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微论文_蔡建波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微论文_蔡建波

蔡建波

摘要:本文探究了七种进行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法,希望能给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喜欢上历史学习。

关键词: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

一、重视对历史概念的学习、理解,把教材的叙述性变成说明性

如中国古代史中的“西域都护”一词,在很多学生认为该词是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的机构。其实是误解,应为官职,是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的进行军事行政管理、保护商旅往来的一种官职。再如“清朝文字狱”是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误以为监狱或入狱。学生不仅对史实概念理解很不准确,而且对历史理论概念的认识更加薄弱。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掌握概念要求时,一般都只落实到史实概念,很少提出掌握理论概念的具体要求;很少对学生掌握理论概念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也很少要求学生运用理论概念来判定新的历史材料。以1997年高考历史第19题为例说明。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这题要求史论结合地论证“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理论概念。此题的关键是找到最能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正确标准,即摧毁封建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而非革命的手段、方式或政权的构成形式。类似的还有“资本主义萌芽”“某某王朝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等。 理论概念由于适用范围广,抽象概括程度高,其他学科也常常涉及,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一滑而过,忽视对这些历史概念的讲解说明。所以,重视对史实概念的学习、理解,把对历史概念的叙述性变成说明性十分重要。

二、注意变式学习,把教材的肯定句变成疑问句

提高学习、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等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教材的肯定句变成疑问句。如汉初的“休养生息”这个知识点不仅要掌握内容,还要理解为什么叫休养生息?为什么要实行?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总之,在教学中注意变式学习,时时带着问题看书学习,把教材的肯定句变成疑问句很有必要。

三、关注结构体系学习,把知识点连成线和网络

首先,要注重构建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可将课本知识浓缩成提纲,多进行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在头脑中构成纵横相连、前后有序的立体知识网络;同时,反过来又可把每件史事放入这个网络中相应的坐标位置。这样,可以将书本读薄,避免死记硬背。在思维方法上要善于归纳提炼和扩充辐射,尤其要从纵横角度双向展开:从纵向上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横向上组织起政、史、地相关知识联系,最终形成立体知识网络。特别要重视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捕捉历史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明了历史发展趋向和进程,能够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的局部发展,学会从历史长河中分析某一阶段的现象。反之,在考查某一史实、人物时,亦能将其放回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依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互相影响,依据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深远影响,去综合、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努力实现微观与宏观结合。

其次,要重视知识整理专题化。在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导向下,选材范围广、学科知识量的覆盖率低仍将是发展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重发掘教材的内涵,灵活设问,或补充材料,以形成新的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要更加注重系统单元式、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科知识系统中的主干部分(基本的、重要的、紧密结合现实的内容),例如历史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等。只有关注结构体系学习,把知识点连成线和网络,才能学透学活。把知识点连成线和网络对于历史学习非常有效。

四、加强总结规律性认识,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历史要注意总结规律。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上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五、注重以史导论,史论结合

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历史学习要重视阅读、比较、史论结合等能力的培养,要能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历史观点。历史规律、历史理论是对基本史实、概念的抽象与概括,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理性升华。如对松江棉纺织业由盛到衰过程及原因的认识,应该具有的思维次序是:松江位于河海交会的上海这一通商口岸附近,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必然会带来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因而必然会对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冲击。因此,松江棉纺织业在近代的衰弱就是这一作用的必然结果。把握了这些规律,有助于举一反三。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学习中要思考和理解课本中的历史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提出科学的史实依据。同时,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形成新观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以史导论,史论结合的学习基本方法,这样才能学活、活学。

六、注意知识的运用和联系,特别是与社会现实的比较联系

如学习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中,隋唐时期的海上交通,可联系隋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比汉朝的丝绸之路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并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这个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前后知识经常性地进行多角度的联系和复习,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全面牢固地掌握新知识,避免了学生读了就忘了的现象,其实历史知识是无所不连的,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引导学生细心地挖掘知识之间各个角度的联系,学习历史要注意与现实比较联系,以史为鉴、指导现实如中国近代的闭关锁国及被迫开放与现在的改革开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当今提倡的关注民生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书读“活”。

七、实行相应的强化训练,掌握教材的相关命题角度

课本的知识读透后,要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和知识的重组,以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知识。一般性的阶段训练和章节训练相结合,并不断进行知识的滚动训练,以避免历史知识的回生率。在阶段训练的过程中可结合相关的小专题训练,从多角度整合知识,把史实滚熟。在选择练习时,要注意不同的命题角度和不同的专题组合,并引导学生做笔记积累教材的相关命题角度,积少成多,以后读到某个知识点,就知道可能会怎么命题,达到触类旁通、灵活自如。

论文作者:蔡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方法探微论文_蔡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