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栽培技术_蝴蝶兰论文

蝴蝶兰栽培技术_蝴蝶兰论文

“洋兰王后”——蝴蝶兰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洋兰论文,蝴蝶兰论文,栽培技术论文,王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作物,原产于亚热带雨林。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有的攀附在花盆的外壁,极富天然野趣。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因此被誉为"洋兰王后"。

一、习性

蝴蝶兰植株耐荫喜热,宜生长于多湿而通风的环境中,需光约40%~70%,喜相对湿度50%~70%,15℃~30℃生长良好。蝴蝶兰喜微酸性,忌酷热、干燥。冬季需光充足,但暴晒会灼伤叶片。

二、栽培管理

1.基质及种养容器选择

蝴蝶兰喜微酸性、疏松多孔、排水良好、保水及保肥能力强的透气基质,所以盆栽材料最好不选单纯表土或园土,而选用如水苔、浮石、木炭等与砂、粘土、干牛粪等配合使用,或直接把幼苗固定在木炭上,让其自行攀附生长,栽培材料的pH值为6.5。种植蝴蝶兰应选用竹编器皿或多孔陶瓷盆,或特制兰花盆,最好不要用一般的塑料盆。种好的幼苗不要搁置在地上,应挂起或摆放在架子上,以利于气根伸长和生长,便于盆中基质干燥后吸收空气养分,避免因底孔堵塞而积水,以防烂根,甚至死亡,或地下害虫钻入盆内危害植株。

2.种苗繁殖

蝴蝶兰种苗繁殖主要采用组织培养、切茎培养、无菌培养基播种分株等方法。

组织培养用于大规模生产繁殖,分株繁殖通常用于少量繁殖或家庭繁殖。分株法操作简单,但相对成苗率较低,其具体做法如下:最后一朵花凋落后,用利刀在自基部往上4~6个带眼的上方1厘米处截去上端花梗,截后在最上端的2个节眼上用水苔包扎保湿,约经1个月解开水苔,注意浇水保湿,但水滴最好别沾到上截口,以免腐烂。解水苔2周后,从顶上的节眼处长出白色的气根和子叶2片,待气根长多、长粗后,选择适宜定植的时间剪下小苗定植即可。

3.栽培

生产上引进组培瓶苗后,放在花架上1周左右,出瓶时先将瓶子盖完全打开,使瓶苗在自然环境中适应3天左右,再从瓶中移出。当幼苗全部取出后,先在水中冲洗,然后用短毛笔轻轻地把附着在根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泡,否则易发生霉烂,洗净晾干后用稀释杀菌剂喷洒。杀菌后的种苗用较细的水苔种植(如果粗大要剪碎),水苔浸泡洗净挤干,并进行杀菌处理。种时先把种苗的根部包上水苔,卷成一小团种植于适宜的软盆中,置半荫处,保持相对湿度70%~80%,种后2~3天内不浇水。注意通风,定时灌水,气候干燥时需水量多,需天天灌;冬季生长慢,需水量少,酌情在中午时灌淋与气温(室内)相差不大的水;温度过低时不浇水,以免造成生理失水,冻死苗。

4.水肥管理

蝴蝶兰的气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吸收氧气、养分、水分等,但是水分多会造成窒息死根,因此蝴蝶兰的浇水应在见干(基质表面泛白)时用细水灌淋,操作时尽量不让 水滞留在叶片凹处或生长点上,以防引起霉变或感染,灌到软盘底孔有水溢出即可。在生长旺季,适当增加水肥,肥水宜淡不宜浓,少量多施,气温高于32℃或低于10℃时则不施肥。根肥和根外追肥交互施放,7月前为了促进生长,每月施1次氮、磷、钾比例为1∶1∶1的通用复合肥,对成2000倍液灌根;8月后每15天施1次液肥;9月以后用0.1%磷酸二氢钾液施根外肥;10月份以后通过控肥节水促花蕾,这段时间主要以根外追磷、钾肥为主,适当追施硼、锌、铁等微肥。也可用0.1%的"花宝3号",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以促进开花。

联系电话:0771-2630561

标签:;  ;  ;  ;  

蝴蝶兰栽培技术_蝴蝶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