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21世纪初南北关系的走向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区域化:21世纪初南北关系的走向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区域化:21世纪初南北关联的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论文,区域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南北关联进入九十年代后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的标志和南北结合的原则;接着剖析了南北关联区域化的内在动因;然后简述了区域化的发展对区内、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最后针对21世纪初南北关联的走向,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四点想法。

关键词 区域化 南北关联

THE TREND OF THE SOUTH-NORTH RELATIONSHIP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REGIONALIZATION

Zhong Changbiao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symbols of the South-Northrelationship which is transfering from globalization

toregionalization after the year 1990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South-North association. Secondly, it examines the innermotivation in the regionalization. Then it gives a briefaccount of the influences on the regioinalization developmentupo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in and ouside the region.Finally,according to the trend of the North-South association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and China's cconomic development,it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Key Words regionalization the South-North relationship

南方发展中国家和北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利益相关与冲突的关系,这种跨越国界而发生的各种联系便是南北关联。作为主要的国际关联之一的南北关联,21世纪初的走向如何,不仅事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深受这一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分析预测21世纪初南北关联的走向对于我国在未来国际经贸合作中正确地决策和实践,无疑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一、南北关联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的标志

南方发展中国家结合在一起共同对抗北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但是最明显的标志要数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这种关系经过60年代的蓬勃发展,在7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潮。由于当时的南方国家刚摆脱殖民地的地位,普遍认为那时的国际体系不公平,尤其表现在经济领域。当时南北阵线分明,广大南方国家起点相差不大,在谋求共同利益的原则下,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当时的南北关联更多的表现为全球性。例如,在70年代中期,近一百二十个发展中国家分别聚集在南方两大组织之中:不结盟国家和七十七国集团。

但是,自从1974年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遇到北方国家阻拦,全球性的南北对话进展缓慢。1977年全球南北谈判的破裂和1982年坎昆会议提出开展全球南北对话未果,标志全球化的南北关联陷入了僵局。进入90年代,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南北关系又重新活跃起来。与以往不同,此时的南北关联已开始由全球转向区域。如果“洛美协定”还不能称是严格意义上南——北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话,那么,1994年1月1日正式运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作为南方国家与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美国融于一个区域经济集团内,可谓拉开了南北关联区域化的序幕。欧共体的“东扩”“南下”,1997年7月8日波兰、匈牙利、捷克被北约正式接纳为其成员,正在酝酿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东北亚经济合作区、亚欧南北合作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本世纪末南北方国家的重新组合。可以预料,在未来国际经济利益的争夺中,南北国家将进一步分化与组合,南北关联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且偏重后者。南北各国更加关注其所在集团的利益。这就使得原有的南北矛盾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被区域之间的冲突所取代,冲淡了南北之间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各国开始根据本国的利益站在区域的立场发言。

二、南北关联区域化的基本原则

在当今北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中,北方国家选择哪些南方国家加入其经济体系,南方国家决定加入什么样的集团,所有这些都遵循一定的原则。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对我们分析预测21世纪初南北关联区域化的走势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早在70年代,在北方国家的政府人士中间,就有把上层南方国家并入其经济体系的构想,希望以此来削弱南方集团的力量,从而摆脱当时日益紧张的南北关系。当时他们准备吸纳的南方国家有四种标准:迅速增长的工业力量(如巴西、墨西哥);在金融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沙特阿拉伯);实际或潜在的核国家,同时在地区中具有很大的军事潜力(如印度、巴西);自然资源丰富(如尼日利亚)或地缘政治位置上具有战略地位。[1] 尽管这些标准经过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有所变化,但我们仍然可以以这些标准为基础,结合目前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实例概括出下面几个基本原则:

(一)地缘区位相关性原则。目前构成南北共处同一经济集团无一不具有地理区位相关性。美、加、墨三国紧临;欧盟的“东扩”、“南下”也都是其地缘经济板块的伸延;亚太经合组织是以太平洋这一地理概念为纽带而结合的区域集团。综观现在已经形成或正在构建的区域集团,都是以某一地理实体,如海域、河流、湖泊、山脉、资源聚集带等为纽带。

(二)条约组织原则。南北国家共处一个区域经济集团内,都是通过签订条约来实现一体化机构的运行,共享区域化的好处和彼此约束的准则。例如欧共体国家的《罗马条约》,美、加、墨三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

