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代际及年龄层差异视角下的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论文

户籍、代际及年龄层差异视角下的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

梁 宏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 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户籍、代际及年龄层差异的视角,描述了务工经商型流动的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活动特征,结果发现:(1)非农户口者拥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具有较高的职业地位,其从业身份以雇员为主,他们的工作时间较短但劳动收入较高,具有更强烈的长期居留意愿;(2)老一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经济活动参与度非常高,他们的从业身份以自雇/自营为主;新生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高,他们的从业身份以雇员为主;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较长,在流入地的长期居留意愿强烈,经济活动劣势明显; (3)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居留意愿、经济活动状况皆随年龄变化而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 流动人口;务工经商;户籍;代际;年龄层

1 问题的缘起

1990年以来的全国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务工经商型即以经济活动为主要流动目的的流动人口比例一直占一半以上② 根据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体的比例分别为50.2%、55.1%、53.1%、51.1%(段成荣等,2013),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的这一比例为51.9%。 [1][11]。在过去四十年,人们习惯把人口流动等同于农民工③ 农民工指的是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流动,把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等同于进城的农民工,这种强调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唯一的人口流动格局在2000年前大致是成立的[2]。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流动人口的户籍结构已经发生重要变化,虽然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是主体,但其他类型流动人口已经快速增长起来,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比已超过20%,同样是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3]。有研究显示,不同户籍流动人口的异质性较强,城-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社会融合状况相对较佳[4][5]。李若建根据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描述了1982-2010年间中国工人群体的若干特征及其演变,结果发现,城镇工与农民工的人口结构差异显著,外来城镇工④ 外来城镇工指的是拥有非农业户口,并且,全国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时户口不在本县市的工人。 的数量和比重增长较快[6]。在这种情况下,仅关注农民工及其社会经济活动已不能较好地反映人口流动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是需要将关注点适度扩展到以经济活动为流动目的的全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

户籍制度不仅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社会管理体制,也是一项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连的制度,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入学就业、福利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都采用了将公民分为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标准,这种二元身份制对中国社会城乡二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自2014年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区分在逐渐取消,同时,户籍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也在深化,户籍制度回归本源功能定位得到很大程度的推行[7]。但是,户籍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及不平等问题并未消除,比如,户籍歧视对农民工工资率仍有减损的影响[8]。那么,因户口性质不同,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参与活动还有哪些差异呢?

另外,根据六普数据推算,流动人口中1980年以后出生(简称“80后”)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流动人口规模接近9100万;根据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该比例已上升到56.4%,规模在1.18亿左右。随着老一代流动人口的逐步回乡和新增劳动力的持续流出,新生代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会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中坚和新市民的主体[9]。那么,新生代与老一代务工经商型流动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存在哪些代际差异?随着年龄的变化,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诸多特征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此,本文以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从户籍差异、代际差异和年龄层差异的视角,探讨他们的特征差异及分化。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及群体划分标准

本文以本次流动目的为务工经商来界定研究对象,即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同时,在户籍方面,按户口性质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还包括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两种户口类型);在代际方面,分为“80后”出生的新生代(15-34岁)、“80前”出生且不到60岁的老一代(35-59岁)和60岁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在年龄层上,以人口学常用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五岁组”划分标准,由于60岁及以上的务工经商者规模较小,故将其单列为一组。

2.2 数据选取与样本描述

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均比前一年份减少了约100万人[10],规模变化不大,因此,可以推测,2015-2018年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各方面特征在不会发生较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准确描述2015年全国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特征和状态不仅必要,还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在代际和年龄层的划分上,本文分别选取常用的 “80年”前、后和“五岁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资料可以保证上述两种划分标准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见表1)。综上,本文特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下简称“2015年调查”)。

2015年调查是由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为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在流入地对流动人口进行的连续断面调查之一,以流动人口全员信息系统2014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建立抽样框,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方法抽取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 (县、市)户口、年龄在15周岁及以上的流动人口作为样本,调查区域涵盖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总计20.6万个样本。

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的设定,笔者2015年调查样本中按“本次流动原因”为 “务工经商”筛选出15岁及以上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173839人 (占84.39%)。总体而言(见表1),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仍以农业户口为主;“80后”的新生代也已超过一半,其中,25-29岁者的比例最高;随着年龄的提高,“80前”老一代的比例逐渐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

