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阳待复厚下安宅-《周易·剥卦》卦爻辞考辨论文

含阳待复 厚下安宅
——《周易·剥卦》卦爻辞考辨

姜国申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剥》卦揭示出剥极必复、顺时止剥的哲理。“蔑贞凶”应句读为“蔑,贞凶”,“贞凶”意为“贞卜的结果凶险”;“剥床以辨”之“辨”指“床腿”;“剥床以肤”之“肤”不是“皮肤”,而是“床面”;上九一爻内蕴含阳待复的潜质,衰极而盛、剥极必复乃人力不可抗拒之规律。

关键词 :《周易》;《剥》卦;群阴剥阳;剥极必复

一、《剥》卦名本义考论

《剥》卦帛书本亦作“剥”,《归藏》作“僕”,竹书本此卦残缺。《序卦》云:“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过分装饰到极点,以文灭质,亨通也就走到尽头了,因此《贲》卦之后出现了《剥》卦。以人为例,豆蔻少女,青春年华,谁不歆羡?春秋变换,人老珠黄,无人幸免。无论西子王嫱、玉环飞燕,皆无法违逆天道自然由“贲”至“剥”之规律。

陆茂本说:“你怎么摊上这样一个媳妇?还是光棍好啊。不过,别呦呦被子湿了也好。你想啊,被子湿了,她晚上就没被子盖了,现在是夏天,天热,她身上最多盖一件衣服,腿,就全露出来了……”

《剥》卦卦名之义即“剥落”。譬如《说文》云“剥,裂也。”《杂卦》云:“剥,烂也。”《易传》是最早的解《易》注本,《彖传》解读卦辞之时云:“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后世多家学者均沿袭此种观点,从《剥》卦符号、卦象与卦德中体悟出“顺时而止”的道理。譬如《子夏易传》云:“顺其时止,而止之可以观其象而适其变也。”《周易正义》云:“内坤外艮,有顺时而止之象。”《剥》卦下坤为顺,上艮为止,故而在“剥落”中又包蕴着“顺时而止”的应对策略。

《剥》卦卦名由何而来?

从符号看,《剥》卦卦形为,《程氏传》云:“卦五阴而一阳,阴始自下生,渐长至于盛极,群阴消剥于阳,故为《剥》也。”[1]135《剥》卦五阴在下,一阳在上,为五阴消剥一阳之象,故卦名为《剥》。

从卦德看,《剥》卦坤下艮上,坤的卦德为顺,艮的卦德为止,顺而止之。正如王弼所言“强亢激拂,触忤以陨身”,处剥之时应当顺天道、顺民心、顺规律、顺形势,居守之间抑止冲动。

从卦象看,下坤为地,上艮为山,有山在地上之象。《象》曰:“山附于地,剥。”高山矗立于大地之上,经受风吹雨打的侵蚀,渐渐被剥蚀而接近于地,因此卦名为《剥》。《大象传》作了进一步引申,曰:“山附于地,剥,君子以厚下安宅。”《大象》侧重从君王治国的角度感悟出处剥之时,当厚待下层百姓以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智慧。《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有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下》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统治者唯有重视百姓,以百姓心为心,方能使国家根基稳定,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2.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以及绒毛膜羊膜炎等的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二、《剥》卦爻辞本义考论

卦辞云:“剥:不利有攸往。”

帛书本与今本同,竹书本此卦残缺。

对于“剥床以肤”的解读历代可分为三种:

这样,控制方程式(7)、初始条件式(8)、边界条件式(9)和连接条件式(11)以及式(13)或(15)构成FRP布加固简支裂纹黏弹性梁弯曲变形的初边值问题.

