土拔节声音的宁静,还要有老农咬着烟斗端坐于田埂守望庄稼生长的悠闲。慢下来……静下来……大容量、高频率、快节奏的课堂教学生态需要反思。

当我们考虑到内容本身的适切性时,不得不考虑到内容量的适当、内容呈现的节奏和频率的适当。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不了多少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来躬行躬行。

听三遍后复述:“而今,青春退潮了,我被搁浅在海滩上。我听得见宇宙万物深沉的音乐,天空,也对我敞开了她繁星的心胸。”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复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觉得你记忆力怎样?服气了,其实,人在单位时间内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

今天,有一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我们的课堂教学,被批为“少慢差费”后,改革家们提出追求有效课堂,继而提出高效课堂,紧接着提出卓越课堂,请问,接下来是追求什么课堂?按马克思螺旋式上升的原理推论,“少慢差费”——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少慢差费”。这个讲课环节就这样结束了。

这环节怎样?从进行的过程看,我自认为是拿得出手的。听后能给学员留下了多少?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在全员教师培训中,能给参与培训的教师留下了多少?留下的能带回到学校去的有多少?带回学校的能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有多少?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有效成分有多少?这种培训的有效性我们不敢追问下去。

英国教师培训机构TTA的首席执行官拉尔夫·特百勒敢说老实话:绝大部分教师培训课程是在“浪费时间”,尽管这只占去了他们工作时间的5%。他认为,教师培训的填鸭式,是用一个人的想法,去同化全会场、满课堂的头脑,这样的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盆冷水泼得我透心凉。

什么样的培训是有效的培训?我们一直在追寻。

我们一直认为,头脑发热,持续发热,热到影响教学。不仅在于课堂上要有一时的 “头脑发热”,而且在于这种热度要持续下去,要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今天看来,这种认识也太一般了,太感性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提出了五个标准:一是通过培训,教师的思维是不是更开阔;二是与培训之前比较,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更具体;三是遇到事情是不是先提问题,而且能否提出更好的问题;四是通过培训能否使教师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五是培训是否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

达成这个目标的路径是多样的。这里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培训效果寄托在培训者身上 ,培训效果寄托在受训者身上。深受中庸思想影响的我们,很快找到了第三条路径,培训效果既寄托在培训者身上又寄托在受训者身上 。

我、我们组织的培训,我、我们参与的培训,一是把培训效果寄托在培训者身上,二是把培训效果寄托在培训组织者身上。希望培训者能口吐珠玑,能妙手回春,能教给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能教给教师攻能克、战能胜的法宝;希望培训组织科学而严谨,管理人文而严格,服务热情而周到。为此,我们很投入,为此,我们投入很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戴维为代表的教师教育专家认为,更多地关注为受训者多大程度上提供互动的机会,主张把大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让他们分组讨论,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共同分享。他们认为,好的方法或者说适合教师本身的方法不是从培训者那里听来的,它应该产生在教师们中间。就是说,教师培训,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培训直指培训教师与同伴互动、分享的习惯,培养重视倾听同伴声音的习惯。目的是教师们回到学校,能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把互动、分享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

无论把有效寄托在谁身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选择的途径要能正确回答一个问题:培训最终是单纯交给教师一个结论,一种具体的方法?还是留给他们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是培训智慧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的基本问题。

如果我们的培训效果不幸被拉尔夫·特百勒言中,如果戴维的思想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么,培训组织者的责任在于“搭建平台”,培训者的责任就是“抛砖引玉”。

论文作者:赵治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培训究竟应该给教师留下什么论文_赵治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