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教育论文_杨晓娟

谈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教育论文_杨晓娟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特殊教育学校,678300)

摘要:智障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行为习惯与同龄儿童相比相差甚远。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需要对其展开生活适应教育,积极开展家校携手、合力共育等教育策略,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补偿其身心缺陷,进而提高其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日后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教育;生活习惯

引言

智障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先天性生理缺陷和社会认知偏见等原因,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规范性行为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欠缺,造成他们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生活适应教育,能够提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1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育现状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低下,是一种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复杂的疾病。智力障碍不但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智力残疾的儿童存在一定的社会适应障碍,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在认知、学习能力等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相比,有智力障碍孩子的家庭,其负担相对较重,面临的问题也就更多,获取相应的社会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智力障碍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表述,各有差异。自1908年以来,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AAIDD)前后共对智力障碍提出了11次定义的修改和诊断分类系统。我国2006年4月1日以“智力残疾”作为专业名词进行定义,主要内容为: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展期间(18岁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者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制定绘画康复教育

智障儿童绘画手工艺术康复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为了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在艺术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学生特点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方案并按计划实施;二是做好康复训练的记录分析及材料的整理保存;三是注重集体康复和个别训练相结合,学校康复与家庭训练相结合;四是进行动态监控,根据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针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艺术康复课程的实施,改善和提高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功能障碍,促进和提升他们注意、观察、记忆等基本认知能力和言语、思维、情绪等的发展水平,开发潜能,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其平等健康的未来生活奠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情感培育,尊重关爱

作为特教教师,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孩子,要春风化雨,倾注充满尊重和人文关怀的补偿教育,温暖稚嫩柔弱的心灵。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老师的微笑和肯定能给智障儿童以无形的激励与动力,让他们建立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培养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萌发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强化和巩固自己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智障儿童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理解能力欠佳,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要及时加以劝阻,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要坚持原则,任何孩子犯了错误都要一视同仁。教师的提示和指导语一定要简单明确,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和表情,让学生直观理解“好”与“不好”、“对”与“不对”这些基本的是非概念,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辨识与评判,如果做错及时矫正。

2.3家庭教育

不同家庭类型的主观支持和社会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大家庭的主观支持高于核心家庭的主观支持,核心家庭高于单亲家庭,而社会支持利用刚好相反,核心家庭的社会利用度高于大家庭。不同家庭类型,智力障碍孩子的独立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大家庭中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高于核心家庭,也高于单亲家庭;大家庭成员数量相对较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从而改善自身的心理压力,其主观支持自然较高,孩子接触不同关系的人较多,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其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单亲家庭在工作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力不从心,其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方面都很欠缺。核心家庭是所有家庭类型中最稳定,在孩子的教育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对于亲属关系网络的依赖性较小,所以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大。在客观支持和社会利用等方面,各家庭均获得来自培智学校的同等的支持。家庭环境好坏对智力障碍孩子的社会支持影响十分显著,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家庭贫困者;家庭经济的好坏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功能、社会自制、独立功能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经济相对贫困的家庭的智障儿童社会适应高于经济相对一般的家庭。具有良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家庭在大多数时候能获取较其他家庭多的物质及精神帮助,孩子状态日益改善,所以该家庭的主观社会支持较高。而7~12岁的儿童是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家庭经济环境差一点的家庭,在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孩子自己参与其中,父母不可能面面俱到,间接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语

总之,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抓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契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训练。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雕.中重度智障新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4):51-52.

[2]金莉,赵族.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智障生养成教育活动略谈[J].基础教育参考,2017(5):52-54.

[3]吕蕾蕾.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养成行为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7):179-180.

论文作者:杨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谈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教育论文_杨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