又一次陈留送花给易非,装作花粉过敏而死的时候,易非试了试这招,果然有用,陈留竖起左手来,说:“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帛书云:“初六,剥臧以足,;貞凶。”

今本爻辞之“床”,帛书作“臧”。《说文》云:“臧,善也。从臣,戕声。”若以“臧”之本义理解爻辞,“剥善以足”显然讲不通。况且《周易》多以易象说理,“善”却是抽象义,与常理不符。因此,不能以“臧”之本义来解读此爻。帛书《周易》之卦爻辞,多数与通行本有异。仔细考察可知,大多数异体字是因为形近、音近而通假。此处“床”“臧”二字音近通假的概率较大,故而仍应以“床”义解读此爻。

《剥》卦初六、六二、六四三句爻辞皆言“剥床”,那么“床”象由何而来?子夏、王弼、孔颖达、程颐、朱熹、陈梦雷等学者认为床乃人身安定之处,但并未对“床”象之由来作解读。义理派多对卦爻辞义理作具体阐读,不重视爻象之由来;象数派学者则认为,《剥》卦上九阳爻之下有五阴爻,床乃上实下虚之物,从整体来看,《剥》卦卦画颇似一张大床。丁东易、保巴、王申子、胡炳文、梁寅、来知德、魏濬、刁包、陈梦雷等学者皆以卦画象床解读《剥》卦。虞翻、张浚、惠栋认为《剥》卦坤变乾,初爻变动成为巽卦,而巽木为床。尚秉和不同意虞翻等人观点,他认为《剥》全卦乃艮之象,艮为床,并举《易林·比之贲》“展转空床,内怀忧伤”作例证。

由于《剥》卦整体是阴爻从下往上剥蚀阳爻,从阴剥阳、柔变刚的情形看,“床”象是由巽木为床变来。况且,六三之“剥”正表达出阴爻继续往上剥蚀的趋势。尚秉和先生所推崇的“艮为床”,仅仅表现出“床”之形状,并未揭示出《彖传》所言“柔变刚”的整体大趋势。综合考量之下,我们认为还是应当以“巽木为床”解读“床”象更为全面、恰切。

本句爻辞与六二爻辞的句读历代存在争议。以虞翻、孔颖达、程颐等学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本爻后半句应句读为“蔑贞,凶”,而以高亨、尚秉和、黄寿祺等学者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后半句应句读为“蔑,贞凶”。除此之外,有关“贞”字的解读亦有不小分歧。

首先看“蔑”字之含义。“蔑”字历来多解为“灭”,甲骨文作,为以戈击人眼之象,《说文》云“蔑,劳,目无精也”,《说文通训定声》云“甲金文象以戈击人头。”[2]古时“蔑”“灭”二字盖相通,历代各家学者多无异议。两种句读方式之分歧主要在于对“贞”字位置及其含义的理解。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本爻王弼所著《周易注》为“剥之,无咎”,帛书本、《周易集解》本则无“之”字。阮元《周易注校勘记》云:“《石经》《岳本》《闽》《监》《毛本》同。《释文》出剥无咎,云:一本作剥之无咎,非。”[6]108帛书本与其他各本相同,王弼《周易注》盖受《象》传“剥之无咎”影响,衍生出“之”字。

智能电网有互动性以及自动化两个特点,系统在实际的运行状态当中,其电力输送能力非常的强大,能够让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且相对传统电网消耗的能源也较少,污染物的排放也相对较低,能够让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很好的实现。在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电网系统具备自动化的平台,因此可以灵活调整用户的退出和接入,并共享电网、电源和用户信息在平台上,让一些有关的信息实现透明化和公开化。

“攸”为“所”之义,“不利有攸往”意为“不利于有所前往”。从符号角度看,《剥》卦五阴消剥一阳,整体大趋势是从下往上逐渐消剥阳爻。目前是五阴一阳的局面,继续消剥即变为全阴的《坤》卦,形势对上九一阳爻极其不利。此时阴盛阳衰已臻极点,小人得势,君子衰弱,故而不可有所前往。君子应当明晓天道运行之规律,藏器于身,静以待时,懂得“顺而止之”的道理,掌握“消息盈虚”相互转化之契机。《剥》卦的智慧主要在于如何“维持”,上九一阳爻须与下方五阴爻处理好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不可伤了和气,这是颇为困难的。

