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海上贸易预测及船队规划

澳大利亚海上贸易预测及船队规划

申颖[1]2015年在《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中国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中国天然气的进口方式主要为LNG的海上运输与气态天然气的管道运输。作为中国进口天然气的主要方式,进口LNG的海上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解决国内LNG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正不断加大LNG的进口量。然而目前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的运力不足,且对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尚未有统一的规划。本文对中国进口LNG船队进行统一的规划,希望对科学合理地发展中国LNG船队、提高中国LNG船队的运力水平、充分利用船队运力以及确保中国能源进口的安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首先对中国进口LNG运输市场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中国进口LNG运输的现状、未来LNG进口量预测以及对世界和中国LNG船队的介绍;从LNG接收站、LNG运输航线、LNG运输船舶等方面对中国进口LNG运输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整数线性规划的方法,以总营运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规划模型。根据LNG进口量的预测,并且结合中国LNG接收站、LNG运输航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中国LNG船队的发展规模和结构,提出了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规划的方案。最后通过规划方案中船队的前9年的单位运输成本与实际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的单位运输成本的对比、两种情况下的船队结构的对比进行了方案分析,并得出了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的发展方向为大型化的结论,希望对我国进口LNG船队的规划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拉吉克[2]2000年在《澳大利亚海上贸易预测及船队规划》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澳大利亚必须充分发展自己的商船队,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散货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这就为澳大利亚的船舶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如何协调好需求方(货物)和供给方(船队)之间的关系。 本文首先阐述了澳大利亚海上贸易和商船队的历史和现状,分别应用不同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对澳大利亚的船队发展做了规划,并预测澳大利亚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对澳大利亚海上贸易(主要出口货物)的预测和船队的发展规划(三种主要船型)是本论文的重点工作。 鉴于航运经济相当复杂,因此首要任务是从众多影响航运市场的因素当中选择最为主要因素以简化模型,在本文中,作者选择澳大利亚海上货物贸易作为需求方,而澳大利亚的船队作为供给方。 另外,在本文,对影响航运市场的一些其他因素如人口、政策和地理位置等也给予了阐述,但海上贸易及船队两个因素将是本文开展研究和得出结论的基础。

欧卫新[3]2007年在《我国南方某LNG航运公司船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而原油价格又居高不下,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我国天然气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我国的天然气进口主要依赖于海洋船舶运输和管道运输,这给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运输船队提供了发展契机。而良好船队的发展规划,对于航运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壮大实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船队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的基础上,对航运企业发展所需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我国液化天然气航运企业的发展策略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天然气运输公司船队。在对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船队、船型及港口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引进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运输环节作以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对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航线和港口进行分析,为航运企业的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依据。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未来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为航运企业的运量分析提供依据。本文核心内容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给具体的液化天然气航运企业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船队逐年发展策略问题。该部分以一定的模型假设为前提,以采用购买新船和租船来扩大船队规模的我国液化天然气航运企业船队为研究对象,以规划期内船队总费用支出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动态规划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最优的发展策略,即每年购买船舶、租用船舶的具体策略;以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根据我国某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模型,采用LINGO软件编写程序,求出我国液化天然气某航运企业船队扩张规模和每一年的具体发展策略。在众多关于液化天然气研究文章中,涉及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船队研究的文章很少,本文将动态规划的方法运用到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队的规划研究中,并且充分考虑到我国液化天然气船舶运输的特点,建立船队规划的动态规划模型,并且采用较简单实用的求解方法,求出可行的规划策略。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理论研究为我国液化天然气运输公司船队发展规划的实际运作提供一定参考。

孙军[4]2007年在《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市场,它不仅每年大约有近30亿吨的海运货流,而且,该市场上投放的运力达2.75亿载重吨。干散货运输市场是国际航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首先对干散货运输的基本形态与规律,干散货的全球货流走向,贸易量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其次,对干散货市场结构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干散货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市场运价的波动现象及其经济动因; 再次,对干散货船队及船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最后,探讨了实际中普遍采用的BFI与BDI运价指数对干散货市场的反映机理,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干散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定量分析与预测,同时对其结果做了适当补充与评述。 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干散货船舶的经营策略与建设,其中主要是航运联营的策略;市场运价策略;竞争策略;船队结构调整策略;多元化经营策略;管理创新策略等,力争为航运公司在国际航运市场经营中提供科学依据。