表1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与年龄分布 单位:%

3 分析结果

3.1 户籍差异

3.1.1 农业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低,且流动范围较大

3.3.2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年龄层差异

3.1.2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长差异不大,但居留意愿差异明显

教育作为人们尤为看重的方面,其实行的方式成为许多年来热度不减的话题。而《红楼梦》中一段经典的香菱学诗情节向我们揭示了,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引”而非“领”。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农业与非农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差别不大。具体来说(见表3),他们首次流动比例都不到一半,换言之,超过一半者已有两次及以上的流动经历;他们首次流动距今的时长皆为8年多,首次流出的年龄都在26岁左右;他们本次流动距今的时长皆为4年多,本次流出的年龄都在30岁左右;略不同的是,农业户口者首次、本次流出距今时长为2年及以下、10年及以上的比例稍高,非农户口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首次、本次流出距今时长为2-10年的比例稍高。虽然务工经商仍是不同户口性质首次流动的主要原因,但是,非农户口者以学习培训为首次流动原因的比例明显较高。

3.3.1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居留意愿皆存在明显的年龄层差异

表2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流动特征比较 单位:%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未来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比例已明显超过一半,不确定的比例也高达三成,不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比例较低;但是,非农户口者未来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比例明显较高,而农业户口者不打算或没想好的比例明显较高(见表3)。可见,同为务工经商,非农户口或城-城流动者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意愿较强,而农业户口或乡-城流动者的这种意愿则明显较弱。

3.1.3 不同户口性质的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长、收入、从业状况皆存在很大差异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在业比例较高,农业和非农户口者的在业比例都在九成以上。未在业者中,农业户口者寻求工作的积极性更高,近四分之一者上个月找过工作,而非农户口者的这一比例不到五分之一。在各种未工作的原因中,家务或孩子照料都是主要原因,所不同的是,农业户口者因没找到工作、临时性停工或季节性歇业而未工作的比例较高,非农户口者因退休、单位或个人原因而未工作比例相对较高(见表4)。同时,在业者中,农业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明显较长,收入却明显较低。具体来说(见表4),农业户口者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农户口者的相应比例,而非农户口者每周工作40小时及以下的比例则远高于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二者的周平均工作时长相差5小时以上,中位工作时长相差整8小时。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农业户口者,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三,而非农户口者的月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户口者。

2015年调查结果还发现,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在业者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业,他们的主要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单位类型主要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企业,他们的从业身份主要为雇员、自营或自雇。然而,不同户口性质者的就业特征差异很大。具体来说(见表4),农业户口者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业的比例明显较高,而非农户口者从事高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服务、采矿/电煤水热生产供应业的比例明显较高;农业户口者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的比例明显较高,而非农户口者为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比例明显较高;农业户口者为个体工商户的比例明显较高,而非农户口者的工作单位类型为国有集体/股份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私营企业、港澳台/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的比例明显较高;非农户口者以雇员为主要从业身份,而农业户口者以自营/自雇为从业身份的比例明显较高。可见,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特征存在很大的户籍差异,需区别描述、分析。

表3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比较 单位:%

3.2 代际差异

3.2.1 新生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高,与老一代的流动特征差异不大

3.2.2 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值得关注,不同代际间居留意愿的差异较大

高,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近五分之一,而且,非农户口新生代者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一半以上;另外,老一代与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农业户口者的受教育程度也明显较低。

