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天坛论文_韩雪琳,黄焜

世界遗产——天坛论文_韩雪琳,黄焜

天坛公园 北京市 100061

摘要:天坛作为中国古代皇家祭坛,历经580多年风雨,是明清帝王祈天保民的场所。保存下来的祈谷坛、圜丘坛、皇穹宇、斋宫、神乐署,共同构成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祭祀文化的足迹承载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敬天尊祖的古老文明是人类智慧在古建筑中的体现。天坛展示给人的是势吞天地的浩气、皇家王室的威仪、俯仰乾坤的博大。而天坛又有清新的环境、秀美的花木、恬静的园林,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这种凛然之余的妩媚更是天坛独具的魅力所在。本文通过介绍天坛评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使其永久传世。

关键词:天坛;世界遗产;保护

1.天坛评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坛建成,一直到清王朝灭亡,共有23位皇帝来天坛举行过680 多次祭祀大典。虽然封建王朝已不复存在,但是封建帝王赋予天坛的历史功能所衍生出的祭祀礼仪、祭天音乐等各种制度,都体现出天坛至尊至贵的灵魂。

1997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北京市政府推荐天坛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7年4月,天坛完成了世界遗产申报文本中罗列了天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

1.1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地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例,是古人的杰作。

1.2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灯。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1.3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制构件、圆形平面、形体巨大、工艺精致、构思巧妙的殿宇,是中国古建中罕见的实例。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和协”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

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即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动端庄、稳重。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上所述,天坛这个古代祭坛建筑组群,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备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准之一、之二、之三、之四。把天坛这具有世界性突出价值的艺术杰作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将更有利于对它的保护,使其永久传世。

2.对天坛的保护计划及措施

1997年10月,天坛完成了天坛管理保护计划的编制并开始为申报做相应的环境及秩序的整治工作。

天坛整治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为指导,以《天坛总体规划》为依据,主要对天坛中轴线、天坛整体环境进行了整治,并提高了全园各项工作的管理。中轴线整治包括加强对天坛主要建筑的管理、保护和维修,杜绝人为对陈展文物进行破坏及在古建筑上刻划等行为,加快古建维修步伐;对现有古建内陈展进一步规范。所有陈展的仿制文物包括园内道路两旁的座灯及祈年殿、皇穹宇等殿堂内陈列的瓷器等,若有破损予以维修,若损毁严重难以修复的更换;完美所有古建筑的安全消防设施和安全制度确保文物古建安全;加强祈年门、长廊、圜丘、回音壁、斋宫等各处商业网点的管理,取缔与天坛整体环境和氛围极不和谐的摊点,规范经营行为,淡化商业气氛;回音壁至成贞门迤西古柏保护;昭亨门至圜丘道路、丹陛桥至祈谷坛东天门两侧的路灯杆全部拆除。其余各处道路有损毁的,应立即修补。整体环境整治包括搞好全园绿化、加强园容卫生工作、完善公园内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加强公园四个大门门区环境的治理。

3.天坛保护计划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把天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保护和管理。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所划定出保护范围实行三级保护。一级保护区即现天坛公园范围是核心保护地区。二级保护区即一般保护地区,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现公园范围外的原坛域范围,该地段现有其它建筑,按规定逐年拆除,改为绿地;另一部分地段对建筑高度和体积做了限制。第三级保护范围是建筑控制地段只对新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限制。

4.天坛保护措施

天坛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园林局等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领导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天坛的部分建筑及坛域土地被逐渐收回,相关保护措施正有效实施。

2001年占用东北外坛土地的花木公司及“天坛花卉”、西北外坛的中山花圃、原园林学校及其苗圃等地等先后迁出,天坛拆除园内各历史时期添建的非景观建筑腾退土地全部栽植树木,统一建成开放性绿地,为游人休息、健身、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2004年起,天坛内各主要建筑群祈年殿建筑群、圜丘坛建筑群、斋宫、宰牲亭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工作,从修复天坛整体格局出发,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威尼斯宪章》、《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纪念建筑、古建筑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中“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尊重历史真实,体现了安全第一原则,最少干预原则、历史可读性原则、修复手段可识别性原则。

此外,天坛公园管理处更制订了《天坛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天坛公园古建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和行动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古建保护力度。例如为古建安装避雷针、防鸟网;加装围栏,以防刻画、防践踏;内坛景点收费参观,控制游人数量;为古建制定相应的消防要求和措施等。

根据《天坛公园文物保护规划(2011-2025年)》的规划,2017年完成了天坛东里1-8号楼的折迁工作,天坛医院也将于2018年整体搬离,我们期盼更多被占用的天坛用地可以被收回,重现天坛的整体风貌。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天坛志 北京出版社出版 2006年

【2】天坛 天坛公园研究室 2009年

论文作者:韩雪琳,黄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世界遗产——天坛论文_韩雪琳,黄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