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新主张——看我七十二变论文_李声玲

美育新主张——看我七十二变论文_李声玲

李声玲 宜宾市岷江路小学校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5-056-01

背景:

“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环保教育是环保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球倡导“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已经刻不容缓。中小学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和爱国意识。

案例:

生活中,孩子们总是喜欢喝饮料、吃冰棒棍,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各种玩意,用完之后,又习惯性地将使用过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废旧物当作垃圾,予以丢弃,真是太可惜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设想:不如带领孩子们把生活中一些使用过的废旧物,如:塑料瓶、纸杯纸盘、冰棒棍、乒乓球、光碟、纸盒等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剪贴、缠绕、涂抹等方法和技巧,来个大变身,利用废物来再造玩具,还可以设计一些手工艺品。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为环保出力。说干就干,社团活动中,孩子们开始忙碌了!同学们各出妙招,对各类废旧物品进行精心地设计和制作,成为“变废为宝”小达人。那些即将被丢弃的垃圾摇身一变,变成生动可爱、新颖别致的环保手工作品。作品丰富多样、创意百出、超乎想象,令人惊叹!

瞧!一棵大雪碧瓶,通过剪贴 变成一棵“花树”;一只旧鞋,插入一束“花”变成一只别具一格的花瓶;一个丢弃的纸杯,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一张旧光碟,添上威武的大钳子,成了一只威武的螃蟹;可乐瓶做了花篮、IC卡做了笔筒……

五年级三班的张雪莎同学特别喜欢每周的手工社团活动,她说:“我以前从来不知道还可以把废弃物品这样变身,现在看来,生活中只要你多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多么有趣啊!”

成效:

活动结束后,有的同学说,这些作品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发现有种种困难,反反复复、拆拆装装了N次;有的说,我上网查资料,一边看说明一边制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懂得了科学原理;有的说,他们发现花钱买的玩具很贵,也容易坏,自己做的玩具虽然简单,但是很好玩,很有成就感;还有一些同学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完成,他们表示下次就可以独立操作了。总之,看着一个个生动的作品,同学们心里是满满的骄傲和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总结出共同的经验是:只要用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没想到废物还可以像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这么酷炫!你是不是也想做一个呢?

在一双双巧手的加工创造下,一件件废品“脱胎换骨”,成了具有崭新用途的新品;这样的活动,确实把环保意识传递给了学生,使同学们在生活中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养成节能环保的意识。这样的活动,实在值得大力推广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感悟:

某事物之所以被称之为“废”,是因为它已不能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了,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发挥出来。这说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其发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某处被认为的“废物”,移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变成“宝物”。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黑白电视,在中国早就淘汰了的东西,可是在非洲市场却大受欢迎,因为黑白电视廉价、实用,它对于贫穷的非洲国家,是最经济的选择。所以不存在绝对的废物,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能让它们发光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变废为宝”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垃圾,不能盲目、随意地丢弃,要看到它的深层次价值,最大限度开发它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忘记了如何处理,在环保提倡的如此热烈的今天,《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要使美术造型和设计应用的课业紧密地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注意与人的情感、理想,与大自然、环保,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环保意识和行为。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明白了解,需要转变教育方式。利用废旧材料变成有用物品直接易懂,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发挥着最大作用,可以使它变成环境装饰、手工艺品、户外运动器械、玩具等,成为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再利用物质资源。

除了环保,“变废为宝”的现实意义还有许多。它属于美术教学“设计。应用”领域,这是一个把预想、策划、创意、制作等整体构成的统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责任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真善美品格,有着促进作用,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此增加自信。

第一、“变废为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人人抛弃的废品中看出独特的利用价值。这种眼光所体现的,恰是一个人的创新意识。换言之,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瓶盖只是瓶盖,永远也成不了象棋。有一句不是也说得很好吗?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物,就看你是否有能力把它运用在合适恰当的地方喽!

第二、“变废为宝”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废品到新品,这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只能由灵巧的双手来完成。比如,要将废旧塑料瓶变成好看的瓶花,就需要先将瓶子剪成大约0.5cm的长条,再进行装饰裁剪。这样的工作,只能由双手来完成。没有出色的动手能力,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三、“变废为宝”还能培养学生的惜物意识。当一件件废品在自己的手下变身为新品时,大学生就能从中看到物品的价值,从而生起珍惜之心。有了这样的惜物意识,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

“变废为宝”,刚需的要求,时代的新主张。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给学生灌输这种理念,环保进行时,除了必要的大动作,小主张也可以改变大世界!

论文作者:李声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美育新主张——看我七十二变论文_李声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