(三)文化同构性原则。文化同构性是影响南、北关联区域化稳定与持续发展的最敏感问题之一。文化种群认同是目前南、北双方共融于经济集团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上共有八大文化体系,每一文化体系在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典章制度等方面都具有同构性,在人民心中有一种潜在的,根深蒂固的自我认同感。如欧共体的“东扩”、“南下”建立在悠久的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北美自由贸易区则以正在汇集中的美加墨文化为底。亚太地区由于文化构成复杂,不符合构同性原则,可以预测,其合作层次、程度,难以与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总之,南、北方国家文化趋同、宗教信仰不悖、社会心理认同对建立稳定的共同经济区意义重大。

(四)经济合作为主性原则。北方国家吸纳南方国家于其经济体系之中,南方国家愿意加入北方国家主导的区域经济圈内,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利益。我们判定一个经济区合作程度的高低,主要指标也是看成员国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密度。如成员之间进出口总额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相互投资幅度大小等指标。

三、促成南北关联区域化发展的原因

战后很长时期内,世界经济的集团化仅限于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组成,尽管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被认为有一定的实力差距,但这些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本质差别,葡萄牙、西班牙都是经合组织的成员,属于发达国家的落后地区。然而90年代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共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经济圈的构建,显然已打破这种传统定势。促成南北方国家从全球对抗走向区域的合作原因主要是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全球从二极对峙转向多极竞争,各国主要注意力从和平转向发展,从政治领域的冷战转向经济领域的热战。具体分析南北关联区域化的原因,有必要结合近四十年来南北方国家合作与斗争的历史,分别分析南北双方的动机。

从北方发达国家看,促成南北问题区域化的原因有这些方面:

第一,一些全球性问题需要南方国家的配合。如环境污染问题、难民迁徙、毒品贩卖、恐怖活动等关系到人类共同的命运问题,更多地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从七、八十年代的历史经验来看,尽管国际上为谋求解决这些问题作了种种努力,但却屡遭失败,除了空谈一阵和陷入僵局外,别无收获,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南——北对抗气氛不断增加。北方国家本可采取一些行动来满足南方国家的要求,寻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得重大进展,但又担心南方的要求会不断加码。南北关联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已经陷入僵局。僵局对双方都不利,而北方把僵局归因于南方集体的团结。所以北方国家为“上层的发展中国家”[2]在现有的体系内找到适当的位置, 花很小的代价而达到成功削弱南方集团的力量。这是北方国家维护其主导地位,同时又能打破南北对抗僵局的策略。

第二,出于经济实力和竞争的需要。如上所述,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从二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国家之间的重新组合奠定了国际背景。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美、日、西欧的经济实力逐渐接近,他们之间的竞争加剧。主要北方国家为了能在多极化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都想通过与周围国家组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来优化经济组合,推动经济和科技合作,提高竞争力。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是处于对付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的。美国希望借助区域的力量,维持自己在市场的霸主地位,提高本国左右世界经济的能力。

第三,北方国家为了有把握得到所需原料和其他商品;有把握获得稳定和更广阔的市场,以销售本国生产的货物和技术以及保护本国的对外投资。

推动南北关联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南方国家的主要原因有:

1、从历史来看, 南方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同北方的商品市场交易有很深的交往,向北方资本市场借了很多债,在发展的各阶段都大量依靠北方的技术(如墨西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常愿意更多地参加比较公平的国际体系,而不愿走南方自力更生的道路。特别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80年代经济普遍不景气,迄今仍面临债台高筑、初级产品市场不景气和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等种种难题。扩大出口、争取外国投资是他们克服困难、振兴经济的关键。所以,他们也都希望利用自然的地域关系和历史上传统的经济联系,加强与本地区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

2、自从1982年坎昆会议后,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争取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低潮。南方国家总结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斗争经验,变得更加务实,既然南北对话在全球范围内难以进行,在较小范围内,只要能取得实效也行。更何况大部分区域内南北合作的方案是由北方发达国家主动提出,这对南北关联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起了促进作用。

