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分析论文_黄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分析论文_黄伟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中心小学 138000

一、聚焦课堂

一位新教师在教学《蜘蛛》一课伊始,提问: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师就让学生齐读课文。还有一位从教多年的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然后出示句子:她和奶奶一起飞向了新年的幸福中去。接着提问:作者认为小女孩是幸福的。你同意吗?你能从文中找到她幸福或不幸福的证据吗?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交流感受时,教师又让学生读出幸福或不幸感。

以上的两个教学案例,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一种必要手段和重要形式。但是,我们的教师不谙熟提问技术,提问不当、处理不适,使学生一头雾水,情绪受抑,思维受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优化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师的必修课。

二、问题表现

1.问题随意,不能触动学生思维的“穴位”。有的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对问题的设计欠缺思考,课堂上出现随意的无意义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不能切中教材要害,不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水平。特别是教师的口头禅式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实际却是华而不实。

2.问题难度把握不当。有的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一片沉寂,课堂上出现了“启而不发”的情景。即使有学生发言,也是寥寥无几、答非所问。这源于问题的设计过难、过偏、过于笼统,学生难于理解,无据可依,只能茫然或沉默。还有的问题学生不用多思考就能轻易回答,这样的问题又浮于表面,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提问重预设,轻生成。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线性的,是由一个个问题串联而成的,如果中间某个问题卡住,下面的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这样的课堂提问追求的是预设的标准答案,而不是以探求学生的思考和见解为导向,提问与解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进,缺少精彩的生成。

三、探寻对策

1.众里寻“重”,提问有的放矢。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会有很多,理解新知时的提问、思维训练时的提问、启发引导时的提问等,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首先应该是我们思考明确的。设计提问也要依据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主要问题来统领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妙语批试卷》一文时,抓住“妙”来引导学生思考:批语妙在何处?然后对比考生的作答与康有为的批语,引导学生体会康有为没有直指考生的谬误,感受“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廖”,同时又有讽刺当局意味的妙之所在。这样,让学生在理解重难点问题的过程中,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思维也更深刻。

2.细解文本,提问深化对话。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对话就会有交流,交流的基础是思考,有思考就离不开问题。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必须先行在前,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提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找准对话的切入点,使课堂提问避免了线性,而成为立体的网状。线性问题指向某个唯一的答案,思路窄、跨度小,使教学显得杂乱。而立体的网状提问,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思路广、跨度大。一个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和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化体验。

3.找准契机,提问把握火候。“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总希望教学按自己的思路来进行,也总希望自己的提问学生能对答如流。其实,真实的课堂上,学生遇到难题,思维暂时有阻碍是很正常的。面对学生的“欲语还休”、心理正处在愤悱状态之中时,我们教师就要恰当巧妙地启发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在前面《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不应该让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误读先入为主,误导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而是应该在学生自主阅读,有所感悟,感受到小女孩命运十分悲惨的基础上,再出示句子:她和奶奶一起飞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角,她死去了,可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飞向幸福中去了呢?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内容,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绘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好幸福的景象: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疼爱自己的奶奶。然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写这些呢?是为了表现小女孩很幸福吗?这样透过文本表面,引导学生从表达形式、手法的角度去思考,感悟作者所描写的诸多美好幸福的景象都是假的、虚幻的,正是小女孩现实生活中真正缺少的。最后,教师进一步点拨:这正是这篇童话故事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最美好的东西破碎了,这才是最让人心痛的。相信,经过这样的提问与思考,学生们的阅读感悟一定会比儿时阅读时的感悟更理性、更深刻的。

总之,教师的有效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是学生语文阅读的指路灯,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渐渐得到发展和提升。为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对教材有深入地研究,必须对自己每一个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黄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分析论文_黄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