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溪里:新区里的默默乡情论文_刘嘉文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摘要:自2014年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以来,新区建设以“再建一个新成都”的高标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天府新区一系列重大景观项目——锦江生态带、兴隆湖和鹿溪河生态区等——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后,新区其他区域的景观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也得以迅速展开,永兴街道跳墩河综合整治项目应运而生。天府新区永兴街道(原双流县永兴镇)位于天府新区东南,曾是著名的“东山旱码头”。永新街道因远离成都市主城区,与天府新区核心区也存在一定距离,其老城区还保持着原有的状态,并没有全面的城市化。跳墩河将永兴镇分为东南、西北两个区域,现保持着原有良好的生态基底,是城区天然的生态廊道。与其他城市河流一样,跳墩河也成为了收污纳垢的地方。设计对通过河道及其绿带进行生态化、地域化地设计,并对周边市政管网进行截污处理,力图找回人们对小镇母亲河的眷恋。

关键词: 河流廊道;海绵城市;截污;景观地域性

1.项目背景

自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天府新区以高标准加快建设步伐,锦江生态带、兴隆湖、天府中央公园等景观基础设施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并渐渐服务于越来越多的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在锦江生态带、兴隆湖和鹿溪河生态区等设计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2017年1月,受业主委托,我们开始了天府新区永兴街道跳墩河综合整治项目的设计工作。跳墩河综合整治项目作为永兴街道第一个景观整治项目,势必以其特有的魅力,改善区域环境,服务于街道居民。

跳礅河所处的永兴镇坐落于龙泉山脉西麓,天府新区东南。成自泸高速、二绕、梓州大道和东山快速路都可以便捷地到基地。跳墩河全长1730米,它将永兴镇分为南北两个区域,设计宽度20-105米不等,总规划面积9.39万平方米。

在设计开始之前,设计查阅的相关上位规划有对于天府新区绿隔区规划(如图1)的工作要求:就是应该充分利用区域内山水田林自然资源及本地文化资源,承担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

2.项目解析

2.1现状概况

跳墩河位于永兴镇的镇中位置,将永兴镇一分为二,其两岸主要分布有现状及新建居住区以及街道办、幼儿园、中学和公安局等机构,现状两侧城区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其中,簧筱桥-黄金桥段均处于集中的居民区,整体溪流宽度较窄,左岸空间开放性较差,植物过于郁蔽,空间局促且河岸高度很高(如图2)。而黄金桥-永兴桥段现状河岸竹林长势良好,与河流围合成河流廊道空间,颇具特色,河道相对较宽,适合开展戏水活动(如图3、4)。永兴桥-污水处理厂段,位置稍微偏向镇郊,右岸空间狭窄,小区围墙直接临河,两岸分布有些许滩涂,古桥现状风貌良好,现状植被呈现原乡状态(如图5)。

设计分别借鉴了迁安三里河、韩国首尔清溪川和新加坡的碧山公园三个著名项目。迁安三里河(如图6、7)是土人设计的代表项目之一,其曾获得2013ASLA通用设计荣誉奖,其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沿绿带建立了供通勤和休闲使用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设计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其在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绿道系统规划方面值得借鉴,迁安三里河真正地将河流作为景观基础设施服务于人们。

而对于韩国首尔清溪川河道整治项目(如图8、9),它的主要特点和值得借鉴之处是其根据两岸不同的业态和现状特点,灵活设计自然化和人工化河岸,并且注重本地地域文化的传承。

3.项目定位

实际上,人类自古是逐水草而居,人们靠水而居形成聚落、城市,河流一直是实现人类繁衍和进步的重要因子,人们的对于河流,应该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但是工业文明使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河流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也离河流的距离越来越远。设计希望通过对跳礅河的整治提升,实现人对于母亲河怀抱的回归。因此设计提出“嬉水簧溪里,凭阑望东山”的设计理念,并且将跳墩河定位为“东山绿色动脉,多元翡翠珠链”。与此同时,设计希望跳墩河是集生态修复、休闲游憩、城镇形象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河流公共空间,是天府新区新型城镇景观风貌的重新诠释,设计希望其与城镇之间的关系能更和谐、更出彩,并且兼备舒适与安全性活力与人性化。

对于上述愿景和目标,首先我们会通过对河道污水管网进行截污处理,实现雨污分流,对现状水体生态净化。然后,打造河滨公共空间,保障公共空间安全。再次,我们会提取本地信鸽文化、酒文化,体现景观的地域特色,最后实现两岸绿道、步道贯通,加强两岸有机衔接。

4.景观规划

根据各段现状资源及特点,设计总体将跳礅河分为乐活休闲、生态体验、原乡寻踪三个段落(如图12)。乐活休闲段结合两岸居住与商业业态,为周边居民及商业人群提供一个乐活休闲的滨水空间。而生态体验段充分利用现有长势良好的竹林、溪流及杨树林等优势资源,设计成为供人们嬉水活动的场地。原乡寻踪段段利用现状风貌良好的古桥、乡土树木,结合本地信鸽文化、酒文化,打造成为富有原乡风貌的怡人景观。

由于本项目存在高驳岸、河滨空间局促的特点,因此,设计考虑河道左岸绿地绿道贯通,右岸绿地步道贯通,新增市政车行桥和步行桥各一座。并且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现状拦水坝一座,新增拦水坝四座,适当增加河道蓄水面积的同时,加强两岸的步行交通接驳。与此同时,设计在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适地设置儿童及康体健身场地、停车场、厕所等设施使公园真正服务与人(如图13)。

5.分段设计

5.1乐活休闲段(簧筱桥-黄金桥段)

本段两岸紧邻居住区,设计将周边居民及商业人群等各种休闲人群融入绿地边界,合理布置休憩节点与商业外摆区域(如图15),并兼具形象展示的功能。新增车行桥与步行桥,增强两岸有机链接,针对现状高驳岸河堤,设计采用退台式的生态功法设计(如图16),保证河岸稳定的同时又能保持河流与地下的生态流交换。

5.3 原乡寻踪段(永兴桥-污水处理厂段)

本段逐渐由城区向城郊延伸,呈现较明显的原乡郊野特色,设计提取当地的信鸽文化,将信鸽形象在原信鸽分会会址设置信鸽主题节点,将信鸽意向镂空处理,结合夕阳余晖,形成”梦夕鸽回”意境(如图19、20),从而保留场地原有的场所精神并体现景观的地域性。对于现状存在的红砖厂房,设计考虑将红砖进行旧物利用,设计成为河滨景观序列的最后一个节点(如图21)。将设计适地设置生态滩地,供野生动物栖息,保持其本有的原乡风貌,形成可观可游之景(如图22),使游人流连忘返。

6.结语

自第一次现场踏勘起,设计人员就被跳墩河现状特有的原乡风貌所吸引。我们透过古桥、流水、竹林能容易地联想跳墩河旧时迷人的乡土风光,设计并不是单纯地将跳墩河恢复旧貌,而是在现有良好的生态基底上,提取小镇特有的地域文化,运用现代、生态的设计理念,将跳墩河设计成为不忘过往、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河流生态空间,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小镇居民与游人。

论文作者:刘嘉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簧溪里:新区里的默默乡情论文_刘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