表4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特征比较 单位:%

新生代与老一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出区域与流入区域分布差异不大,基本都以中、西部地区流出、东部地区流入为主,所不同的是,新生代的流出及流入区域为东部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老年的流出区域与流入区域为东北、西部地区的比例皆明显较高。三个代际中,农业户口者从中、西部地区流出的比例相对较高,非农户口者从东部、东北地区流出的比例相对较高,农业户口者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相对较高,非农户口者流入东北的比例较高。从流动范围来看,跨省流动仍然是三个代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动方式,但是,老年跨省、跨区域流动的比例皆明显较低;同时,三个代际流动范围的户籍差异很明显,皆以农业户口者流动范围较大(见表5)。如果将流动范围的大小作为流动障碍因素的一种反映,则可以说,老年者克服流动障碍因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新生代与老一代。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与“80后”新生代相比,“80前”老一代与60岁及以上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男性、有配偶比例皆明显偏高,新生代中少数民族的比例明显较高;在各代际内部,上述个人特征的户籍差异不大。不同代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非常大,老一代与老年者的受教育程度分别以初中、小学为主,而新生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首次流动的比例较高,而新生代与老一代首次流动的比例都不到一半。同时,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首次流动距今的平均时间最长,他们本次流动距今的平均时长也接近8年,他们首次及本次流动距今10年及以上的比例明显最高,这说明,他们中有相当比例者在中年期甚至是青年期就开始了流动;另外,老一代的平均流动时间也在10年以上,新生代因年龄较低而平均流动时间较短。从流出年龄来看,老年首次流动的平均年龄高达49.66岁,本次流动的平均年龄高达54.86岁,这说明,他们中不乏有“知天命”之年开始外出流动务工者,其中原因值得深入探讨。另外,虽然三个代际群体的首次流动原因皆为务工经商,但是,新生代以学习培训为流动原因的比例明显较高。

(八)开展草食牲畜技术培训情况 在2010年和2011年各开展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培训一次,每次培训人数均为28人。2011年在文复、和顺、沧沟等9个乡镇开展牛羊养殖技术培训会21次,累计培训超过2 0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行情分析、饲养管理、圈舍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饲草青贮技术、肉牛人工授精的优点、疫病防控和国家相关政策等内容。

2015年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状况也呈现明显的年龄层差异,并因户口性质不同而显现不同的年龄层变化趋势。具体来说,他们的收入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变化,30-39岁是收入最高的年龄段;所不同的是,除15-24岁年龄段,非农户口者的收入水平皆明显高于农业户口者,而且,非农户口者的收入水平随年龄变化的倒“U”型趋势更为明显(见图4)。同时,各年龄组农业户口者的工作时间皆多于非农户口者,并且,二者的工作时间随年龄的变化模式。农业户口者工作时间随年龄的变化大致平稳,35-54岁为其周平均工作时间较长的年龄段;而非农户口者的工作时间随年龄变化的波动趋势更为明显,20-34岁为其周平均工作时间较短的年龄段,45-49岁为其周平均工作时间较长的年龄段(见图5)。值得注意的是,在随年龄的变化中,较高的月收入与较长的工作时间并未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国内研究报道混合喂养会导致婴儿生物节律差,会干扰婴儿正常睡眠的建立,同时认为混合喂养的婴儿易出现睡眠不安、频繁夜醒。混合喂养婴儿在新生儿期更多地采取安抚奶嘴或吸吮其他物体的方式帮助入睡,分别是完全母乳喂养及配方奶喂养婴儿的2倍和10倍[15]。国外研究提示亲子之间较多的肢体接触有助于降低婴儿入睡时的安抚需求[16],本研究发现混合喂养是婴儿睡眠问题影响因素,混合喂养婴儿安抚需求高于完全母乳喂养人群,考虑与混合喂养婴儿的乳头错觉导致的不安全感有关,同时从睡眠角度证明婴儿早期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3.2.3 不同代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代际内部的户籍差异仍然存在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相对于纯文本而言的文本样式。纯文本由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构成,非连续性文本则由图片、表格、徽标、数据以及文字等组成,其特点是直观、简明、醒目,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适应当今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阅读此类文本,既可发现和解释信息,也可整合和还原信息,同时也可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文本样式。因此,学校与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阅读囿于纯文本阅读和纸质阅读的藩篱,形成开放多元的阅读方式,为学生新媒体阅读提供保障。

称取10 g经预处理的丝瓜络纤维,在室温下平衡24 h后称重,然后置于50℃的烘箱中,纤维开始放湿,每5 min称量一次,当前后两次重量之差小于5%时,则已达到平衡。此时的重量为干燥重量,计算回潮率,结果见表1。