从《周易》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人民尚处蒙昧时期,是以巫术占卜盛行。《周易》的卜筮烙印是挥之不去的,《周易》本就是通过算卦的形式,为古代君王出谋划策、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著作。因此《周易》中所言之“贞凶”就是在谈占卜结果,可直译为“贞卜的结果凶险”,所谓“守正防凶”的解读显然是后世儒生根据儒家理论所附会。虽然理清了“贞凶”之含义,但有关《周易》中“贞”字的解读学术界依然存在分歧。可参看汉学家夏含夷《〈周易〉“元亨利贞”新解——兼论周代习贞习惯和〈周易〉卦爻辞的形成》与刘大均《周易概论》,此二篇文章认为“贞”字在《周易》文本中存在多种意义,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爻大意:初六,从床足开始剥蚀,床足逐渐剥灭殆尽,贞卜的结果为凶险。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有研究认为,CURB评分系统并没有随着症状的好转而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13]。但临床研究认为,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结合CURB评分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14]。本研究中ROC曲线分析显示,PCT-4>1.33 ng/mL、ΔPCT>0.09 ng/mL 及 CURB 评分≥3分都是预测老年SCAP 28 d生存情况的有效指标,三项指标联合的约登指数为0.761,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指标。本研究结果虽然证实了PCT水平结合CURB评分预测老年SCAP患者疾病严重性和死亡率的价值,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帛书云:“六二,剥臧以辨,;貞凶。”

六二爻辞与初六爻辞非常相似,不同点在于“足”换成了“辨”。本爻主要分歧在于对“辨”字之含义的解读。关于“辨”字,历来有五种解释:

一、床身之下,床足之上。王弼、孔颖达、郑玄、史徴、程颐、朱熹、陈梦雷等学者主此说。从《剥》卦全卦来看,初六言足,六三言剥,六四言肤,六二夹在中间,乃床足与床身分辨之处,故而云“床足之上、床身之下”。

二、床头。主此说者主要是尚秉和,其《周易尚氏学》云:“按《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廉辨。注杜子春云,廉辨或做廉端,是辨端音近通用。端,首也。剥床以端,是剥及床头也。剥之而尽,故贞凶。”[3]138关于“廉辨”是“廉端”之观点,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中已作过反驳,云“(廉辨)辨然事也,不疑惑也者。谓其人辨然于事,分明无有疑惑之。杜子春云㢘辨或为㢘端者,经夲或为㢘端后,郑不从者。若为端,端亦正,与㢘正为重,故不从引之,在下者不苟违之,亦得为一义故也。”《剥》卦整体乃自下而上、阴柔剥蚀阳刚的变化趋势,若六二为床头,则与整体趋势不相符合。

三、床板。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云:“辨读为蹁,床板也。取掉床板,则床不可卧人。”[4]235高亨认为“辨”为“床板”,这与《剥》卦整体剥蚀趋势有异,若六二已剥蚀到床板,六三之“剥”则剥无可剥。

四、手指。《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指间称辨剥。剥二成艮,艮为指,二在指间,故‘剥床以辨’。无应在剥,故‘蔑贞,凶’也。”[5]234手指乃人身之器官,床尚未剥蚀殆尽,何以竟剥及人身?显然不妥。

五、膝盖。高亨云:“辨读为蹁,膝头也。人卧床上,击床用膝头,亦是抱病痛苦之象。”[4]235高亨认为“剥床以辨”实为“以辨剥床”,亦即以膝盖击床,故而抱病痛苦。此种观点虽然新颖,却与初六、六三、六四爻辞之含义不符。

仔细观察可知,前三种观点所言之床腿、床头、床板皆为床的一部分,后两种观点所言之手指、膝盖则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从《剥》卦六爻整体来看,初爻剥足、六二剥辨、六四剥肤,显示出床被自下而上地剥蚀的过程,因此“辨”为“手指”“膝盖”之说并不恰当,床头、床板之说则打乱自下而上剥蚀的顺序。《说文》云:“辨,别也。”那么,“剥床以辨”之“辨”应当指“床身之下,床足之上”,亦即“床腿”。

本爻大意:六二,剥蚀到床腿,床腿逐渐剥灭殆尽,贞卜的结果为凶险。

六三:“剥,无咎。”

帛书云:“六三,剥,无咎。”

另外,关于“贞凶”的解读亦有分歧。黄寿祺、张善文认为“贞”乃“正”,“贞凶”意为“守持正固以防凶险”。高亨则认为《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故而卦爻辞所言应为占卜祭祀之事,“贞”应解读为“占卜”。自《文言传》“元亨利贞”四德说提出以来,历代学者多承袭之,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补充论证。即便《周易》卦爻辞中的很多地方,将“贞”释为“正”解读起来较为生硬,亦显得强为之辞,但以“贞”为“正”的解读方式符合儒家的“中正”观,亦即符合古代社会通行的思想道德观念,故而颇为流行。

