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论文_邵惠敏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论文_邵惠敏

邵惠敏 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农场学校

摘要 学生观看、朗读、表演历史剧、看图说史等活动,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再现,比较直观的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从而产生渴望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 历史 教学 课堂 活动 设计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在“活动”中理解历史。如学生观看、朗读、表演历史剧、看图说史等活动,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再现,比较直观的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从而产生渴望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一些再现历史场景的“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能强烈地震撼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我们的学生中有叫“秦始皇”、“张骞”“明智天皇”的也就不奇怪了。

一、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 历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的主人。

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活动”起来,老师就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并在学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学生本“活动”的“目的”。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里的明清八股取士一目中,我安排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短剧、“看图说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学生看《举子看榜》图。“看图说史”活动中,学生踊跃发言,有趣的是他们对图中挑担子的小男孩的身份发生了争议,初一学生的天真本性使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有说是货郎的、有说是书童的。这个时候不能由他们争个没完没了,偏离主题,于是,我对他们的发言都做了肯定表扬“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并允许保留各自的意见,然后立即顺势让学生们思考此图整体上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留有悬念又尊重了学生,也不让他们太偏离主题。结果学生们也就很快言归正转,并都能说到当时八股取士考试制度下读书人的复杂心理,并能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知识,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的“活动”既要创新又要主题鲜明,并且要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三、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在体验历史,再现历史中思考、积累和丰富科学的历史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延伸从而培养学习历史、以古喻今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历史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引导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有序活动,不局限单一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新。 例如让学生做“小老师”、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中,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通过这样“活动”,学生不仅牢固掌握本课知识,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这样的历史课堂“活动”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要有利于三维目标一体化的达成

历史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能是表面的、肤浅的。做为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使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一体化。 每设计一个学生活动都应该明确:此活动要使学生记住哪些历史知识?理解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对这一历史现象受到什么样的思考启示?如历史剧的表演“活动”,首先要引导学生课前精心设计台词、台词中既要有知识又要情感,表演中既要生动也要尊重历史。我曾让学生表演过“西安事变”背景和过程,指导课堂里的小“张学良”绘声绘色的劝谏,让好多学生眼中闪动着泪花,这样让他们非常容易的理解了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突破了这个难点;表演“西安事变过程”中,绘声绘色表演蒋介石,悲愤地仰天长叹:“1936,12月12日,西安,屈辱啊!”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场景。这样学生们自然记住了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完成了知识目标。通过表演也使学生体会了张、杨二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从而达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要符合中学生实际

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应该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中分组、分工要具体、合理。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初一、初二学生表现欲望最强,可以设计学生表演、讲历史故事比赛等活动;而初三学生不再喜欢简单的过于张扬的活动,他们的能力思维层次已经上了更高的台阶,可以让他们进行辩论、讲座、记者采访等历史拓展活动。所以历史课堂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符号学生实际。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锻炼和发展;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是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论文作者:邵惠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论文_邵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