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个“巧”老师论文_黄芳

如何当个“巧”老师论文_黄芳

湖南省常德市崇德中学 415000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前那些认为是“副科”的科目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各科教师紧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理念,在课堂中搭建各种平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以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和心灵的放飞。

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一般都任教很多班级,每周16节课左右加社团辅导、节目排练等工作量,对我们来说精力和声带都是莫大的挑战。每到开学时期,我们都要为自己准备好用嗓过度的药片。

近几年,我一直在认真审视自己的常态课,回忆自己每一次讲解时学生的表现后发现,课堂上并非每一句讲解都是必需的,每一个指令也并非都要用嘴说出来。于是,便有了一次次为讲解“减肥”的尝试。

一、精练课堂语言

特级教师吴瑶香曾说过,美是不能被告诉的。的确,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靠听觉来感受、体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会在欣赏作品前较为详细地介绍作品的背景、内容、作者等相关知识,也常为学生更有感情地唱好歌曲而做必要的讲解,还提出相关的演唱要求,然而,很多时候学生的反应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而是表现很茫然,觉得你很啰嗦。随后经过分析:是不是我过多的语言削弱了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干扰了学生的感受和欣赏,影响甚至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独特的想象?就好像我们在长沙举行的音乐观摩活动,我发现老师们都有意识地减少讲解,可不讲就不讲,必须讲的尽量少讲、精讲,并简练地以指向性明确、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感官以不同的方式深入感受作品,体会节奏、旋律、力度等音乐元素所传递的音乐形象。

比如说怀化老师上的《土耳其进行曲》,她仅以“用梆的声音来模唱重复部分、带着学生弹唱旋律、问出第三段音乐出现几次、聆听第一部分会产生什么样画面”等几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和体验,在多次不同目的的聆听、实践和感悟中加深了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

二、设置音乐暗号

在课堂上,我们都要求学生做到的常规,若我们每一次都用语言来解释、提醒,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容易打断上课的思路。

为此,我们低年级每次重新带班的时候,都会与学生一起确定一些“音乐暗号”,形成“一切行动听音乐”的习惯,即用一些简短、有趣的旋律或节奏来代替语言要求,提示学生做好课堂常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除了常见的“问好歌、“再见歌”之外,我们选用上行三度表示起立、下行表示坐下等等,在对学生表扬都有固定的旋律来表示,有的还加入了简短的歌词。

如:“啦啦啦,啦啦啦,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同时,我还给每个班的小组以1-7不同的唱名来命名,在小组比赛或展示时,表现好的、配合默契的、进步快的小组会得到全体师生边竖大拇指边唱出由该组唱名形成的简短旋律以示祝贺。

这些音乐暗号的设置,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音乐学科特点,让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及时得以转换和交替,而且也让课堂远离了说教的语言,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和喜好,形成了温馨愉悦的课堂气氛,提升了音乐教师及课堂的吸引力。

三、给课件“瘦身”

新课程实施以来,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丰满和便捷,在音乐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然而,现在许多老师一味地追求课件的丰富和精美,不惜让画面、视频、音响充斥着整个课堂,使本应为课堂服务的课件分散着学生的注意力,干扰着学生的听觉,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就像这次我们的观摩活动,傅老师的《达古拉》一共就只有几张图片,但是效果却非常的理想,没有的华丽的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而《月光下的凤尾竹》给学生播放了十几张傣族风光的图片,还展示了傣族的风土人情,教师则照本宣科地加以介绍,学生虽然一个个很专注,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感受音乐的美,也未能记住多少教师的介绍。

四、让评价“变脸”

评价是课堂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把评价的权利下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心态对待自己和同伴的表现,让他们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参与唱歌、演奏、表演等音乐活动时,要注重聆听和观察。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好”或“不好”、”还可以”来评判。学生通常会将同伴的表现与自己的表现作对比,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当然,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在提倡学生自评和互评之余,老师则扮演偶尔评价、适时点拨的角色。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激励与反思,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偷懒”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技巧。只要音乐教师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备课过程中做足功课,在课堂上适当“偷偷懒”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过程、更多的体验,也让我们的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论文作者:黄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如何当个“巧”老师论文_黄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