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语文教学的“根”论文_唐志新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论文_唐志新

——运用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唐志新 江苏省海门市国强小学 226143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版的实验稿相比较,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语文课程滑向“非语文化”、“泛语文化”的可能。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为例,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积累语言文字,把握文本内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第一步,应该在于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悟上,把握文本的内容。薛老师进行了如下安排:

师:读完《哪吒闹海》这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这叫概述。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生练习概述)师:谁有这个本事?生: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兴风作浪,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师插话:第一句。)他来到海边,一摆浑天绫,搅得水品宫都摇晃起来;(师插话:这里用分号,继续。)他一扔乾坤圈,一下子就把夜叉给砸死了;(师插话:还是用分号,继续。)他一抖浑天绫,就将三太子逼出了原形。(师插话:这里用句号。这是第二句。)从此,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师插话:这是第三句。)师:谁还有本事说得不一样?生:哪吒决心治一治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师插话:是父子。)哪吒决心治一治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父子。(师插话:第一句简洁明了。)便带着乾坤圈和浑天绫来到大海边,他就是那么轻轻一摆、一扔、一抖,便打死了夜叉和龙王的三太子。(师插话:了不起!将“三闹”用三个“一”概括,的确有本事!这是第二句。)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师插话:第三句。)师:有个小建议,两次用到了“胡作非为”,重复了,可以换一个词语。生: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师:这样就完美了!师:这三句话,为何闹?是原因;如何闹?是经过;闹了又如何?是结果。把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把这个故事说得清清楚楚了。

目前,不少语文课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分析、理解、体验式课堂教学仍占据主流。这样的课堂,学生白己思考、发现得少,对文本语言及语言策略的学习更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学生都能读懂教材大致内容,老师可以多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

薛老师通过示范,让掌生明白了童话主要内容的语言结构,掌握了抓住“原因、经过、结果”三要素完成内容的概述策略。对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字运用有明显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话语构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实现了真正的语文教学。

二、咀嚼语言文字,探索文本意蕴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咀嚼语言文字的意识,就能从寻常的字眼中,读出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感受文章的意蕴。且看《哪吒闹海》的教学片段。

师:你看“举起斧头便砍”,他有没有跟人家说话?有没有跟人家讲道理?生:没有!

师:拿起斧头便砍,说明夜叉残忍无比,杀人不眨眼,不是好人!举枪便刺,好不好?生:不好!

师:抡起拳头便打?生:不好!

师:张口便骂?生:不好!

师:像这种“什么便什么”的人,都不是好人!(众笑)

咀嚼语言文字,有助于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它是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认识的最基本要素。咀嚼语言文字,有助于感受语言的形象性。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再现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薛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虚词“便”字咀嚼,不仅准确把握了“便”字的精髓,而且嚼咀了夜叉残忍无比的可恶形象,体会到哪吒为民除害的英雄品质,甚至探究出“便”字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力——“像这种什么便什么’的人,都不是好人”,无形中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特殊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三、重构语言文字,凸显文本魅力

薛老师本课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寓语言文字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

《课标》指出:“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语言形式迁移到新的语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追求。薛老师提示三处短语:“只见……”、“就大喝一声……”、“哪吒转身一看,只见……”引导学生想象夜叉的外貌、语言、神态,讲述故事,将一句话变成三句,使故事变得具体生动起来,使学生的语言变得精彩纷呈。

“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只有回到语文的这一根基和原点之上,才能把握语文的本质,彰显语文的价值。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活动,才可能让“言”与“意”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本文是笔者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观摩《哪吒闹海》后的一些杂感,盲人所摸“象”之一部分,就教大方之家而已。

论文作者:唐志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守住语文教学的“根”论文_唐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