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论文_王真光

加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论文_王真光

贵州省毕节金沙县五龙街道新水小学 王真光 551800

【摘 要】: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人本意识,以生为本,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关注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的提高,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之一,事关每个人的一生,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只是简单地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活和学习,关键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效率、课堂管理、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肩负着打基础、增后劲的庄严使命。 小学时代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各方面都有不足,并且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技能都不能相较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体味到学习中的技巧以及怎么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小学生都有贪玩的天性,对上课一眼一板的教学模式几乎都不怎么感兴趣,而课堂学习的气氛又对于老师讲课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有必要在小学教学课堂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策略改革。

 一、落实课程目标,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管理首先是课程目标的管理。没有目标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势必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小学阶段来说,课程目标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目标。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就要从课程目标管理入手。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准、吃透,就很难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学校首先要组织教师熟悉新课标,钻研教材,熟悉本学科的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要准确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促进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熟悉。如组织"新课标再学习"、"说教材比赛"、"课例分析"、"拟卷比赛"等。只有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师才能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任务切实落实。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后学生的负担就减少了。 

二、搞好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谋求高质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要坚决消除将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从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旗帜鲜明地推进素质教育,理直气壮地组织必要的质量检测,科学合理地保持师生必要的负担。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根基,是人生成长的奠基阶段。从学生发展看,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全面打好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这就需要校领导给予有效的调控,要加强教师的认识,帮助教师将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让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下的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还要促使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水平等方面获得综合性提高,逐渐提高教师的管理质量,从而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管理,影响着"减负提质"工作。由此,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首先是师资的培训管理。在师资培训管理上主要做法:一是校本教研。1、示范引领。学校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小中高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2、活动促进。通过有针对性地校本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着极大的裨益。如我校近几年开展的名师"赛课舞台的启示"、"习作评改比赛"、 "拟卷比赛"、"听评课比赛"等。3、课例研析。课例研析是教师转变观念,开阔教学视野,提升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平台,学校可通过举行教研课、公开课、观摩课和举行"同课异构",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探索了高效课堂的模式、策略。二是博采众长。学校创机会搭平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催化成长。三是学历进修,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使教师既有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又有宽广的知识界面,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有益于课堂教学管理。

五、切实抓好学生德育工作。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里的孩子,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绘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图画。孩子的心田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德才兼备、知行统一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让他们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制定好德育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和少年儿童年龄特点,形成梯级培养目标,拿出科学有效的跟进策略;广大干部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德育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德育内容在小学阶段打牢夯实。

六、着力突出师德建设。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是点燃学生心智的火焰。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爱心、富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则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量化师德的考核机制,要完善开放评议的监督机制。在对教师的考核方面,要建立考核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教师考核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考核机构;要制定各种考核标准,使教师评议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通过校长信箱、调查问卷、家长座谈、督查巡视等方法,公正、公开地散好师德师风监督工作;要积极倡树终生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努力实现工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增强、从教行为规范、育人技能精湛、工作成效明显。要坚持并严格实施师德年度考核,科学完善考核方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务评聘、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先决条件。

七、营造美好的校园氛围。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环境建设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是学校的工作重点,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敢于解放思想,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对束缚小学教育发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突破、勇于实践,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全力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向品牌要高度、要影响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合力,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赢得双方理解和配合,进一步创优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建.如何提高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J].新课程学习:上,2012(8).

[2]、李凤喜,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学周刊》,2012年第19期。

[3]、田廷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做法,《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2年第Z2期。

论文作者:王真光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加强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论文_王真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