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孙红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孙红霞

孙红霞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情境教具故事

1 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两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 从利用直观教具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仅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的东西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一位老师让每个学生把墨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墨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地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语言做出总结,使学生从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3 从联系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最终为实际生活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学中能关注这一点,就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在生活中凸现数学的趣味性。

比如学习《展开与折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拿出一个包装后拆开再合起来,看看有多少种拆法,甚至可以让他们在盒子每个面上标写上数字或是图案,观察这些数学或图形,折叠和展开时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子的。事实上这些如果做好了,这节的知识点也就差不多了,而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一般都不反感,实践效果也是相当理想。又比如对于“对称”这一知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找出的答案千奇百怪,常常有异想不到的效果。总这我觉得,这样的在生活中结合数学的教学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识规律。

4 从讲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对于故事、童话他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百听不厌。讲故事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能力。你不仅要讲的准确,而且需要生动的描述。也许我们从来没有特意想过学习和讲述故事之间的联系,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你需要用生动、好记而且感性的方式描述信息。通过有趣的隐喻,可以更牢固的记住知识点。否则,它们会变得十分干涩,而碰巧你又懒得再想,它们就很快从你的耳边溜走了,这样有可能学生只记住了你说的故事,而不知道你要讲的知识点。讲故事可以有很多种类型,比方说,对于七年级下册有这样的问题。

问题:直线L 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L上找到一点C,使AC+CB 最短。

同学们这个知识点一定要学会。事实上很多学生也能按要求完成,只是生涩的给学生讲:过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AA′,连接点A′、B,线段A′B 和直线L 相交于点C。点C就是所以的点。就显得很枯燥。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为,把L 当成一条河,一只牛想从A 点到B 点,可是又想先到河边喝口水,问怎么样路程最短。事求做法和前面一样,只是这样增加了情境,更容易使学生融入情境,上课兴趣更浓厚。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强化了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5 从精心设计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恰当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呢?”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并随手在黑板上画出,学生急着回答:“不行,不行,没法骑。”我追问:“为什么?”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地对待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第五小学

论文作者:孙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孙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