3、南方集团内部差距拉大,内部分化已经很明显。 经过战后几十年不平衡的发展,南方较富裕国和较穷国之间的悬殊不断扩大。1950--1975年间,南方各国GNP增长率:南亚为1.7%;非洲为2.4%; 拉美为2.6%;东亚为3.9%;中国为4.2%;中东为5.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4%。1950年时, 最富地区(拉丁美洲和中东)人均收入是最贫国(南亚)的5--6倍,到1975年上升到13倍。80年代和90年代初东亚、东南亚的高速发展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乎停滞更是使发展中国家内部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经济水平差距拉开,经济利益要求也不同。加上当今各国都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过去支撑南方团结一致,求同存异的基础受到动摇,在涉及南北关联的具体谈判议题时,很难一致。如亚洲的制成品出口国关心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解决;非洲经济落后的国家迫切要求解决人的基本需要与援助问题;而拉美债务国家侧重债务减免和重返资金市场。要是说发展中国家会长期谋求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而不去谋求各国自身的地位,这种说法的证据不多。举例而言,在关于“贸易条件”问题上,新兴的一些工业制成品出口国,需要进口的原料不断增加,他们根本不希望对世界性的贸易条件进行有利于原料出口国家的改变。贸易条件改变,直接关系到南方内部利益的分配,很难合在一起。除非能够创建一种机构实行内部重新分配,使南方各国的得失平均化,才有可能导致和谐一致。从目前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4、“南方自力更生”实绩不佳, 进一步促进了南北关联的区域化。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经济结构基本相似,相互之间历来缺少经济联系。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大扩展了组成集团的各成员国的贸易空间,有力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实绩却截然相反,几乎找不到成功的例子[3] 南方在地区性整体计划中的全部试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要创造互助的自力更生的经济形式,实际上是极端困难的。既然依靠南方自成区域经济集团这一自力更生的方法难以奏效,全球性的南北对话又无进展,有些发展中国家从南方集团游离出来同北方国家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南北关系,这就很自然了。

四、区域化后南北关联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伴随着南北问题从全球范围谈判分散到各区域经济集团内,关联的内容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从政治领域看,90年代以前,双方关注的是南方国家独立后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现在,由于与北方国家同处一个经济集团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社会制度这一意识形态的矛盾已弱化。但是,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将会在区域内逐渐暴露。“美国和西欧国家明确提出,今后的经济援助将以受援国接受北方的‘人权、民主、自由’为先决条件。”[4] 北方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诱引,强制集团内发展中国家接受其社会价值观。从目前看,与北方共处一经济集团的南方国家,在心理、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因憎恨殖民主义的历史根源,存在潜在的敌意。在区域化的初始阶段可能被眼前的经济利益冲淡,但随着合作层次的上升,这些问题逐渐会在区域内爆发出来。

经济领域关联的内容也将变化。以前南北关联关注的主要是初级产品价格、资源主权、发展援助、债务等问题,由于加入到北方集团的南方国家,基本上都是中上层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制成品的出口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在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方面,南北双方同处一经济集团后,北方国家来自涉及此类部门的工人压力很大,矛盾的冲突将会不断增加。以贸易领头,投资随后,以技术合作、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互补将成为关联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他们既有互补的一面,又存在需求和目标各不相同的一面,这会加剧彼此间争夺权利和财富的斗争。区域化后,南——北政策要素的核心之一就是增加一些有效措施来限制这种矛盾的扩大。

另一个关注的焦点是环保问题。这一问题尽管在过去的南北关联中就存在,但正是由于这一问题以前在全球范围内进展太慢,所以南北关联区域化后,北方发达国家希望在小型的多边集团内能较快达成协议,然后向全球扩展。这种心情日显迫切。移民问题在北美自由贸易区里已露端倪。由于美墨两国工资相差很大,墨每年有几百万人失业,历史上墨西哥就有大量的移民到美国谋生。协议签订后两国劳动力流动合法化,将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据统计,协议生效后约夺走美国50万个就业机会。欧共体“南下”“东扩”也有类似的问题。

此外,南北共处一个经济集团后,围绕着内部政策和利益的协调、对外政策和利益的协调、主权的斗争都会逐渐暴露出来。主权问题是21世纪初南北区域集团内“最敏感和最棘手”的问题。本世纪内大部分地区只限于自由贸易区性质,只涉及商品领域内互相减免贸易壁垒,对各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影响小,让出的主权最少,但到21世纪初,区域内合作层次越高,需要让出的主权越多,矛盾与困难也就越多。

