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

“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

王彦杰[1]2002年在《“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从语篇的角度分析“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否定功能。 (一)“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 “宁可”句式中存在两种度量维度,可以建立两种不同的语义量级,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利害观:公众利害观与自我利害观。在对两个比较项进行比较时,从常规维度出发,就形成了公众利害观;从非常规维度出发,就形成了自我利害观。“宁可”句式中,公众利害观与自我利害观发生了矛盾。选择者从自我利害观出发,选择了公众利害观中的舍弃项,舍弃了公众利害观中的选取项。 “宁可x,也不y”句式中存在一种语义预设:在常规维度上,x不如y(包括两种情况:x比y更不好,或者x不如y好)。这一预设是选择者进行语义选择的基础,也是选择者实现否定功能的前提。 在“宁可”句式中,从公众利害观的角度看,选择者使用了一种违反常规的选择模式,遵循了“趋害避利”的选择原则,即:两利相权驭其轻、利害相权取其害、两害相权取其重;从自我利害观的角度看,选扦者遵循了“趋利避害”的选择原则,即:两利相权取其重、利害相权取其利、两害相权取其轻。 把公众利害观和自我利害观结合起来看,“宁可”句式选择的是“公众利害观之害、自我利害观之利”,舍弃的是“公众利害观之利、自我利害观之害”。这两个原则中,从公众利害观出发的“趋害避利”原则是使用“宁可”句式的前提。 (二)“宁可”句式的语篇否定功能 “宁可”句式在语篇中具有否定前提句的功能,其否定功能是通过让步选择的形式来实现的。前提句出现一种符合公众利害观的看法、观点、建议等,“宁可”句式中选择者根据自我利害观对前提句进行否定。 “宁可”句式出现的语义背景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或目的,选择者做出了与常理、一般人的想法或做法、对方的想法或做法、自己以前的想法或做法等相反或相对的选择。“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都可以在体现其语义背景的语段中得到验证。 “宁可p,也q”句式的否定功能在句法上的形式标志主要有:q小句中的否定词、句式外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句式外转折词语。其中,句式外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包括:句式外独说的否定词、句式外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句式外肯定句中表达否定意义的词语。这些形式标志与“宁可”句式本身的主观性相一致。 在言语行为上,说话人使用“宁可”句式是为了实现否定功能,用于否定对方的指示、建议、请求、做法、想法、观点等。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宁可p,也q”句式比单纯的否定句否定功能更强,信息量更大。 “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与其语篇否定功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宁可p,也q”句式中的舍弃项~q和前提句在语义上是重合的。前提句既是否定的对象,也是比较和选取的参照。选择者之所以进行“趋害避利”的选择,是为了实现对前提句的否定功能。

