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论文_骆云云

刍议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论文_骆云云

骆云云 浙江省金华市黄宅镇第二小学 322204

摘要:在小学这一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关键塑造时期,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审美艺术课程,对学生审美、鉴赏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偏重技能传授、忽视情感教育的模式弊端日益显露,而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挖掘学生潜力。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引导学生情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素质教育改革本应冲破羁绊,使得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再隐于被遗忘的角落,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教育气息,然而,当今美术教育中学生普遍对美术缺乏兴趣、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死气沉沉等现状严重阻碍着教学作用的发挥。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不单依赖于智力因素,更需要教师因情诱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情感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清晰正确表达情感,使得学生在美术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性感染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挖掘教材,引发情感

艺术不是技艺,缺少灵魂、感染力和独特感情语言而只有技法堆砌的美术作品难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内涵,,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象,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美术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题材,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其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冰川与晚霞》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直观事物、图片和视频等的欣赏捕捉自然的特点及魅力,先借由课本单张图片带领学生了解冰川的基本形态和色彩,再以多幅图画组合展示同一画面,或者配以渐变的音乐,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的千变万化,进而产生对美的事物的喜爱之情,激发起用双手创造美好事物的热烈渴望。在欣赏名胜古迹和宏伟建筑时,教师亦可引入历史元素,借由浅显易懂的话语,搭建时光长廊,使学生在庄严肃穆中触摸美妙,在辉煌被践踏中升起家国之情。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有更深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表达自我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体验课堂,交流情感

美术课堂不应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美术课堂的人文性应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体现,更需要学生在体验中进行自我感悟。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适宜的情感氛围,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而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构建情景,如在教学《我设计的服装》一课时,通过播放各民族服装的视频将学生带入中国古代服装的精美天地,并通过“蒙古族长袍的腰带有什么作用呢?他们常在年节、盛典中着什么颜色的服装?”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把握服装的实用美学和图案色彩的象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装饰学习环境,如利用《画扇面》一课中学生制作的扇子装饰教室,在教室四周悬挂学生作品和相关纹理素材,装饰过程中教师应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使其逐步认知扇子的多样功用,同时引导其对基础图案、色彩的组合构建,达到和谐的整体布局效果。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双向的情感交流中直观感受到美术的神奇之处,有助于激发其创造才能和求知热情,并使其深刻感知美术的意义,提高热情,成就高效课堂。

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素质教育导向下,美术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能自信地动起手、提起笔,实实在在作出自己的想法、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呵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帮助其实现应成为教师永恒的追求。在学生落实课堂内容动手实践时,教师包容和鼓励的情感语言营造的舒适氛围将助力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前提出基本的表达要求,而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情感选择图形和色彩,打破常规,创造别具一格的事物。如在《泥浮雕》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刻画的人像一半为男子面貌,一半为女子容颜,与现实完全不符,教师也应以欣喜的言语询问为什么人像长成这般,在听取学生希望男女和谐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景后对其巧妙心思加以肯定,并一同探讨如何进行细节的完善。应注意的是,教师对基本题材的选择应具有开放性,在不设限的独立创作中,学生能真正成为艺术家,将凳子做成人的形态,大海变成了红色,如此一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魅力,积极影响

教师在小学生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薄弱的阶段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养成影响深远。因此,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这不仅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充实自己,更促使其成为创新者,积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快速适应,和学生一同学习,成为学生的切实榜样。其次,教师应微笑着走进课堂,用笑容打动、亲近学生,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消除学生的畏惧和疏离心理。注重幽默语言的使用也是提升教师魅力的良方,小学生感性和好动的特点使得其集中注意力显得较困难,而教师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美术名家的幽默故事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好静和好动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课堂并非越热闹越好。

结语: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和素质教育新要求的提出,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开展高效的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教师的不懈追求,本文从教师精心挖掘教材、巧妙设计课堂、引导学生创作以及提升个人魅力等角度探究了情感教育如何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期助力美术教学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化军. “以情入境”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 情感读本, 2016(2):69-69.

[2]王海霞. 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科学中国人, 2016(12).

论文作者:骆云云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刍议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论文_骆云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