随着年龄的变化,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职业、行业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分化,且户籍差异明显。具体来说,他们作为生产运输体力劳动者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先下降,后平稳、缓慢上升,达到较高的劳动年龄时开始快速下降,并且,农业与非农户口者的变化模式差异不大(见图6)。类似地,随着年龄的提高,农业与非农户口者从事制造业的比例皆明显地逐步下降,相比而言,在各年龄段,农业户口者的该比例皆高于非农户口者,整体来看,农业户口者的这一下降速度更快(见图7)。与从事制造业比例变化的年龄模式不同,他们从事建筑业的比例则随年龄不断提高,并且,这种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55-59岁;相比而言,在各年龄段,农业户口者的该比例皆高于非农户口者,农业户口者的这一上升趋势更为稳定,而非农户口者的这一比例则在波动中逐渐上升(见图8)。从劳动力代际更替的角度来说,在制造业,新生代与老一代的代际更替运行良好,而在建筑业,新生代则不倾向于进入,建筑工人的新老更替已面临较大的挑战。

从就业特征来看(见表8),新生代更加集中于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他们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较高,以雇员为从业身份,工作于私营企业比例明显较高;相比而言,老一代更集中于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他们作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工作体力劳动者的比例较高,他们以雇主、自雇或自营为从业身份,作为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较高;老年作为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业水利生产人员的比例明显较高,他们的从业身份以自雇或自营为主。由此可见,新生代与老一代及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行业、职业及从业身份方面的分化已开始形成。同时,在三个代际内部,农业与非农户口者的就业特征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表5 不同代际及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流动特征比较 单位:%

3.3 年龄层差异

采用全站仪对现场控制点进行实测,并将实测数据真实体现在三维实体模型中,使建模和现场实际尺寸相同,确保准确性。

林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要想进一步推广林业技术,对于其中的管理体制和创新技术,要及时的进行完善。此外,要加强建设林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林业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让林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得到飞速提升。

表6 不同代际及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比较 单位:%

表7 不同居留意愿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流动时长的代际差异 单位:年

2015年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流动经历不仅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还存在着一些随年龄而变的规律性趋势,其中,他们的受教育年限、流动跨度和居留意愿随年龄而变的规律性趋势更为突出。具体来说,随着年龄的提高,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先有所提升,而后逐步下降,即在25-29岁达到最高水平,其后,随着年龄逐渐降低;农业与非农户口者的这一变化规律几乎相同,不同在于,非农户口者的受教育年限在各个年龄段皆高于农业户口者(见图1)。农业与非农户口者的流动范围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农业户口者跨省及跨区域流动的比例先下降,而后变化不大保持稳定,最后再缓慢下降,整个分布大致平稳,而非农户口者跨省及跨区域流动的比例先提高,其后在不断波动中有所下降,整个过程以波动为主(见图2)。同时,随着年龄的提高,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逐渐增强,在35-39岁达到最高,此后随年龄略有波动,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见图3)。

表8 不同代际及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特征比较 单位:%

图1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农业与非农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和流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说(见表2),农业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男性、少数民族、有配偶者的比例较高。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年龄差异不大,但受教育程度差异非常大,农业与非农户口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近三年,其中,农业户口者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小学及以下的比例也明显较高,而非农户口者则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其高中、中专的比例也明显较高。农业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较高,而非农户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来自东部、东北地区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二者流入东部地区的比例都接近一半,所不同的是,农业户口者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相对略高,非农户口者流入东北的比例相对略高;从流动范围来看,农业户口者跨省、跨区域流动的比例明显较高,而非农户口者省内跨市流动的比例相对较高。

不同代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居住愿意存在较大差异,新生代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比例明显较低,而没想好或不确定的比例明显较高,老一代与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比例明显较高。同时,三个代际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户籍差异仍然较大,农业户口者的长期居住意愿皆相对较弱。同时,不同代际的流动经历与居留意愿的关联性分析发现,流动时间越长,打算长期居留的可能性越大;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不仅流动时间最长,而且,与不打算或不确定长期居留者的流动时长相比,他们中打算长期居留者流动时长的提高幅度远大于新生代与老一代的这一提高幅度(见表7),这说明,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定居需求很可能是长期流动经历后的决策。