初六、六二与六四皆言剥床,由此可知,六三爻亦言剥床。初六、六二、六四占断辞皆言凶,而六三却言无咎,此为何故?《小象》云:“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小象》是从爻位角度入手解读,六三爻独与上九一爻相应,故而无咎。后世多位注易学者譬如荀爽、王弼、孔颖达、苏轼、程颐、朱熹、陈梦雷、尚秉和等,皆从六三一爻所处之爻位角度解读本句爻辞。如王弼《周易注》云:“与上为应,群阴剥阳,我独协焉,虽处于剥,可以无咎。”[6]108孔颖达《周易正义》云:“六三与上九为应,虽在剥阳之时,独能与阳相应,虽失位处剥而无咎也。”[6]108

群阴剥蚀阳爻,乃是小人所为之事。六三一爻在群阴剥阳之时,能够与上九阳爻相应,正是身处乱世却不与小人为伍(之行)。(六三爻)“去邪党而从正”,保持君子之情操,亲君子、远小人,在茫茫浊世之中岿然独立、高尚其德,结果自然无咎。《剥》卦的整体大趋势如卦辞所言“不利有攸往”,六三一爻正是强调君子在客观大环境黑暗腐朽、万马齐喑之时,不应为明哲保身而依附群小,而当守持君子之正道。

信息化是执行现代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管理的技术手段,其代表就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集合整个施工企业的相关资源,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共享为前提,对物资供应进行精确控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实现库存物资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在物资信息共享的条件下,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损耗少、费用省的目的,保证项目乃至施工企业的最优化运转。比如,实现项目物资各项数据的录入、汇总、处理、检索的信息化,就可及时、准确地进行仓储和物资消耗信息统计,为物资采购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是水利普查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水利普查工作计划和管理工作程序,实行同步管理;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统筹安排经费,为水利普查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本爻大意:六三,继续剥蚀,没有咎害。

六四:“剥床以肤,凶。”

一、剥落至床面。张载、易祓、尚秉和、黄寿祺等学者主此说,譬如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认为:“四体艮,艮为肤,故曰剥床以肤。足、辨、肤,皆指床言,肤犹言床面也。”[3]139

党的十八大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打破体育改革滞涨局面,推动体育治理结构,提升了治理能力。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践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践组采取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分析对照组与实践组治疗效果。其中,实践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5~90岁、平均(55.57±5.35)岁;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6~88岁,平均(55.22±5.31)岁,孕周24~30周,平均孕周(27.63±1.33)周。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帛书:“六四,剥臧以膚,兇。”

二、剥落至床席。《周易集解》崔觐曰:“床之肤谓荐席,若兽之有皮毛也。床以剥尽,次及其肤,剥于大臣之象,言近身与君也。”[5]236毛奇龄、高亨先生亦同意此种观点,认为剥落已逐渐至于床上之席,寒气侵体,因此说“切近灾”。

三、剥落至人的皮肤。此种观点占据主流,王肃、王弼、孔颖达、史徵、胡瑗、苏轼、耿南仲、林栗、郭雍、项安世、方闻一、王宗传、李过、赵以夫、蔡渊、魏了翁、李祀、方寔孙、董楷、朱熹、陈梦雷等多位学者认同此说。随着初六、六二、六三对床的逐渐侵蚀,床基本已被剥蚀殆尽,以至于危及到床上所卧之人的肌肤。

上述所言三种观点,第一、二种均以床而言,独第三种以人而言。自汉代王肃提出“肤”指床上之人的肌肤后,得到后世多位学者的认同。王肃的观点占据主流,是否便意味着权威与正确呢?其实不然。从符号来看,《剥》卦整体像一张床,因此,剥蚀到六四应当还是以床本身而言;从卦象来看,六四剥阳之时,上体为巽,巽木为床,因而六四本身便有床象;从现实情理来看,床被剥蚀殆尽,又怎能将床上之人的皮肤剥蚀掉?由此看来,“肤”还是应当以床本身而言。床席乃是床上之外物,并非床本身。既然初爻之足、二爻之辨均指床本身之结构,那“肤”便应当指床面。综上所述,第一种观点似乎更为恰切。