孟德宾[5]2015年在《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极航道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备用选择,在引起国际重视的背景下,对中国的经济、战略意义尤为重要。目前,北极航道涉及全球70%的国际贸易。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面临重新洗牌,北极航道能否实现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经济大联盟,形成新的超级市场,以及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的促进和改变程度如何都有待研究。本文在综述了北极航道通航环境、法律地位、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经济效益、涉及的大国博弈及战略的基础上,首先理论探讨了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的基础,北极航道通过近北极国家使用北极航道产生贸易距离的缩短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距离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就成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的机制,北极航道从两个方面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即北极航道对近北极国家其他航道的替代产生对近北极国家贸易的促进和对非近北极国家贸易的挤出。航运距离的长短会明显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效率,长距离运输将造成贸易效率损失,造成贸易的延迟,从而影响国家贸易的提高,缩小了即期贸易额,使得潜在的贸易额不能完全实现。北极航道可以明显缩短近北极国家远洋贸易航线的距离,使得贸易时间得以缩短,货物可以提前抵达目的地,缩短了交易周期,从而也缩短了微观层面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效率的提高。近北极国家贸易效率的改善,将有利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上升,从而对非近北极国家的贸易造成挤出。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也表现在航运业的需求变化,航运业的市场需求是世界贸易的派生需求,受到世界贸易的直接影响。本文接下来对世界贸易格局、海运贸易格局、航运供给分析、航运运价分析、全球港口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全球贸易格局进行了现状分析;另外北极地区的矿物和油气资源也将对目前的国际资源分布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国际资源的流向,而能源和资源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世界资源分布对未来资源走向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分析北极航道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分析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基于前述的理论模型分析,本文接下来实证分析了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具体影响。第五章借鉴Feyrer(2009)对“六日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关闭八年期间,由于运河关闭导致的贸易距离变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较具创新的研究了北极航道正常开通情况下对全球贸易总量的影响。以距离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在对1990-2013年全球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以吨-公里计的全球贸易量和以吨计的全球贸易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的前提下,采用bayesianvar和vecm模型实证分析了距离对全球贸易的作用。结果表明,无论进口模型还是出口模型,以吨-公里计的全球贸易量和以吨计的全球贸易量表征的距离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作用,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负作用也均是显著的。第六章通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时变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首先对1995-2012年代表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美国)与相应样本国之间的贸易效率进行了测算。在贸易效率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中国等贸易潜力进行了研究和测算,继而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当前的世界资源格局和储量分布,对全球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在样本国经北极航道航运距离有所减少的国家中,中国上海到贸易对象国主要港口经北极航道比经苏伊士运河,平均节约25.50%,比经巴拿马运河,平均节约38.98%;日本到贸易对象国主要港口相比苏伊士运河,经北极航道平均节省25.11%,相比巴拿马运河,则平均节省31.34%;韩国经北极航道比经巴拿马运河平均节省里程约26.45%,比经苏伊士运河平均节省里程38.02%;经北极航道里程有所减少的国家也相对较少,经北极航道比经苏伊士运河平均节约18.10%,比经巴拿马运河平均节约38.83%;而对于美国来说,北极航道影响其航运距离的国家仅仅是靠北极较近的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而如果选择到洛杉矶的远洋航道,北极航道并无优势。从航运距离的节省比例来看,相对于日本、韩国和德国,北极航道对中国的影响更大,而对美国的影响则相对最小,从北极航道改变远洋贸易距离层面讲,美国甚至并非直接利益相关国。测算结果表明,经北极航道,中国与航运距离有所缩短的部分国家的最大前沿进出口总额平均可提高9.83%,最大前沿进口总额平均可提高17.38%,最大前沿出口总额平均可提高6.11%。日本的结果相应为23.14%、32.93%、20.61%,韩国的结果相应为30.26%、22.08%、18.16%,德国的结果相应为14.03%、11.03%、16.55%。而实际上,最大前沿贸易额的增长是潜在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最大前沿贸易量,而从结果来看,中国的前沿贸易量目前已相对较大,从而造成增量较小。从经北极航道后的拓展空间来看,中国的结果分别为14.62倍、29.95倍和44.93倍,日本的结果分别为43.11倍、22.92倍、9.69倍;韩国的结果分别为47.45倍、87.02倍、14.41倍;德国的结果分别为1.12倍、0.71倍和2.18倍。德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暗示着对整个欧盟甚至欧洲的影响都将较小。中日韩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尤其是中国的出口贸易。而中日韩贸易量的加大,将挤占其他国家的贸易空间。本文最后对中国的北极战略给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与环北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合作,加强与近北极国家之间的合作,及时调整资源进口结构,提高相应科研投入,提高相应造船、港口等产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及时调整港口腹地内地及产业结构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和扩大等。

张蕾[6]2012年在《钢铁企业船队组建决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钢铁产业蓬勃发展,铁矿石进口需求量不断增长。而金融危机以来,航运市场波动剧烈,钢铁企业在权衡运输成本、营运收益以及运输保障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计划自行组建船队,从而实现掌控运输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行业内竞争力的目的。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铁矿石供需情况和铁矿石运输市场,阐明钢铁企业做出船队组建决策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推动力。针对组建船队决策可能面临的风险,分别从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来识别具体的风险要素,建立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同时结合SWOT分析来明确钢铁企业独自组建船队的优劣势,从而进一步提出风险规避对策。在战略层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战术层采用基于财务指标的TOPSIS评价方法,进行钢铁企业组建船队时合作伙伴的选择,并针对战术层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以满足钢铁企业铁矿石运输需求为前提,应用动态规划方法,将确定规模的钢铁企业船队年度营运总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船队规划模型,确定各年度各航线的船舶配置情况,并且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系统研究了钢铁企业船队组建的决策问题,在理论上有一定创新,对实际工作也具有参考价值。