图2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3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4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月收入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见表8),老一代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在业比例最高,他们中未工作者寻求工作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同时,他们的月均收入最高,每周工作的平均时间也最长;在上述方面,新生代与老一代的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在业比例明显最低,未工作者寻求工作的积极性也明显较低,并且,他们的收入水平非常低,在业者的月均收入不足3000元,而他们的周工作时间却不明显低于新生代和老一代。从未工作原因来看,新生代以照料家务和孩子为主,老一代以临时性停工或季节性歇业、没找到工作为主,老年以丧失劳动能力和退休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在三个代际内部,在业比例的户籍差异非常小,而收入、工作时间、求职积极性及未工作原因的差异非常大,仍然是农业户口者的收入水平较低但工作时间较长,他们中未工作者寻求工作个积极性明显较高,他们未工作原因更多是丧失劳动能力、没找到工作、临时性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虽然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的比例并不高,但是,不同年龄层、不同户口性质的差异非常大,该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快速上升,在25-29岁达到最大值(为8.37%),然后逐渐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非农户口者的这一比例随年龄的变化更为剧烈,在25-34岁,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皆超过五分之一,成为城-城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主要职业之一;并且,在各年龄段,非农户口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皆高于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见图9)。与之呈现类似规律的是他们从事高端服务业比例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即在各年龄段,非农户口者从事高端服务业的比例皆明显高于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不同户口性质者的这一比例随年龄变化的差异非常大,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在20-29岁达到其较高水平,但仍不足7%,非农户口者的这一比例在25-34岁达到其较高水平,并超过20%(见图10)。可以说,与传统行业、职业相比,新生代(尤其是非农户口者)更倾向于进入高端服务业,更倾向于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依照知识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实际上与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哈贝马斯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在其中,两股现实潮流的兴起成为了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的现实背景。

图5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周工作时间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6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生产运输体力劳动者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7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从事制造业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8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从事建筑业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从业身份也随年龄变化而呈现不同特点,并且,户籍差异仍然明显。具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作为雇员比例不断下降,由15-19岁的接近九成下降到44-49岁的一半左右,50岁后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相比而言,在55岁前,非农户口者的雇员比例皆高于农业户口者(见图11)。他们作为雇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大致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随年龄上升至35-39岁达到最高水平 (为9.66%),而后不断下降;非农户口者作为雇主的比例在15-34岁间一直略低于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但是,从35岁开始赶超,到40-44岁达到其最大值 (为12.75%),而后不断下降至59岁,60岁及以上再次大幅提高 (见图12)。他们作为自雇或自营者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大致呈现上升趋势,除15-19岁外,农业户口者的这一比例皆明显高于非农户口者,但在55-59岁略有回落,而非农户口者作为自雇或自营者的比例一直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见图13)。可以说,在较低年龄时,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更倾向于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受雇者,随着年龄的提高,他们的自主经营活动能力得以提高,更可能成为雇主、自雇/自营者。

图9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10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从事高端服务业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图11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雇员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4 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结论

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户籍、代际及年龄层差异的视角,描述了务工经商型流动的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活动特征,结果发现:

图12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雇主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首先,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诸多特征皆因户口性质不同而差异明显。相比而言,非农户口者拥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较为高端,并具有较高的职业地位,其从业身份以雇员为主,他们的工作时间较短但劳动收入较高,具有更强烈的长期居留意愿;而农业户口者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低,主要作为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体力劳动者,主要从事传统行业,从业身份以雇员和自雇/自营为主,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但劳动收入较低,近一半者并不打算或不确定在流入地长期居住。

图13 不同户口性质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中自雇或自营者比例的年龄层差异比较

其次,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及经济活动特征还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受教育程度不高,但经济活动参与度非常高,工作时间较长,他们作为自雇/自营的比例更高,主要作为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体力劳动者;相比老一代,新生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高(尤其是非农户口的新生代),他们仍然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耐力,其在业比例及未工作者寻求工作的积极性也并不低,周工作时长也没明显较短,他们的从业身份以雇员为主,从事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就职于私营企业、港澳台/外资/独资企业的比例皆明显高于老一代的相应比例。

再次,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较长,在流入地的长期居留意愿强烈,但是,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劣势非常明显。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活动参与度都明显较低,在业者的收入水平尚不足3000元,但工作时间却并不明显较短,他们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比例明显较高。

