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特征研究论文_侯天啸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特征研究论文_侯天啸

(湖南衡东县第一中学,湖南 衡东 421400)

摘要:在高中语文中,有很多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我们高中生可以通过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把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从而更好的解读文学作品,促进我们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人物心理特征

前言

在高中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代表性的人物。我们高中生在平常学习活动中,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气质进行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全面把握文学作品内涵,促进我们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满足自身综合发展需求。

1.借助环境探究人物特性

在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内容是对环境进行描述的,并且在环境描述上,不单纯是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进行介绍,还涉及到人物的生存情况,这是人物特性、人物心理特征行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中,我们高中生在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进行品读、解析时,要特别注重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及相应环境下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物的特征、心理进行把握,就可以更好的感知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我们在品读《祝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感知。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到鲁镇的一切都没有大变化,紧接着通过一个转折说改变最大的是祥林嫂,这是我们就可以对这一背景进行思考,鲁镇不变的是什么?鲁镇的不变和祥林嫂的改变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通过文章背景分析可以知道,这篇小说的创作是在辛亥革命结束13年后,但是依然如同小说描述的“最像年底”,封建旧俗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辛亥革命发生后,康有为成为了保皇党,但是鲁四老爷依然将康有为看做是新党,可见鲁四老爷守旧不变、顽固不化的思想;而祥林嫂在第二任丈夫去世以后,重新回到鲁镇后,人们依然称其为祥林嫂,这表明鲁镇人的贞洁观念没有发生改变;在祭祀活动中,鲁四老爷禁止祥林嫂沾手,认为她伤风败俗,四婶不承认祥林嫂的捐门槛,这也表明了封建社会下的迷信、礼教在压迫妇女上是没有发生改变。作者描述的鲁镇是当时病态社会的一个缩影,其寓意着祥林嫂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关联。

2.通过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心理

我们在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分析时,要坚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原则,逐层次的对人物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人物情感内涵,进而更加全面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并学会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技巧,这对于我们文学素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以文学作品《祝福》为例,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故事情节思考祥林嫂是否具有反抗精神?我们经过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祥林嫂本身是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祥林嫂虽然在平时表现的沉默寡言,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祥林嫂有神的眼睛、麻利干练的动作感受到祥林嫂的性格中也有坚强、不屈的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作品《祝福》进行深入把握,我们可以知道,祥林嫂本身是有追求的,也愿意反抗其他人对自身命运的安排,为此祥林嫂不断的向命运发挥挑战、抗争,她鼓起勇气外逃帮工,拼命工作独立生活;为了反对改嫁,祥林嫂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挣脱神权,她将自己的所得捐给土地庙门槛。我们在感受到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时,还需要深入剖析祥林嫂这一人物的另一特征,也就是封建社会下的奴性,在鲁四老爷家中,祥林嫂做工、承担都是最多最苦的,而拿到的酬劳缺失最少的,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祥林嫂却感觉十分满足、欣喜。由此可见看出,祥林嫂对命运的反抗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奴隶地位,祥林嫂的抗婚行为其实是对封建夫权进行维护,而她将自己的所得捐给门槛,也是为了弥补自身没有从一而终的错误。通过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祝福》中祥林嫂的这一人物心理特征,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作品《祝福》中隐藏的内涵,促进了我们实际阅读效果的提升。

3.借助肖像把握人物命运

在进行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把握,透过人物肖像,对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剖析,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命运,实现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层次解读。依然是以《祝福》为例,我们可以在阅读结束后,仔细思考,全文中有哪些地方是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详细描述,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具有什么样意义?在这样的问题下,我们对内容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作者对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主要是随着其境遇、身份变化进行的,通过肖像描写,可以更加形象的表现出祥林嫂的境遇变化,并且也能对祥林嫂的凄惨人生表现出来,进而发映出了封建迷信的本质。在作品中,第一次对祥林嫂进行肖像描述是其丈夫时候刚到鲁镇,这时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经过多少生活折磨的年轻寡妇;第二次则是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捐门槛后,赎罪变成泡影后,祥林嫂一夜变老,成为了一个木偶人的形象;第三次则是祥林嫂形如乞丐样貌。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的几次肖像变化进行描述,形象的展出了其心理、性格、命运的改变,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的同情、愤怒情感。作者对祥林嫂的肖像描述,一方面体现出了祥林嫂的境况改变、悲凉人生经历,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封建社会下,人们备受压迫、剥削的凄苦生活,也揭示出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的奴性思想、奴性行为。

总结

高中阶段是我们高中生提升自身语文水平、文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一阶段还是我们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解析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实践中,我们高中生需要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感知,全面把握人物的外在形象、心理特征,以此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满足自身各项能力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刚.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特征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7(5):25.

[2]汪云.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J].考试周刊,2016(72):21.

[3]孙庆霞.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5(8):94.

[4]吴玉琢.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4):178-179.

[5]李红.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策略研究[J].祖国,2016(15):209.

论文作者:侯天啸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特征研究论文_侯天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