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重塑了海尔_海尔论文

它重塑了海尔_海尔论文

IT重塑海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初,海尔推出一种“迈克冷柜”,这时距美国的代理人迈克提出生产一种不必探身取物的冷柜的建议,仅仅过了17个小时。目前,迈克冷柜占领了美国小型冷柜40%的市场。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信息化使海尔实现了与客户的零距离,海尔为订单生产,全部做到了现款现货,不会打价格战;海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全球化的设计,全球化的采购,可以随时响应客户的需求。

信息化实现零库存

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海尔完成了连接海内外终端市场,贯通采购、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企业所有方面的计算机信息化运行系统工程。从此,“老虎吃大,有处下口。”

海尔目前在全国有42个配送中心,每天配送的产品大概是5万多件,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9000多个营销点。现在所有的配送都通过计算机系统指令来进行,到货及时率由95%提高到98%,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

海尔采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定单处理的同步工程。目前,海尔每周接到外贸公司定单461个,定制的品种平均为960个,定单的产量为40多万台,平均每天出口300个标准箱。定单信息流在网上一出现,物流、资金流以及所有的支持流程都同时准备到位。不用再召开会议,每个部门只要知道定单上与本部门有关的数据,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海尔工业园物流中心采用了红外线无线扫描系统,每日可进出1600个标准托盘。自从1999年10月使用以来,节约费用数千万元。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在青岛的海尔工业园物流中心,一个个高达20多米的庞然货架立在我们面前。10台运货车穿梭往来,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取货、上货。一辆运货车从记者面前驶过,我们突然发现驾驶员的手上都有一个电话机大小的仪器。物流中心段主任告诉我们,这就是价值3万多元的红外线无线扫描系统,它采用的是SAP软件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扫描物料周转箱上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完成收货程序;如果物料不在定单范围内,信息终端就会自动报警,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库存增加。货区面积有5400平方米,8980个托盘,但整个物流中心只有20多个工作人员,而过去有200多人围着仓库转。

段主任说,有的公司只是用SAP来管理仓库,而海尔使用了SAP后,仓库的任务已经不再是用来储存物资,而是过站物流的一个点,它只是暂时存放各种零部件,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化使海尔的仓库成为一条流动的河,实现了零库存。

信息化再造企业组织流程

海尔人说,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海尔实施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企业组织流程再造。

“并不是上了最高配置的计算机,采用了国际上一些大企业都在用的ERP、SA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这些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企业就实现了信息化。如果仍然在传统管理方式、组织流程上的信息化,那么这个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其量只是一些打字机,就是把原来手工操作的部分现在改用计算机来操作,信息化最终实现不下去。”张瑞敏如是说。

此前,海尔的组织结构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式结构;海尔在进入多元化战略阶段之后,又实施了事业本部制结构,设6个产品事业部。各事业部分别设有财务、销售、科研、文化、设备等八大职能处室。事业本部与集团总部的财务、销售、科研、设备等八大处室是传统的行政关系。这两种结构都是自上而下的,信息是一级级传递的,企业与市场和客户是断开的。从1999年7月起,海尔决定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三流”是海尔的主流程,原来的职能部门都变成了支持流程。商流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客户资源中获取订单;物流本部利用全球的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及配送网络;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横向网络化的同步业务流程。流程的一头连着全球供应链网络,另一头连着全球的客户(销售商)网络。商流获得的定单信息是全部流程运行的中心,订单信息流带动着物流、资金流以及支持流程同步运动,最终实现零库存和与客户的零距离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这一生产流程的再造是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海尔人特别强调,就是把市场经济中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市场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定单转变成了一系列内部市场定单,形成以“定单”为中心、上下岗位、上下工序之间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企业里的每个流程、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上道工序提供的设计、配件、服务符合“定单”数据,下道工序付给报酬;否则就索酬,计算机系统甚至跳闸。

海尔的企业信息化就在这全新的业务流程上延伸。已经实施1年多的ERP在全新的“市场链”业务流程上拆除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墙”。今年10月,海尔商流的CRM(又称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延伸到客户,拆除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墙”,共享数据信息资源,从而捕捉并响应客户最细致的需求,获得订单并创造订单。海尔已形成了“前台一张网(CRM),后台一条链(市场链)”的闭环系统,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以信息化实现全球化

张瑞敏说,海尔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创世界名牌。通过企业信息化追求五个全球化,这就是全球化的采购、制造、营销、设计和资本运作。前四项全球化基本实现。

全球化采购。现在海尔物流每年的采购额超过了200亿元,来自近1000多个供应商,全部是在网上招标完成的,得到真正价廉物美的产品。全球最大的电机供应商——美国爱默生,一开始给海尔供应电机,现在干脆到胶州工业园投资6000万美元建厂生产电机。通过信息交流,他能给海尔匹配最适应这个产品的电机,装备在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双赢。

全球化设计。海尔的PDM系统通过internet和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进行交互式的设计。今年初海尔与瑞典爱立信总部商定了一个项目,开发蓝牙网络家电。双方采取了接力式的开发,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到6月10日,蓝牙网络家电就完成了,这使海尔在网络家电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全球化制造。海尔现在国外有12个工厂、两个工业园——美国工业园、巴基斯坦工业园。通过信息化,海尔能随时知道工厂的运行情况。

全球化营销。海尔目前在海内外共有53000个营销网点,海外38000个网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网点每天都是靠信息网络来管理的。

张瑞敏说,目前全球化资本运作还较差,还不能实现资金24小时落地,但海尔目前正在积极涉足金融领域。

海尔人在信息化世界的探索正向纵深延伸。

标签:;  ;  ;  ;  ;  

它重塑了海尔_海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