(1)管理部门机构不健全。现有管理者对农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经验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旅游景点管理的深层认识,影响了石门桂花村的发展。而且石门桂花村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有时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临时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检查队伍,一旦检查结束,队伍便自行解散,并不能采取有效的整治和防治措施,导致景区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②临床好转率 慢加急性(亚急性)、慢性肝衰竭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a)乏力、纳差、腹胀、出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b)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c)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TBil<5×ULN,PTA>40%或者 INR<1.5)。

最后,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流动跨度、居留意愿、经济活动状况皆随年龄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其中的户籍差异依然存在。农业与非农户口者的收入水平皆随年龄增长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变化,但是,二者的工作时间变化模式不同,非农户口者的工作时间随年龄变化的波动趋势更为明显,并且,他们的收入与工作时间并未随年龄增长而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从劳动力代际更替的角度来说,年轻者(尤其是非农户口者)更倾向于进入高端服务业,更倾向于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新老流动劳动力在制造业的代际更替运行良好,而在建筑业的新老更替可能存在较大问题。

4.2 启示

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个人特征、从业状态在户口性质、代际及年龄层方面的差异及分化,应引起我们对以下问题的关注:(1)城—城流动人口与以往乡—城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群体的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城流动的务工经商者规模会不断增加,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及专业技能,更倾向于从事新兴行业,具有较高的职业地位。(2)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在各行各业的代际更替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变,劳动者的就业分化不可避免,但是,不同年龄层劳动者的就业期望及劳动观念的差异应引起重视,既要关注他们向新兴行业挺进的势头,又要分析他们在传统行业(如建筑业)退出的趋势及原因。(3)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未来的养老问题。在个人经济活动能力较差、资金积累不足但长期居留意愿强烈的情况下,流入地亟待解决老年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的居住、医疗、养老等问题。(4)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个人特征、流动经历及从业特征的户籍差异仍然明显存在于各代际、各年龄层内部,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仍需要不断深入。

[参 考 文 献]

[1]段成荣,袁艳,郭静.我国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J].西北人口,2013(6):1-8.

[2]段成荣,程梦瑶,冯乐安.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迁移流动议题前瞻[J].宁夏社会科学,2018(2):103-107.

[3]杨菊华,张钊,罗玉英.流动时代中的流动世代:近30年中国青年流动人口特征的变动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6(4):53-60.

[4]张展新.从城乡分割到区域分割:城市外来人口研究新视角[J].人口研究,2007(6):16-24.

[5]谢桂华.中国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回报与社会融合[J].中国社会科学,2012(4):103-124.

[6]李若建.工人群体的分化与重构——基于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5(5):21-32.

[7]陈鹏.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问题及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8(10):57-63.

[8]曾永明,张利国.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与农民工工资减损——来自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新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5):141-150.

[9]段成荣,刘涛,吕利丹.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形势及其影响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7(9):63-69.

[10]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编.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M].中国人口出版社,2017年9月.

[11]吕利丹,段成荣,刘涛,靳永爱.对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和讨论[J].南方人口,2018(1):20-29.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of Migrants Engaging i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us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ge,Generation and the Type of Registered Household

LIANG Hong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of migrants from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2015,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s engaging i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usiness is d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e,generation and the types of registered househol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shows that:1.The migrants with non-agricultural households have higher education level,and higher occupational status and are mainly employed with shorter working but more income,and they have a stronger long-term settlement willingness in wherever they are working;2.The old generation of migrants have lower education and higher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more likely self-employment.Whil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re better educated and as employee mainly.However,the elderly migrants have longer duration of migration,stronger long-term settlement willingness,and obvious disadvantage of economic activities;3.The change of migrants’ age cause certain changing regularities in their education,migrating distance and scope,long-term settlement willingness,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Key Words: Migrants,Engagement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usiness,Type of registered household,Generation,Age

[中图分类号] C9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13(2019)02-0001-15

[收稿日期] 2019-01-07

[作者简介] 梁宏,女,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

①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调查数据基础上中国城镇社区结构异质性及其基层治理研究”(15ZDB172)的部分成果。

标签:;  ;  ;  ;  ;  ;  

户籍、代际及年龄层差异视角下的务工经商型流动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