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论文_史瑛 黄永照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论文_史瑛 黄永照

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 264500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的更新,在感觉日新月异的同时,也让我对数学课堂教学多了一些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认为现在的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还数学教学的“真”

数学老师最值得自豪的事是数学研究事物本质,是教学生求真的学科,所以“真”就是我们数学教师最应追求、坚持的东西,是学生需要的最本质的东西。

而我观摩优质课时,特别是根据评分细则进行评价时,会发现每条细则授课老师都兼顾到了,而且做得很到位,竟然挑不出毛病。纵观一节课,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学生的一切行为完全在老师的掌握中,根据老师的思路进行,学生、老师的表现近乎完美。而就是这种完美却让人感觉到如此的不真实,很明显应该是设计好的课。

于是我想到郭冬临的一句经典台词:“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我们用假的东西去研究数学,怎么可能得到真的数学?这么搞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可能高得了啊?所以应注重课堂生成,还课堂以真。

二、给数学教学以“活”

学生的学习是个体的、复杂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不同,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如何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这就引出我想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活。“活”是学生的活力,是学生的活动与体验,具体落实到课堂中我认为应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课堂中我们应进行适度开放,开放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生评价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则退居幕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减数学教学的“微”

目前有一种“无微不优”的现象,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处理到一定环节时打开一个视频,自己默默退后当听众去。仔细一听,视频中的内容老师完全可以自己讲,那为什么还要放微课浪费时间呢?

对微课,我的观点是好事物,但它有自己使用的时机与特点。对一些讲解知识性的微课,我认为应当放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中来用,而课堂中微课应解决学生思维盲区或想象不出来的状况。例如复杂的运动变化学生想象不出来时,如果能通过微课给学生进行演示,帮学生跨越思维盲区,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数学课堂并不是“无微不至”,要有选择地使用微课,让微课真正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不是去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

我认为,当下的数学教学应抛开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合作学习为什么要站着开展?学生讲解为什么一定要模仿老师的讲解模式?为什么就不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我们老师应明确课堂真正的教学目标,从对课堂的设计中跳出来,重视对学生探究情境的设置,重视对课堂生成中学生思维的了解及掌控、调整,让学生感觉数学的真与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史瑛 黄永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论文_史瑛 黄永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