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评价困境论文_郭玲

巧解评价困境论文_郭玲

郭玲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小学 443007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260-01

语言是教学过程的特殊工具,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现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教案,用心设计了问题,潜心预设了学情,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无法运用适当的评价语言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融合与科学的引导,使学生不能在一个健康激励的环境中愉悦的学习,获得心灵成长的愉悦感。

其实,有时因为教师自身对课堂突发事件关注度的高低、应变能力的强弱,有的会让课堂尴尬境地成为课堂败笔,有的会让突发事件成为课堂生成的最佳平台。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一句评价,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你的评价,会让孩子爱上课堂、爱上教师、爱上更加自信愉悦的自己。

应该说,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艺术,更是激励孩子身心健康的最佳平台。

一、教师评价语言顺势而导,培植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背景】

在学校开展的“人人争上一节优质课”的活动中,数学组杨老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

杨老师执教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师课前通知孩子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动手剪了大大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在师生交流时,一个男孩子嘀咕道(其实声音有点大) “我的这个四条边是一样长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啊?”执教教师毫不理睬这个孩子,继续自己固定好的设计流程。该学生也很固执,接着反复说了三遍同样的话,教师依然不理他。

杨老师的做法完全是错误的,他忽视孩子的异他想法,没有及时解除孩子内心的疑惑,杨老师的课堂是没有民主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案例分析】

课后交流时,当评课组成员与杨老师交流问到这个情节时,杨老师竟然说:“我听到了,但是我的教学设计没有这个环节,我不想理他。”听到杨老师的回答,评课组成员进行了中肯而又严肃地批评:课堂生成永远要比教学设计更重要,孩子传新思想的呵护永远要比教学设计更重要。

这个孩子的创新思维很值得赞扬更需要呵护,老师的机机智回答不仅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疑惑,呵护孩子不一样的想法,还能为后面的新知埋下伏笔。其实课堂上老师直面与孩子的沟通,请该生在全班说出自己的疑惑,先请同学们判别,然后肯定该生不一样的思考,告诉学生,这样的也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菱形。教师这样的评价顺势而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评价语言应景而发,呵护学生纯真情感。

【活动背景】

在一位一年级新进教师的磨合课上,一个小男孩不知道为什么伤心起来,一开始只是低声抽泣,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没注意,还是孩子的同桌告诉了我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年青的教师没有慌张,走到孩子的身边,亲切地说;“XXX,别哭了,你怎么了?”小男孩抽抽搭搭地说:“小蜜蜂受伤了,我很难受!”原来这节课学习的课文中有一只小蜜蜂受伤了,小男孩担心它。孩子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老师的安慰也只是起到了一个暂时的作用,在后来长达9分钟的教学过程中,这个小孩是哭一哭,又学一学,后来哭得很伤心,声音也大了起来,还没有一点教学经验的年轻女教师有点蒙了,只能轻轻地抱着孩子,说:“别哭了,别哭了,小蜜蜂会好起来的。”可是孩子却执拗地回答道:“不会的,小蜜蜂再也不能采蜜了。”看到此情景,听课教师中一位中年教师走到这个孩子身边,蹲在他一旁,说:“小朋友,你看这只小蜜蜂好勇敢呀,受伤了还在采蜜,它才不会哭呢!那你是不是要向它学习呢?”小男孩听了,想了想,擦擦眼泪,点点头说:“恩,我不哭了,我要和小蜜蜂一样勇敢。”

一场哭泣风波就这样被化解了。

【案例分析】

这位刚上岗的年轻教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但她尊重孩子的课堂认知,会用口头语、态势语(轻轻地拥抱)安慰孩子,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给了孩子安慰。同时,每位教师也要思考,如果当时没有听课教师在场,执教教师会不会忽略这个问题,或者简单地硬性地要求孩子不要哭泣,这样的评价处理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育人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随堂听课的中年教师的评价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她善于利用文本中的情节与孩子沟通, 孩子是那么喜欢小蜜蜂,那么小蜜蜂的品质他更会去学习,当老师说道小蜜蜂是那么勇敢时,孩子马上擦干了眼泪。第二:因为中年老师和孩子不熟悉,贸然走过去说教孩子,孩子会有点拒绝,甚至有点害怕,该教师走过去后,是蹲在孩子的课桌旁,轻轻摸摸孩子的头发,才开始说话。教师的这一态势语言,和执教教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劝说很有人情味,孩子乐意接受。

三、教师评价语言底蕴深厚,蕴含人生哲理。

【活动背景】

一次课前互动时,教师与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收集了解的关于动物的故事和成语。在轻松有趣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位小男生 说道“凤凰涅槃”这个成语,教师点评道:孩子,你真棒,知道凤凰这种神鸟。凤凰可是传说中的神鸟哦。很可惜,教师点评到此为止,让听课教师总觉得有那么一点遗憾和语意未尽。

【案例分析】

当那个三年级的孩子说道“凤凰涅槃”这个成语时,与会教师是很惊讶的。从这一个成语的积累中,大家应该能够感知到这个孩子的阅读储备以及文字感知,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应该是了解“凤凰涅槃”背后的故事的,小小的他很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神话故事,而不是只让大家知道凤凰是一只神鸟。如果教师能够带领这个学生以及班上的其他学生从“凤凰涅槃”文字字面走到文字背后,一定会让这一简单的课前互动有了人文底蕴。

如果执教教师追问一句:凤凰是一种神鸟,关于她,可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听到这儿,孩子们一定会竖起耳朵:是一个什么样的传说呢?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迫切希望的眼神,教师简洁扼要地讲述“凤凰涅槃”的传说: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我们相信,就这样一个追问,就这样一个故事的简洁追述,会让简单的课前互动变得深沉有生命,会让“凤凰涅槃”的故事深深印在孩子的记忆里,更会将“凤凰涅槃”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情怀培植在学生的心灵中。

教育的现状是,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这些成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想一想,其实,教育的契机处处都在!

论文作者:郭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巧解评价困境论文_郭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