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李美霖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李美霖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四川 绵阳 62276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已日渐为学校所重视,教学手段已从以往的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架钢琴,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发展为借助更多手段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本文着重讨论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运用恰当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进行音乐课堂的创新性教学,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潜移默化的审美享受和育德效果。

关键词:有效教学;信息化技术;审美教育;人文素养

引言

音乐鉴赏类课程的开设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把音乐课程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来,受制于学生对艺术理论掌握水平不同,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差异性,以及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不能深入开展,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有所提升。

1高等院校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专业投入不足。部分高校在资金投入上不足,使得学校的基础实施较为落后,表现在学校没有音乐欣赏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而在师资的投入上,教师在教学环节只是利用设备播放音乐曲目,没有从音乐赏析的角度开展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存在问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不能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其次,学生音乐知识欠缺。音乐欣赏课程需要学习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但是很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较为欠缺,导致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学生只能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学习,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古典音乐欣赏学生难以领悟作品的艺术内涵。

2中职音乐欣赏课开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出台,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同时,随着更多优秀音乐教材和书籍的引进、对音乐理论研究的更加重视和深入,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社会环境。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音乐欣赏课。不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设立音乐欣赏课,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大了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增加了音乐教学的器材、引进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欣赏教材。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中职音乐教育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2.1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欣赏课的投入不够,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和更新,新技术、新器材、新理论不断涌现。因此,只有保证在音乐教育中必要的资源投入,才能保证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比如对当下音乐流行趋势的把握,就需要对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收集、整理和总结。适当的音乐器材和音乐欣赏设备的投入,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得到更加直观、更多层面、更多角度的理解。

2.2音乐欣赏课教材陈旧,引进和更新不足

中职音乐欣赏课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实际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学校大都自己引进或自编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学校音乐欣赏的教材陈旧,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欣赏教材,完全依靠老师的经验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很难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目的。

3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

3.1何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有效教学”如何定义众说纷纭,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其中教学效益是最终目标;另一种说法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音乐课,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运用或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合理引导之下,让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艺术审美等层面得到应有进步的教学过程。它是一个师生高质量的教与学合作的过程。衡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有效,不应只简单地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教完授课内容作为评价标准,不能把是否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或“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作为有效教学的评定标准,一味地用大量视频音频充斥课堂,学生“被动填鸭式”的音乐欣赏不是有效教学。真正评判音乐课堂的有效性,要通过教学对象来体现。其衡量标准应该看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到了什么程度,知识能力转化得好不好,审美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课堂学习是否很好的延续到了课下。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可以带动学生课下自觉自主学习的,否则教师课上教得再辛苦,学生不想学或者被动地学,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3.2在音乐欣赏中融入音乐要素进行

音乐欣赏要素主要包括音乐每个音节的高低程度、音节长短、音节强弱程度和发出的音色等等,比如说一首音乐的节奏快慢、韵律、音乐速度、歌唱声调、力度等等,在这些基本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音乐中的节奏和音乐旋律。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逐渐融入这些基本要素,通过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欣赏,在脑海中形成有效记忆,从而达到欣赏效果。音乐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通过加入这些为基本要素,增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通过这些要素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欣赏,懂得如何欣赏音乐,能够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画面想象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楚商》时,教师要将基本要素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标对音乐进行欣赏,体会歌曲中的旋律,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古代音乐乐器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掌握知识,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欣赏积极性,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结语

艺术都是相通的,综合性、立体型的艺术欣赏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艺术的美,提升其艺术欣赏能力和水平。恰当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够实现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展现,让学生耳、眼、嘴、手、脑并用,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层次。

参考文献

[1]许文惠.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亚太教育,2016,(02):65-66.

[2]李良慧,王爱红.浅析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文史博览(理论),2008,(03):23-24.

论文作者:李美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李美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