单威[2]2017年在《现代汉语偏离预期表达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预期”与“偏离预期”是一组话语-语用界面的概念,集中反映了言语行为中的人际关系,与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相对于预期信息与中性信息而言,偏离预期性信息是更重要、信息量更大、更难预测的信息。目前学界虽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但主要是对某一反预期标记或句式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还缺乏对偏离预期的系统考察。本文运用信息理论、认知理论、主观性理论、功能语法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偏离预期表达式这一有形载体为支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偏离预期性信息的类型、特点、标注手段与偏离预期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对反预期的实现途径与反预期表达式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考察,为现代汉语偏离预期表达问题的深入研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全文共分8章:第1章是绪论,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2章分析偏离预期性信息的类型与特点。偏离预期性信息是指与某种特定预期相反或不完全一致的话语信息。根据偏离预期指向的对象,偏离预期性信息分为偏离个人预期与偏离社会预期两种类型。根据偏离预期的性质,偏离预期性信息包括对预期的方向性偏离与量性偏离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指反预期信息,主要有完全悖反与部分悖反两种;而后者主要指包括超预期量信息与未足预期量信息在内的主观量类偏离预期性信息。其中反预期信息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偏离预期性信息。偏离预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否定”,含有与某种预期认知比较的过程。偏离预期性信息是一种信息量大的异态类信息,多具已然性,并具有一定的互动交际功能。第3章分析标注偏离预期性信息的语言手段。现代汉语中韵律、偏离预期标记、句式等几种语言手段均可标注偏离预期性信息。本章重点分析了偏离预期标记包括的成员、性质与特点。偏离预期标记主要由副词、连词、语气词等虚词与话语标记充当,其中以副词与连词为主,而副词又以评注副词为主。偏离预期标记所在的语句传达出了客观实际情况与某种被预期或常规情况之间的一种对比。偏离预期标记的功能就是把这种对比而产生的背离或不一致凸显出来,标示出所在语句的偏离预期性信息。它具有元话语性质。偏离预期标记在语音、句法、语义与语用等方面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第4章到第6章是对反预期信息及其表达式的多视角考察。第4章分析反预期的实现途径。反预期的实现途径主要有直接否定预期、间接否定预期、二者并用等几种情况。可以通过对预期的直接否定来表达反预期,也可以通过肯定反预期语境中与预期具有对立关系的新信息、表明出现反预期情况的原因、对预期的评价等几种方式来间接否定预期。第5章进行反预期的“有意-无意”视角考察。“有意”与“无意”是一对主体表现范畴。当反预期信息与事件或动作行为相关,相应语句中含有动词性结构,并有一个行为主体时,便可从“有意-无意”视角对反预期进行考察。反预期的“有意-无意”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反预期涉及到的某种行为的实施或行为结果的使成是主体有意还是无意的,二是主体在实施该行为前是否具有故意违反预期的意愿性。我们以主观意愿类反预期表达式与动结类反预期表达式为例进行了相应考察。主观意愿类反预期是指说话人或行为主体主观意愿上有意要实施、选择某种行为,从而违反某种预期的一类反预期。该类反预期主要包括主体违逆类与主体容忍类两种,具有有意性、可控性、多未然性等特点。主观意愿类评注副词“偏/偏偏/就/非”与结构式“还就/不VP 了”可以表达主体违逆类反预期,以“宁可/宁肯/宁愿/宁”为标志的容忍性让步句可以表达主体容忍类反预期。动结类反预期表达式是指由动词与结果类成分非常规组配,表达动作结果非自主地偏离语境中某种规约性预期的表达式。如“吃瘦了、打蚊子打肿了胳膊、(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等。这里的结果是主体不可控的,具有无意性。我们可用“非自主损益”来概括该类表达式的表义特点,不过动作结果以“损”为主,不仅是一种反预期结果,也多是一种反期望结果。第6章分析反预期与意外范畴的相关问题。意外范畴,指语言中关于出乎意料的信息以及表达说话人对有关信息感到意外的语气系统。其中出乎预料的信息主要就是以反预期为主的偏离预期性信息,意外范畴标记本身也是偏离预期标记。反预期范畴与意外范畴的区别在于:意外范畴普遍被认为是语法范畴,主要是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的;而反预期范畴主要是一种语用范畴,包括与说话人、受话人、第叁方在内的个人预期及社会预期偏离等多种情况。本章以意外类评注副词“竟然”、意外类话语标记“怎么”为例分析了意外范畴标记表反预期的语用功能及特点。意外范畴标记主要明示的是说话人的反预期心理,标示了与说话人预期,或说话人推测的受话人预期,或包括说话人在内的社会群体的共享预期相反的反预期信息,对反预期的明示度极高。其意外程度与我们后文分析的偏离预期度呈正向关联。第7章在前几章基础上分析偏离预期的向、度及影响因素。偏离预期的“向”主要涉及对预期的方向性偏离、对基准预期量的方向性偏离两方面。反预期信息与预期信息的方向是相反的,而超预期量信息与未足预期量信息对基准预期量的偏离方向也是相反的。偏离预期度主要指客观事实或结果偏离主体预期的强弱程度。客观事实或结果与主体预期间的差异度越大,偏离预期度越强,反之则亦然。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偏离预期性信息的性质、主体预期度的高低、偏离预期标记的使用情况、句类句式的使用情况、偏离预期性信息出现前是否有提示性成分等几项因素都对偏离预期度有所影响,它们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偏离预期度的重要因素。第8章是结论。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及有待研究之处。总之,本文既有系统的宏观考察,也有具体的微观分析。本研究不仅为构建现代汉语偏离预期表达系统的分析框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同时也为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翻译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D]. 王彦杰.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2

[2]. 现代汉语偏离预期表达式研究[D]. 单威. 吉林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