区域化后南北关联的方式从斗争走向注重合作,将全球范围内争夺主权、文化、财富的斗争转为局部的协调。90年代后,由于政治安全优先让位于经济利益,南北方国家纷纷调整对外经济关系,绝大部分国家对南北关系的态度变得更加务实。过去南北双方为重大经济问题发生磨擦的漫长历史中,一直是南方提出倡议,北方却迟迟不动,最后终于作出响应也往往是用心不良。而且北方在作出响应时又往往采取恩赐加傲慢的态度。90年代,北方一改过去的态度,主动要求与上、中层发展中国家合作。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美国总是主动与墨西哥接触,要求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刚开始墨西哥反映冷淡,后来美国提出一些特殊的优惠条件,如美国同意给予墨西哥对本国石油工业实行保护的权利,缓和了墨西哥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区域一体化才更顺利进行。

五、南北关联区域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南北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联才开始,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还不太明显,预计到21世纪初,随着关联程度的加强,其影响将不断增大。但对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的影响不一样。

首先,南北关联区域化后对南方国家整体来看还难说利弊孰大。理由如下:一般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推动区内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对世界原材料市场的需求量,区外国家能够获得贸易溢出。另外,集团化促进了技术的研究开发,区外国家能够获得技术溢出效益。但是,区域化毕竟带有强烈的排他性,存在贸易转向,目前能参加到北方经济集团里的国家是少数,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被排斥在区域之外。究竟南方国家是从贸易溢出、技术溢出中获得好处更多,还是因贸易转向损失的多,尚值得探讨。尽管南北共处一个经济集团对南方总体的影响利弊孰大难定,但对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利多弊少是明显的。这是因为:消除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后,北方的资金和技术易于流向区内的发展中国家;而出口的商品和劳动力在进入北方时比区外的南方国家有更大的优势。例如,目前和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欧共体国家具有同等出口商品结构的南方国家,向欧共体北方成员国输出商品时,遇到了比过去更多的困难。同时,有利于区内南方国家缩小同北方国家的差距。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使墨西哥的经济增长率(11.4%)大大地超过美国(0.5%)和加拿大(10.8 %)的经济增长率,结果双方经济差距缩小。南方国家加入到北方集团后享有一定的奖赏和特权。它们有可能被吸收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它们在国际机构中的投票权将增多;它们将成为北方进行规模庞大的双边或多边磋商的对象。它们还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或债务减免的好处。如墨西哥与美国一体化后,在美国的推动下,促使外国债权银行同墨达成减债协议,帮助墨西哥摆脱经济困难。[5]

当然,集团内南方国家也要失去一些权和利。为了对等,北方将期望这些入围的南方国家能共同遵循现在北方国家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如现在墨西哥的贸易制度比拉美大多数国家都更加适应美加的模式。区域经济集团都有一定的条约,一旦区域法律法规生效,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当你参加区域集团之后,就得维持集团的利益,企图违背区域法律法规或其他契约而单独行动,就困难得多。例如,墨西哥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国,基于石油业一直是墨西哥的重要工业部门,其法律规定不准外国人直接从事石油投资。而美国把墨纳入其经济体系的目标之一就是利用墨的石油资源建立一个稳定的石油基地,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显然,墨西哥经济独立性减弱。

南北关联区域化对于区外大部分中、下层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因为:他们从南北国际合作(如洛美协定)中得到的有限优惠不断被消蚀、削减;由于南北关联区域化,北方资金易于流向区内的发展中国家,区外南方国家较以前更加艰难;北方对落后国家的援助条件愈加苛刻。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阻力增大。40年来,南方集团为建立公平、合理、互利、合作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南北关联区域化,北方国家大有化整为零,使南方团结逐渐削弱。南方的团结在六、七十年代的分化不管有多大,其团结一致大体是保持不变的,现在由于部分中、上层发展中国家从南方集团游离出去,动摇了其代表发展中国家说话的立场,而更多地站在其所在区域集团的立场发言。然后在区内要求发达国家作出某些让步,捞得一些实惠。虽然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南方团结一致的终结,但那种团结一致的对抗北方的力量大打折扣。显然,使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道路更加艰巨。

总之,南北关联区域化对区内南方国家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而区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恰好相反。这种变化加速了21世纪南方国家的分化,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绝对贫困问题继续恶化,最不发达国家的相对鸿沟不断扩大。

