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春夏过渡季节云系演变与降水的关系论文_晏和勇

凤庆县春夏过渡季节云系演变与降水的关系论文_晏和勇

凤庆县气象局

引言

凤庆县地处滇西南大山区,境内山峦起伏交错,天气复杂多变,属于西部型季风气候类型,因受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以1000----2300米的山地居多)影响,又为西部型季风气候类型的中间地带。不但具有我省四季如春、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的三个显著特点,而且还独具一格有着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冬季较温暖。原因在于凤庆比纬度、高度相近的东西部地区更远离滇东北和滇西北两条冷空气路径,山地气候的逆温带更加稳定而明显;二是干季并不很干,冬春旱象轻微。主要原因是靠近孟加拉湾,利于南北冷暖气流交汇而产生较多的春雨;三是雨季雨水充沛且较均匀,春秋气温不太高,且有温和湿润的水热平衡条件。

多年来,结合凤庆的气候特点,通过长期多云的观测,总结云系演变对当地天气的影响,通过实际应用和验证,我发现利用云的变化并结合天气系统来预测天气比较有效,云最能反映和降水的关系,什么样的云形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因此,我把观测云的变化作为补充订正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工作中逐步树立了以观测云系变化为主,结合天气形势,加上最新气象资料多方面综合分析,提高预报水平的工作思路。

1预报思路和依据

春夏过渡季节,云形瞬息万变,天气复杂多变,冷、热、晴、雨不定,而这一段时间也正是农业生产上春耕、春播和夏收夏种的繁忙时期,如果掌握了这一段时期的云和降水的变化规律,也就掌握了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为更好的做好预报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在长期的对云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在天气系统变化时,首先对来自西方的云系进行观测,当看到偏西方天边卷云云量越来越多时,虽然本地还是晴天,但不久将转阴(雨)了。本人结合近5年的工作和老同志的经验总结如下:

经验一:在阴雨天气里,本地未晴,西边先转晴,这是预测本地由雨转晴最直接的征兆。在雨天阴云密布中,要盼望转晴,首先要从西方天边露出一丝希望,即:西方云层变薄、抬高,以至露出蓝天。当这种现象正好发生在日落前后时,太阳就会从消散的西边云缝隙中射出光芒来,并把东方云层的底部"映红",从而形成"西北见阳光,不久天锁开"的民间谚语。实践证明,这条经验在预报使用上是很有效的。

经验二:如果西边卷云云量越来越多,正发生在日落前后,就可能出现太阳未落如地平线就被增厚的云层遮挡的现象,形成"乌云接日"的现象,这表明未来的天气则是"不阴就下"。究竟是阴还是下,单看西边云层增多这一征兆是无法确定的,要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和经验加以分析。一般来讲,卷层云、高积云演变为高层云,未来下雨的可能性最大;卷云、层积云、层云、淡积云等出现降水的可能性最差。因此,层积云、层云、淡积云等具不代表有低压系统侵入,又可能是白天雨后残余的云或地方性云,而这些云的后面都不可能使云增厚,因此未来阴雨的可能性不大。

经验三:用"乌云接日、西北见阳光"来预测未来的雨晴,成功率是很高的,但也有失败的可能性,其原因:一是因他们是利用日落前后西方云层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去判别大范围云层是向本地移来还是移走,但日落只是一天中很短的一瞬间,在这短短的1-2个小时,西方云的状况并不能表示长时间里云的运动与发展。例如,在日落时西边云还不多,到半夜西边云开始增多是将要转雨的象征,然而他不出现在日落前后,就将无法加以利用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云从西来"的规律不能孤立地只看日落前后,要联系白天的变化去加以分析判断,了解当时的天气形势,本地位于天气系统的位置,同时又看到卷云不断从西边侵入,云量越来越多,云层增厚,演变为高层云、高积云,这就完全证明低压快移来了,可以很有把握的预报未来转阴(雨)了。

经验四:到了夏天,因为少数的降雨系统(如:副高影响、台风登陆后演变热带低压沿副高边缘东移动),对我省的影响是自东向西(自南而北)。在这种情况下,看云的重点就不是西边而是东边了。如果一成不变的看西边,那就会导致失败。此外,夏季小范围的积雨云,也遵循自西向东的路径,所以,对夏季的小范围阵雨天气要随时监视,才能在影响前预报出路径和影响范围。

经验五:全部薄云中重点看卷云和积云。看卷云的道理:大气降水有两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两股以上性质不同(冷、暖、干、湿及风向、风速的差异)的空气相互作用时,形成多种的天气系统(低压、锋面、切变线、辐合线等),在这些系统中,由于有较强的上升气流而形成两层云或积雨云,产生降水。这类降水称为"系统性降水",其特点是降水区随系统运动而移动,多数情况下是自西向东移动,降水不分日夜,降水云系的最前方是最高最薄的卷云。看积云的道理:第二类是降水发生在一团性质比较均匀的气团内部,他的特点是没有两股以上性质不同的空气相互作用,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合。当一团性质均匀的大气稳定度变弱时,地面受热,产生对流,形成降雨,这种降雨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前,原地生成,原地消失,很少移动,具有以上两个特点的降雨称为"地方性降雨"。由于地方性降雨没有天气系统配合,因此没有大范围上升运动,也不会形成广阔的高云云区,主要是气团稳定度变弱时发生的,所以他的征兆是积云发展。

经验六:云系演变与降水前后气象要素的变化

根据长期的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云及各项气象要素的变化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经验总结:

系统性降水看卷云,地方性降水看积云。也就是说这两类降水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有卷云或积云出现。然而看到云之后不一定增多,增厚,因此出现了卷云或积云是不是会增多增厚这才是云系演变与降水关系的核心问题。

判别卷云或积云的后面是否增多增厚,也就是判断眼前的天气会不会有变化,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眼前出现的云系演变是不是在破坏天气的正常特征,即各种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气温、气压、风、云等都有他们的日变化规律),当这些特征保持不变,说明眼前的天气还将持续下去;当正常特征发生变化时,就预兆着眼前的天气将要结束,云系演变与降水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正常特征的破坏",也就抓住了天气的转折。

根据经验,卷云在晴天里时,卷云特征是卷云云量少或长时间不增多增厚,云移动慢,当看到这样的卷云时可以判断未来不会转阴(雨),也就是说,这样的卷云后面不会使云层增厚。相反,当看到卷云逐步增多增厚,云移动变快时,这是对正常特征的破坏,其后面的云系会演变成高积云、高层云或雨层云,天气将转阴(雨)。对积云来说:正常晴天的积云,应该是中午前后原地生成,傍晚消散,分布均匀。如果看到相反特征,云提早消失,分布不匀,那就意味着积云的后面有增多增厚的云层移来或积云将向积雨云发展,天气将变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宝山县气象服务站.春夏过渡季节云系演变与降水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6,36(1):117-127.

[2]白珍,仁青普赤,尼玛卓玛.浅析阿里地区夏季云系及降水特征初步分析[J].西藏科技,2011(8):70-71.

论文作者:晏和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凤庆县春夏过渡季节云系演变与降水的关系论文_晏和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