剥蚀至六四爻,阴爻已逐渐将下卦之阳爻剥蚀殆尽,剥道已成。且有进一步柔变刚之趋势,正象征小人得势,祸乱朝纲。此时,君子下无所应,失去立身之道、安居之所,难以扭转小人横行之局面。君子唯有明晓消息盈虚之道理,顺时而止,方能避灾免祸,以期度过“艰难之时”。

本爻大意:六四,剥蚀到了床面,凶险。

《周易》各卦爻辞中“贞凶”共出现八次,分别是:《屯》卦九五爻“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师》卦六五爻“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随》卦九四爻“随有获,贞凶”,《颐》卦六三爻“拂颐,贞凶”,《恒》卦初六爻“浚恒,贞凶”,《巽》卦上九爻“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节》卦上六爻“苦节,贞凶”,《中孚》卦上九爻“翰音登于天,贞凶”。观察可知,《周易》卦爻辞中“贞凶”二字通常是连用的。因此,以虞翻、孔颖达、程颐等学者为代表的“蔑贞,凶”的句读方式是不正确的。正确句读方式应是高亨、尚秉和、黄寿祺等学者所认同的“蔑,贞凶”。

帛书云:“六五,貫魚,食宮人籠,无不利。”

对于异类理据构成的常用词而言,被用作借体的词,不仅要打破自身原有的指称对象范围所特有的格局,还要突破甚至进入与其有一定关联性的其他事物对象所在的特定范围,所以,必须要对原有的个别语义特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化,使之能够把原有的语义特征和新调整的语义特征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认知关联,并随之建立起一种新型的语义联系,实现对新的本体的代替和指称,产生其借代意义。

帛书本“食”,今本作“以”。“食”“以”二字乃是同声系,可相通。“籠”,今本为“宠”,“籠”读作“宠”。

关于本爻之取象,从符号看,《剥》卦五阴一阳,五阴在下,一阳在上,鱼为阴物,一阳统帅众阴,恰似用绳索贯穿的一串鱼。从卦象看,虞翻、陈梦雷等学者认为六四、六五、上九三爻构成互卦艮,艮为手;若六五爻变,则六四、九五、上九三爻构成互卦巽,巽为鱼、为绳。故而,《剥》卦有以手持绳贯鱼之象。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譬如尚秉和便认为:“坤为鱼……剥重坤,故曰贯鱼。”[3]139涉及爻辞“鱼”之取象,自然智者见智,《周易》爻辞取象本就多样,故而历代注易者所作注解亦多有不同。但我们结合《说卦传》以及符号、卦象、卦德等便可大致了解爻辞之来源。《说卦》云:“巽为工。”《周易尚氏学》认为:“工,《说文》巧饰也。象人有规矩。徐锴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按巽为顺,能顺规矩,遵循法度,故为工。”[3]410《说卦》云:“艮为门阙。”深居门内,便为宫人,故六五爻辞云“以宫人宠”。

从全卦看来,《剥》卦内顺而外止,正犹如宫中之后妃率领宫人按顺序进御于君。《周礼·天官冢宰》有“九嫔”之目,郑玄引《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也。”六五为众阴之主,好乐无荒、和平有节,颇具贤妃之德。故而,爻辞言“无不利”。

此爻大意:六五,宫人像贯串的鱼一样承宠于君王,没有什么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帛书:“尚九,石果不食,君子得車,小人剝蘆。”

剩下的路程里,沈侯没有再和颜晓晨说话,一直默默地开着车。到了商场,沈侯直接领着颜晓晨去女装部看职业套装,颜晓晨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些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

