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_黎开兰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_黎开兰

梅州市平远县石正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 514600

摘 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信息技术的问题,从“得”与“失”两方面分析了整合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认为两者的结合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运用不当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合理信息技术,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又不能丢掉语文的“语”和“文”的本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整合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凭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优点,以高昂的姿态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使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合理整合,可以得到许多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已经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面前。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碰撞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运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带来冲击和负面影响。

下面就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得”

1.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影像、图片、文字” 于一体的优势,能产生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客观效果。这种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和美妙新鲜感的效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例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由于古诗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涩难懂,不少学生也没有见过瀑布,所以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习的热情很难激发。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危峰兀立,长长的瀑布倾泻而下,腾起阵阵水雾,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笼罩在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再引导学生说说诗句中的哪些词写出了录像中的景象,最后再理解诗句。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一定的知识认知目标,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语文技能的形成等目标。要完成这些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形成影响巨大。但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语言叙述、板书解析、实物展示、讲练结合等这些机械静态的方法来呈现知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投入不够,所以教学效果不好。整合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化解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艺术性,教学氛围活跃,教学节奏欢快,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教学“阔、闯、问、闻”这几个带“门”字旁的字时,笔者用Flash制作了课件展示:一个宽大的门里有小朋友在活动就是“阔”;一匹马冲进门里就是“闯”;一个小朋友推开门张嘴问别人就是“问”;小朋友用手捂着耳朵靠在门上就是“闻”。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学生可以耳听解说,眼观其形,而且教学充满趣味性,学生自然很容易区别这几个形近字,记得准、牢、久。

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进行美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课本上那一篇篇充满情感的小说、散文,那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这一切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激情、智慧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同样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图文演示、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中,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成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呈现方式,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所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最大化地体现语文魅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对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

例如:教学语文出版社第十一册课文《奇异的琥珀》时,由于琥珀的形成过程跨越时空,学生难以理解课文内容,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笔者通过动画模拟,将“渗出松脂—包裹动物—地壳运动—形成琥珀”这一复杂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加以配音解说。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语文能力。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核心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加盟,使教师可以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的话语材料进行加工,可以给学生于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例如给课文《海燕》的朗读配上隆隆的雷声、阵阵涛声和海燕的鸣叫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听得更加专注,还能边听边想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张图片甚至是一段影视,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考验学生说话的能力。

5.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延伸课堂。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容量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限性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开阔视野,同时也在信息能力方面得到学习和锻炼。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同时,教师还应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孩子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

例如:教学语文出版社第十一册课文《自然之道》时,笔者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又将课堂进行延伸,布置他们在网上搜集有关人类行为与动物命运或生态环境的事例,丰富见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并使学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失”

1.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例如,笔者曾看到一些教师在PPT中将问题展示出来后,若学生答不上来,并没有用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而是示意另一个学生继续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后也没有进行点评激励,就匆匆进入下一个问题。这种只重视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师专注于操作PPT,专注于将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展现出来,缺少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情的了解;学生听到的主要是音箱里的声音而不是教师生动语言的诱导,看到的都是屏幕上的图像而忽略了教师形象神态的感染。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淡化了,将本应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变成了冰冷的“人机交互”,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2.过度使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地位本末倒置。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工具的利用程度及方式取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确能使学生感受到乐趣,但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于新奇和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品读感悟语文字,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精彩、动感、有趣的画面,而不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将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例如,笔者曾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用视频朗读、录音朗读代替教师的范读,甚至代替学生的朗读,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如果缺少甚至失去有感情的朗读,就失去了对文意的领悟,无法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

3.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抑制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研究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和课堂的组织调控中。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备课阶段缺少对教材的钻研,把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将过程设计得“尽善尽美”:从课堂导入、提问学生、分析语句到布置作业等,全部都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充分、周密,但实际使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按预设程序一步步地演示课件,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这就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学生由于被教师一步步引导到设计好的课件中,便没有机会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我们要准确定位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围绕“语”和“文”两字做文章,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既要把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激励的作用以及帮助学生认知理解的作用,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又要防止泛滥使用信息技术,而使语文课堂变成信息技术的展示课堂,使学生脱离文本去一味关注PPT,那样就会使文本失去其价值,教学效果必将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杨开涛 浅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1,(26),170-171。

[2]杨成梅 运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几点启示[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8),74-74。

[3]李秀红 现代教育媒体激活英语课堂[J].文理导航(中旬),2009,(7),34-35。

[4]陆彦辰 欧伟民 “体验”让阅读与写作双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1),14-15。

[5]刘媛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课外语文,2017,(24),152-154。

[6]朱居平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语文天地,2015,(5),92-93。

论文作者:黎开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_黎开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