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简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论文

追求简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论文

追求简约课堂 提升教学效率

成小兵

简约教学是教师课堂理念的体现,是教师课堂掌控力的外在表现,更是高效课堂的应然追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无可争辩的主体,我们在课堂上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因此这些教学环节应当主题鲜明,层次突出,给学生领悟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并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简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结合专业水平,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综合考虑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从整体上把控公路工程质量,确保整个公路的安全性能。施工单位重视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积累足够多的施工管理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管理方法,开拓企业管理格局,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一、情境“瘦身”未必降低功效

情境教学法是为大众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追求仿真的效果,过于浓墨重彩地渲染情境,导致情境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冲淡了主题,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让学生的关注点分散到其他方面。针对这样的状况,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为情境“瘦身”,用简约的情境勾画出问题的框架,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索。

例如,在《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将教材中直接呈现套圈游戏成绩的情境改成了现场游戏。学生对这个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套圈的成绩是0。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数据,教师还需要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去操作。有的学生得到了不止一次的机会,在得到数据的时候,本节课的时间已经过半,剩下的关于平均数的意义教学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游戏的结果是不可控的,在计算得到数据的平均数时,学生根本无法面对除不尽的情况,教师在这个时候又想办法跟学生解释商里面的余数表示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比较商的大小。在课堂练习中,反馈出来的效果是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但是他们对平均数的意义感知不够深刻,选择计算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够灵活。

在这个案例中,情境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游戏本身,而不是数学问题上。虽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有不少自己的时间,但是在后面的探索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上,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只能是跟着教师的节奏去接受和模仿,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是起到抑制作用的。反思这样的情境创设,过于热闹,过于开放,但却冲淡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二、脉络清晰必然入木三分

课堂语言的组织是否得当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语言应当是富有引领性的、启发性的。我们不应当因为担心学生听不懂而不断重复,而应当提升课堂语言的“含金量”,让学生在寥寥数语的引领下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来展开探索、研讨,这样的简约语言往往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学学习中过程是重于结果的。我们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尝试和更多的交流,这样才有利于突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不需要太多的牵引,而是要给学生一个大方向,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线,让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获取,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深刻、丰富,入木三分。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中,我利用动画效果展示了将一个正方体展开的过程,并告诉学生这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之一,然后请学生讨论怎样找出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从中发现展开图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出可以独立操作,然后将不同的展开图呈现出来,并分类研究的思路;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在小组内使用一个正方体模型来用不同方式展开,然后记录下不同的展开图。在统一了意见之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记录、分类、交流,然后再组织集体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找出了大部分的展开图,并进行了初步分类。在交流总结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用“二三相连错一个,三一相连随意放”之类的语句将这些展开图的特点勾画出来,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就建立了清晰的概念。

三、寥寥数语引出关键话题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呈现的知识点零散,而教师的干预很多,学生就只能跟随着教师的步伐亦步亦趋,他们的学习就不够深入。如若课堂教学的脉络清晰,那么学生就可以循着一条主线展开充分的探索,从而建构更加稳固的知识结构。鉴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条主线,将几个问题串联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出发,结合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来尝试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在抓住“份数”这个关键点后,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出百分数的含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这样来引导学生:既然百分数与分数有这样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地方会使用百分数呢?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各抒己见,找到了分数和百分数读写上的不同,发现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的事实,更体会出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体会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和用法,不但难度降低,而且效率极高。

从武侠崛起之时直到现在,甚至未来,我们的回忆和希望,都散落在了名为“时光”的河流中,发出星星般细微却明亮的光芒。

通过拍照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26],测定土壤表面(1 m×1 m)覆盖的各露石尺寸和面积,具体的工作流程见图1。嵌入土体的不影响土表平整的石体则以土体内部碎石计算[27]。小于5 mm的岩石碎片被认为与沙子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28],而且受图像分辨率的限制,5 mm以下的碎石在图像中不易辨别,因此岩石尺寸的下限设定为5 mm。岩石粒度分类标准为:5~20 mm,20~75 mm,75~250 mm,250~600 mm和大于600 mm。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对于百分数的认识教师抓住了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推动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又抓住两者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识,将百分数和分数区分开来,形成深度认知。这样的学习简单而直达内灶,让学生在增进知识的同时累积了必要的数学学习经验。从这个案例我们显然可见语言的力量,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简单些、简约点,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他们的收获会更多。

四、层次递进推升学生思维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练习中学生可以提升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并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有效的数学练习并不是以量取胜,而是要丰富练习的层次,用递进的练习来推动学生的思维上升。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题组来促进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核心数学规律,这比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要有效得多。

4) 仿真成像技术解决几何复杂构件检测难题, 成像由各声束A扫数据产生,实际检测结合工艺轨迹追踪,同步显示 A、B、C、D、P、3D扫描数据。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游泳池长60 米,宽30 米,深2 米。(1)在1.2 米处画一条水位线,水位线长度是多少?(2)水深1.2 米时游泳池中的水一共是多少立方米?(3)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如果要在池底和四壁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画图来建模,然后对照每一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具体求的是什么,需要找到哪些条件。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对于与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关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迁移现有的经验来对症下药。其实练习的设计要点就是精练,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模型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练习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练习也应当是简约而富有实效的。

总之,高效的数学教学不是建立在机械重复和大量的训练之上,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要充分预设、高屋建瓴,并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壮志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标签:;  ;  ;  ;  ;  ;  ;  ;  ;  

追求简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