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厦门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及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黄崇武

(厦门市海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厦门 361026)

摘要:目的 探究2016-2017年厦门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及病原菌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食物中毒发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生的6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发生细菌性食物中度季节分布、致病菌类型及样本中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及致病菌检出率均以夏季最高,分别为占其总数的40.30%及50.49%,其次为秋季,与春、冬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的地点为家中,占其全部的50.75%,与其他进餐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致病菌检出率以学校食堂最高,占其全部的40.78%,与其他进餐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检出致病菌的103例病例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占其总数的52.43%,其次为变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其23.30%及19.42%,本次6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共采集样本629份,检出致病菌177份,各类样本中,以呕吐物及肛拭子等生物样本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到48.71%,其次为剩余食物。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夏、秋季节多发,因此,应加强对夏秋季节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并加强对群众及食品制作人员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对食物中毒、食品安全的认识,尤其对于学校食堂,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且对存在污染的食物抵抗能力较低,更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

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症状等疾病,作为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1],对人们生活质量及健康具有严重影响。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化学性及动植物毒素性三类,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为常见,该类食物中毒事件多由食物在加工、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受到外界污染或保存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2]。为探究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规律,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特选取2016年1至2017年12月厦门市发生的6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市发生的6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暴露人员241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3例,年龄8-78岁,平均(51.19±18.24)岁,中毒人员16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94例,年龄8-73岁,平均(49.53±17.93)岁,其中检出致病菌103例。

1.2研究方法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季节、场所发生率及构成比进行分析,对出现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肛拭子及中毒现场的残留食物及餐具涂抹物进行病原菌检测,仪器采用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及药敏分析系统(由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分析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各季节检出情况构成比。

1.3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季节分布特征

本次研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及致病菌检出率均以夏季最高,分别为占其总数的40.30%级50.49%,其次为秋季,与春、冬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进餐地点分布特征

本次研究中,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的地点为家中,占其全部的50.75%,与其他进餐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致病菌检出率以学校食堂最高,占其全部的40.78%,与其他进餐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最高,有研究表明[3],其比例可达到50%以上,食物中毒作为最常见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受到相关学者及工作人员的关注,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且发病人群多存在聚集性且发病时间较为集中,发生范围较广[4],因此虽无法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但仍对人群危害较大,因此,基层疾控中心应针对该事件发生规律及易治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轻该事件发生几率。

为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特征,本次研究特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生的6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及致病菌检出率均以夏季最高,分别为占其总数的40.30%级50.49%,其次为秋季,与春、冬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是由于夏秋季节温度及湿度均较高,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细菌的繁殖及滋生速度较快,同时,夏秋季节苍蝇等害虫数量增加,为细菌的传播创造了有利途径,使食物在加工、运输及存放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细菌侵袭[5]。另外,由于夏秋季节人们在街边饮食的比例与冬春季节存在显著差异,而街边小吃所在地多存在卫生条件较差,制作食物人员身体健康程度不明等情况,也是导致夏秋季节该类事件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应联合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在夏秋季节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对食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同时,注意对食品制作人员健康情况及食品制作单位卫生条件进行检查,以减少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几率。

对进餐地点进行分析发现,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的地点为家中,占其全部的50.75%,与其他进餐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致病菌检出率以学校食堂最高,占其全部的40.78%,与其他进餐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是由于在家中进餐,共同进餐人数较少,而在学校及单位食堂进餐,共同进餐人数较多,且学校以学生为主,对存在细菌污染的食物抵抗能力较低,因此致病菌检出率高于集体食堂。

对致病菌进行检测发现,检出致病菌的103例病例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占其总数的52.43%,其次为变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其23.30%及19.42%,该检测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不新鲜食物及未未煮熟食物中,变形杆菌作为腐生菌的一种,当食物及餐具受到污染时,极易导致变形杆菌的增加,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存在于炎症患者体内,当该类患者接触到食物及餐具时,极易导致其受到污染,并进而引起人们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加之夏秋季温湿度的升高及虫媒的增加,为该类致病菌的繁殖及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7]。因此,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及保存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避免存在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从业人员与食品及餐具接触,同时对人们进行宣传,使其尽量食用新鲜食物,并避免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出现未煮熟食物,同时,当食物做熟后,尽可能快的食用,尤其当处于夏秋季节时,应尽可能避免食物制作完成过长时间处于室温状态,并对存在异味等食物及时处理,避免食用。

本次研究中采集到的检验样本主要为生物样本(包括患者呕吐物及肛拭子),剩余食物及餐具涂抹物三种,采样份数分别为271份、183份及175份,经检测,以呕吐物及肛拭子等生物样本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到48.71%,其次为剩余食物,在餐具涂抹物中检出的致病菌最少。其主要原因为生物样本来源于患者,由于其已出现相应症状,因此检出率较高,但应注意,如患者以至医院接受抗生素等治疗后,其生物样本检出率可收到影响,另外,当患者未能较好的保存呕吐物,或直接呕吐至地面,则对呕吐物的采集及检测工作影响较大,对剩余食物样本进行检测,致病菌检出率为15.30%,这是由于在现场对剩余样本进行采样时,因无法确定导致患者出现食物中毒的食物,只能对当餐所食用的全部食物进行采样,当剩余食物量不足以进行检测时,还需对制作食物的原料进行采样,导致采用数量较大,而致病菌检出结果根据多年经验[8],可能仅为当餐食物中的一种,因此检出率较低,而对餐具涂抹物进行致病菌检验,其检出率仅为9.71%,这是由于在对样本采集针对性较低的基础上,还存在采样量较低而无法进行有效检测等方面原因。因此,当发生食物中毒时,疾控中心采样人员应尽量采集患者生物样本,之后再对剩余食物及餐具等进行采样。

综上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夏、秋季节多发,因此,应加强对夏秋季节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并加强对群众及食品制作人员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对食物中毒、食品安全的认识,尤其对于学校食堂,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且对存在污染的食物抵抗能力较低,更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曾望军,邬力祥.2005-2011年我国食物中毒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9):3569-3571

[2]张迪,翟前前,翁熹君,等.2004-2013年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6):619-623

[3]黄谷孙,江素红,林奕华,等.2009-2011年汕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病原菌检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1):77-80

[4]张海英.2011年-2016年启东市食物中毒实验室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1):1613-1615

[5]曾丽,孙秋香,高艳,等.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6,10(11):916-917

[6]曾德兴,黄思思,陈应坚.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调查与预防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8):1518-1820

[7]朱颖梅,谭海芳,林凤,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7,11(2):95-97

[8]杨春晓,莫韵韶,魏泉德.珠海市2011-201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788-791

论文作者:黄崇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2016-2017年厦门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及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黄崇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