孔海涛[7]2010年在《中远新加坡公司船队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干散货贸易的快速增长,干散货海运需求量大幅提升,对航运公司的干散货运力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公司干散货船队的规模进行规划,以适应全球干散货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使公司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各个航运公司关注的焦点。船队结构和规模的规划对航运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中远新加坡公司船队的动态规划问题,同时也为其他的航运公司的船队规划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对全球的干散货航运市场的供求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了中远新加坡公司的概况和船队情况,并对公司现有船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认真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船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船队动态规划的发展;其次提出了中远新加坡公司船队动态规划模型,根据中远新加坡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各个航线上的运输的数据,通过模型求解得到最佳的船队规划。最后提出了中远新加坡公司船队发展战略。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船队动态规划模型比较适合对船队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规划的结果比较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陈洁[8]2008年在《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然而我国原油的产量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自1993年起,我国就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达1.45亿吨。而据相关资料预测,到2010年,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从上世纪末的30%提升到40%,进口量达到1.7亿吨,到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达2亿吨以上。而我国原油进出口90%以上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方式来实现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中东、西非等长航线上运输的。原油作为我国最大宗的海运物资之一,具有物流网络庞大、物资品种繁多、运输组织复杂等特点,在物流理念日趋深化的今天,按照物流系统工程的思想来研究、规划、建设我国国际、国内海运石油物流系统运输网络势在必行。本论文通过大量研习国内外文献和深入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物流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海运原油的进出口现状,认真剖析了我国海运原油的运输网络系统结构和特点,以科学的物流思想理论为基础,大量搜集相关数据,建立了整个网络系统运输成本为最小的模型,运用了matlab7.1和lingo8.0等相关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从而对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进行了合理的航线布局和航线配船等方面问题的双层优化。并通过有效的预测手段、优化模型和分析,规划了未来几年我国海运原油的运输网络系统,最终提出规划方案和战略性的发展建议。力图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我国原油运输经营决策者提供理论性的的参考指导和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王宝帅[9]2017年在《考虑环境成本的煤炭运输船队规划与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需求的日益提高,我国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随之呈现出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我国煤炭的供给地和需求地呈现出逆向的特点,通过铁路,公路和内河水路运输的“西煤东运,南煤北运”,已经无法满足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需求量;由于国际煤炭价格持续较低且海上运输单位运费低的原因;从2009年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以来,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加。另外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海上运输产生的船舶废气不能忽视,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海上运输的节能减排。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A船务公司煤炭运输船队进行了考虑航运碳排放成本的船队规划。并结合计算结果探讨了 A船务公司煤炭运输船队的经营策略。首先,本文介绍了世界煤炭的资源分布、生产以及消费的状况,从而对世界煤炭海运贸易格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国际煤炭的需求量缓慢增加,但煤炭价格回升仍需要一段时间,这为我国煤炭进口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对我国煤炭资源概况、供需格局的分析,找出了煤炭供需的矛盾,分析得到煤炭进口已经成为必然的情况下,航运企业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规划,盲目的进行调整船队结构,加快船舶大型化进程;这样可能会导致航运碳排放量的增加。然后,本文采用船舶油耗来间接的衡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考虑了随着时间的增移,环境成本会有显著的增加这一现实情况,从而对航运碳排放成本有更加准确的计算;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以企业收益折现值最大为目标函数,并考虑了航运碳排放成本建立了船队规划模型,在考虑环保基础上对A船务公司煤炭运输船队进行规划,得出了 A船务公司较为科学的运输船队规模和结构。最后,针对单位航运碳排放成本的不确定性,对运输船队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单位航运碳排放成本下船队的发展规模及结构。为A船务公司煤炭运输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认为A船务公司应该平衡船队自由船舶和租用船舶的数量,加快船舶大型化,先进化进程。

石家铸[10]2006年在《海权与中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中国海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以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作者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捍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外)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中国海权具有与世界各国海权相同的共性,但是中国海权更有不同于他国海权的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中国海权具有非强权性、非霸权性和非扩张性的特色,使它与西方海权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海权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并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国进口LNG运输船队规划研究[D]. 申颖. 大连海事大学. 2015

[2]. 澳大利亚海上贸易预测及船队规划[D]. 拉吉克.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3]. 我国南方某LNG航运公司船队规划研究[D]. 欧卫新. 上海海事大学. 2007

[4]. 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D]. 孙军. 大连海事大学. 2007

[5]. 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研究[D]. 孟德宾.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

[6]. 钢铁企业船队组建决策研究[D]. 张蕾.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中远新加坡公司船队发展研究[D]. 孔海涛. 大连海事大学. 2010

[8]. 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优化问题研究[D]. 陈洁.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9]. 考虑环境成本的煤炭运输船队规划与经营策略研究[D]. 王宝帅.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10]. 海权与中国[D]. 石家铸. 复旦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澳大利亚海上贸易预测及船队规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