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改 探讨新教法论文_华洪璞

走进新课改 探讨新教法论文_华洪璞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 461500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我们应依据初中物理教学规律,端正教师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改变一切围绕升学有望学生转的错误做法,把目光转移到多数学生身上来。

教无定法,教有方法。我认为分层教学中施行“分层教法”既面向个体,又区别对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都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学习小组

对全班同学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取的数据姿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二、针对实际,分类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我按优中差生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中等生同优等生同样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与补充,教师的点拨和总结,使中等生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使兴趣由分析问题得到强化,由解决问题得到稳定。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强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时可以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尝试.一方面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最重要的是重视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始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有利于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论文作者:华洪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走进新课改 探讨新教法论文_华洪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