帛书之“石”,今本为“硕”。“石”应读作“硕”,“硕”从“石”声。“得车”,今本为“得舆”,“车”与“舆”无论音、义,俱都十分相近。

关于爻象“硕果”之来源,从符号角度看,上九一爻位于《剥》卦最末,却是唯一之阳爻,正像硕大之果实不被人所食用,内蕴复生之潜质。《复》卦辞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正说明《剥》卦内蕴一阳来复的特质。从卦象角度看,六四、六五、上九三爻构成艮,《说卦》云“艮为果蓏”,故曰“硕果”。《周易集解》引虞翻观点云:“艮为硕果,谓三已复位,有颐象。颐中无物,故‘不食物’也。”[5]237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云:“震为食,震覆故不食。”[3]140虞翻与尚秉和两种观点均能解释爻象之来源,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关于爻象“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从卦象看,坤为车,艮为庐,《周易集解》云“乾在坤,故以德为车……上变灭艮,坤阴迷乱,故‘小人剥庐’也”。[5]237从卦德看,上九一阳为最后一爻,阳刚未被剥蚀殆尽,含有顺而止剥之象。如若君子居于此位,可以覆荫于下,百姓赖以安居,故而乘其车舆;如若小人居于此位,下无所荫蔽,庶方无控,故而被剥其庐舍。

此爻大意:硕大的果实没有被摘食,君子摘食将能够得车,小人摘食将被剥蚀其庐。

三、《剥》卦总论

《剥》卦主要揭示出在阴柔逐渐增长、阳刚不断剥落的过程中,君子不宜有所前往的道理。在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君子面临此种艰难状况,应当善处剥道,明晓顺而止剥的人生智慧。

《中华道藏》是2003年中国道教协会发起并组织编纂整理的一部道藏,它以三家本《道藏》为底本,对原三家本《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从近代发现的古道经中选取了50种增补其中,总计收录道籍1526种,5500多卷,4000余万字。与此前出版的各种影印本道藏不同的是,《中华道藏》是重新排版印制,繁体字,竖排版,加了新式标点,并进行了必要的文字校勘。这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对道教经书首次进行的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为道藏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阅读方便的点校本。

从《剥》卦整体来看,初六、六二、六三、六四阐释了从下往上剥床的过程,以象征小人之道日长、君子之道日消的境况。六三阴爻处刚位,表面虽柔顺却内蕴阳刚之质,且又与上九阳爻相应,不与众阴沆瀣一气,故而无咎。六五爻乃众阴之主,上承阳刚,以宫人宠,象征依礼而行。上九之阳爻可谓《剥》卦止剥复阳的关键所在,所谓“硕果”,乃是“硕大之果”。上九乃《剥》卦众阴之中独存之一阳,正似大树之上硕果仅存的一颗果实,因此云“硕果不食”。此一阳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于山穷水尽之时,内蕴着柳暗花明的魄力,是将来摆脱险境、一阳来复的决定性因素。

植物果实具有再生之功能,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所涉及。譬如《诗经·召南·摽有梅》云:“摽有梅,其子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此句以杨梅之多子譬喻女子对爱情的期盼。又如《诗经·唐风·椒聊》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此句以花椒饱满结实的果实比兴人丁兴旺。更为奇妙的是,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刻有一幅“大头禾人图”,在此图之中,植物之仁与道德之仁的功能得到完美统一。果中之核生“仁”,譬如阳刚无所穷尽。植物果实的再生功能与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仁”之间有着道德功能的相似。植物之“仁”使自然界充盈着生机与活力,同样的,道德之“仁”亦使人类社会充满着和谐与安宁。

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保存“硕果”,含阳待复,是我们在身处困境之时的永恒追求。《周易折中》引乔中和曰:“‘硕果不食’,核也,仁也,生生之根也。自古无不朽之株,有相传之果,此‘剥’之所以复也。”[1]138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衰极而盛、剥极必复乃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

[1] 李光地. 周易折中[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2] 汤可敬. 说文解字今释[M]. 湖南:岳麓书社,2002:506.

[3]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M]. 济南:齐鲁书社,1979:235.

[5] 李鼎祚. 周易集解[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6] 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Hexagram of Bo

JIANG Guo-shen
(School of Literature,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 : The Hexagram of Bo reveals the philosophy from weak to revival.“蔑贞凶” should read as “蔑,贞凶”.“贞凶” means “the result of divination is dangerous”.“辨” means “bed leg”.“肤” means “bed surface”. From weakness to revival is the law of manpower irresistible.

Keywords : the Book of Changes;the Hexagram of Bo;qunyinboyang;bojibifu

中图分类号 :B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9444(2019)03-0066-05

收稿日期 :2019-01-07

作者简介 :姜国申(1992-),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标签:;  ;  ;  ;  ;  

含阳待复厚下安宅-《周易·剥卦》卦爻辞考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