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思考论文_赵弟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思考论文_赵弟鸿

◇ 赵弟鸿

(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义合小学校 兴文 644400)

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这也是其它学科教育所没有的优势。作为小学美术课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进行新的美术教育呢?以下,本人以我多年从事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从“教师自身素养、教师角色转化和美术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对美术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先,美术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的美术课,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其次,美术课教师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再次,美术课教师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首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强调教师的权威,教师唱主角而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教师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是合作式的,师生共同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师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同感受同体验,交流信息,互通有无。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对待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爱护、关心学生;要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使学生拥有活跃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力;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不同的发展。第三,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欣赏者。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爱学生,是负责任的教师的共性;会爱学生,才是好教师的灵魂。教师关注的应是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在“你很有见地”、“你很棒”、“你的想法很新颖”、“你启发了我”、“你很有观察力”的赞扬中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个性,而美术往往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可能为他们提供尊重和满足。获得认可和欣赏是人人都具有的心理需要,渴求赏识是上进的动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欣赏者。第四,在美术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美术教师应善于将美术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融合,并把各种问题埋于追寻美的游戏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上建立一种无比亲切的联系。这是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更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

三、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

首先,美术教师要能熟练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课教学。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

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

其次,美术课教师要能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就要多学习,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美术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美术课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第四,美术课教师要能做到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教师的课堂,要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当然,每个教师对美术课教学的认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验也不相同,以上仅为我个人的肤浅认识,不足之处和值得推敲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同行斧正。

论文作者:赵弟鸿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思考论文_赵弟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