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长城论文_杨帆

话说秦长城论文_杨帆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杨帆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南进,将原来秦国、赵国、燕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形成了一条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到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孟家湾),东沿今河北北部围场、辽宁西部赤峰、阜新一线到今辽宁东部。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筑的伟大工程之一,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

一、长城的修筑时间,大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充分反映各诸侯国开疆拓土,战争日趋激烈的历史事实。当时为了防御邻国的进攻,许多诸侯国都在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边界地区修筑长城,而其中的燕、赵、秦三国为了抵御北边匈奴、东胡的进攻,相继在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从事游牧业,以强悍和骑射著称。到了战国时期,匈奴进入了奴隶社会,并日渐强大起来,匈奴奴隶主贵族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点,经常侵入上述三国进行劫掠,威胁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修筑长城,是为保障本国的安全以及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秦统一后,内地的长城,大部分被下令拆毁了,而北边的长城则保留下来,后来秦筑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增补,而后形成绵延逶迤的万里长城。燕国的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北京、河北、辽宁一带。燕初修长城,主要是在打败东胡侵扰,在北部边境设置五郡的情况下,为防范东胡势力再度南侵,在西部造阳(今河北怀柔县),东至襄平(今辽宁阳市)一线修筑了燕长城。赵国的控制范围在今山西、河北一带,由于北边经常受到林胡、楼烦两个游牧部族的侵袭,经过赵武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赵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进兵北上,击败了林胡和楼烦,占领大片土地,并在基地设三部,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这段长城东起于代郡所辖的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北,向西经内蒙古兴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再沿乌加河北岸继续向西,直达高阙(今内蒙古杭旗后族东北)。秦原主要活动于陕西西部,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起来,迅速向外扩张领土,到秦昭王时,举兵灭掉戎族、义渠两支少数民族部族,在新占地区设置三郡。随后为防备西北戎、狄的南侵,沿三郡北边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至甘肃岷县,东北至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的十二连城。战国中后期,随着匈奴的强盛,燕赵秦三国北部边界的长城地带遂成为与匈奴角逐的战场,但由于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正酣,无力有效地抵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因此,秦、赵、燕三国所筑长城实际上并未发挥多少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维护北边安全,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半蒙恬率三十万军队“北伐匈奴”,却匈奴700余里,收复了河套以南地区。并沿黄河一带设置了四十四个县,统属九原郡,公元前211年又迁犯罪者三万户到北河、榆中一逞垦殖。由于未能彻底击败匈奴,完全解除北边安全,秦为保护中原地区先进的家耕文化,促进中原封建经济的发展,御敌国门之外,又不得不再修筑长城。公元前213年,声势浩大的长城修筑工程全面展开,工程持续了六七年,经常有数十万民工和刑徒参加,他们充分利用山河的自然之险,根据地势走向筑城。除加固原来三国长城,新添筑新城外,还在险要地设置了一个个的屯兵要塞。为了修长城,秦几乎动用了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就连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也被派到上郡(今陕西绥德县)和蒙恬等一起主持工程建设。这样在缺少现代工具的艰苦条件下,靠数以百万计的人力,终于筑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至今在陕西、辽宁等地,还能找到秦代长城的某处遗址,有些残存的土垣还有五六米高,断层清晰可辨。秦修筑长城,多少年来人们对长城品头论足,争论不休,诗人胡曾曾写《长城》一诗出发“秦皇何事苦苍生”的直问。诚然修长城,工程浩大,必苦役百姓,所以现在在山海关附近还建有一座“贞女庙”,庙内还留着南宋名臣文天祥题写的“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名铭贞”的对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极广,这样一个传说后来竞成为诅咒秦始皇暴政的一个“铁政”。当然我们不否认修长城是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除了秦修长城外,还有如北齐、隋、金、明代等朝代都艰难地修筑着长城。

三、面对着北方游牧民族一而再、再而三的凶猛的冲击,善于耕作的华夏族为了更好地生存,选择了筑长城这条绵延生命的路子。其它诸如主动出击、封官许愿、远嫁公主等办法,该做的都做了,唯有筑长城这个办法能持久有效地抵御敌人,当然也最合乎家耕民族的特性。有人怀疑长城的价值,难道以务实而闻名于世的中国人干嘛要不停地修下去,甚至连入主中原的鲜卑人也是不遗余力地去修,所以孙中山说:“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

四、当今也有学者认为长城“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光荣,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秦面对着快速灵活的匈奴骑兵,面对着广阔的草原和荒漠,在未能完全解除匈奴威胁的情况下,单兵单城防守是不可能持久地巩固北方边疆的安全的,要保卫家园,除修长城外,未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北方人要最清楚长城的用途。试想中国的封建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在没有长城,在一个动荡的农耕文化的国度里,能够创造这种奇迹吗?当然修筑长城虽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起了重大作用,但对于南北民族融合而言,却有一定的逆作用。

总之,秦筑长城在当时有利有弊,但其历史功绩是主要的,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长城不仅是世界古代伟大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话说秦长城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