六、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加强对南北关系的研究,继续推动全球性的南北谈判。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超过20%,[6]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 我国尽管有部分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就总体水平而言仍比较落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受南北关联这一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个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系统里,南、北国家之间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各自对外贸易的利益。例如,发展中国家在农矿产品、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有低工资、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优势,这类产品开展自由贸易显然有利。而北方发达国家则在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领域的开放,无疑能得更多好处。最终,哪一类产品应开放,这就取决于双方实力的较量和谈判的结果。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能否处于有利之位,显然与南北之间谈判结果相关。我国得到了经过南方国家长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一些贸易优惠待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又如,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美、法等主要发达国家以维护人权为借口提出劳动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及环境等问题,被发展中国家一致反对,才使美、法等的议案未交付审议,这就保护了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涉及此类产品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及经济利益。毫无疑问,南北关联的进展如何是21世纪初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启示之二:随着南北关联的内容从初级产品价格、资源主权、债务等方面转移到国际贸易领域,环境、知识产权、劳工等问题将成为未来南北双方矛盾冲突的焦点。我国作为南方国家,一方面应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为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些领域的优惠待遇努力。如在服务市场的开放、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我国应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联手,争取获得更长的宽限期,使我国有足够的时间逐步缩小国内立法措施与关贸总协定规则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国内从决策层、理论界到经济实体都应尽快研究和了解这些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分析,南北关联新的内容正是我国今后同他国发生经贸摩擦的主要起因。然而,目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少还仅限于理论界,实业界仍是非常糊涂,甚至一无所知。如环境问题,我国目前还有不少经济主体在污染环境背景下进行出口工业品生产,今后被其他国家禁止进口也就不足为奇。加强对经济主体的环保宣传和立法监督仍是减少未来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措施。

启示之三:南北关联方式的改变对我们转变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启示。过去我们有些人在看待和处理一些经济问题时,受冷战时期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总爱用政治目光来看待经济领域的问题。这就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过分地强调斗争的方式。我们不能无视或忽略国际经贸活动背后政治或意识形态的作用,但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经济原因才是其最基本的因素。南北关联方式的变化启发我们在未来解决国际争端时,除了要强调斗争外,可能更主要的还是要采用合作的方式。为此我们应该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对各种经济法规和世界各民族的合作习惯的研究,学会合作与善于合作。

启示之四:随着南北关联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北方发达国家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减少,离心力增大。在未来国际经济利益的争夺中,南北国家将进一步分化与重组,弱者在未来的格局中获得的利益总是最小。所以,在最终格局形成之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乃是应对南北关联变化的根本策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南北关联区域化后,使得未参加到一定区域的国家对外贸易面临着目前国际规则认可的新的障碍和限制。例如,由于美国服装制造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优惠的市场准入和关税条件,把生产转移到墨西哥,使得中国在美纺织品市场多年第一的位置让给了墨西哥。正如美国服装和纺织业联合会的执行干事詹姆斯·朗格卢瓦所说:“这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减免关税的影响”。[7] 从目前的形势看,一国单枪匹马的参加国际竞争将更加困难。这就启示我们,我国要想在21世纪的国际市场中求得进一步发展,制定正确的区域策略显得非常重要。我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一员,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参加到亚太多层次的合作中,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作为大国与一般的小国可以单纯地依赖区域市场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同,还要加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化与全球化中寻求动态的平衡。

收稿日期1997年8月26日

注释:

[1]Roger.D.Hansen,BEYOND THE NORTH--SOUTH STALEMATE

〖美〗罗杰·汉森著《南北僵局之出路》,刘鸿基,俞德圣等译,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P194

[2]指那些有潜在能力给北方控制的国际体系造成损害的南方国家

[3] 刘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第二期P19

[4]周圣葵《冷战后南北关系走势及其矛盾焦点》, 《世界经济》,1995年第六期P5

[5]1990年初,代表450家债权银行的国际银行顾问委员会和墨西哥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它规定,债权银行通过三种途径减轻墨的债务负担;消减债务本金35%;或降低利率,把利率固定在6.25%水平上;或向墨西哥提供相当于所欠外债总额25%的新贷款。

[6]根据1991-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均超过20%

[7]《参考消息》,1997年5月6日

标签:;  ;  ;  ;  ;  ;  ;  ;  

区域化:21世纪初南北关系的走向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