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数学课堂促教学质量的提高论文_, 林兴强

如何利用数学课堂促教学质量的提高论文_, 林兴强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林兴强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不管理念如何超前、模式如何先进、投入如何充足,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变化,教育过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那么任何改革只能浮现在表面,提高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能不能打好教学质量攻坚战,关键看课堂效率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材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学生自主确定目标、自主实现目标、自主控制进程,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清楚了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是为老师学,因而积极性大增,效率高效果好。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也是让学生展示的舞台。基础好的学生通过展示会在自我感觉良好中成长起来的。学困生也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长补短,奋力追赶不断进步。只有展示,学生才能有成功感、优秀感、羞耻感、落后感,只有展示,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人人都在自学、参与研讨、进行展示,只是难易不同、深浅不同、形式不同。教师在指导、点拨时,在叫学生展示时,应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学困生”。做到强的不下滑,弱的往上赶,共同进步,缩小差距。通过“先学后教”,努力实现人人自主合作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实行“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力求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快乐地获取知识,这种自主、互助型的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师让出来,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显出来”,使课堂效率和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放”而有“度”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是方向标,指路牌,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教得再好,你的想法也不过就是一种,而由学生自己来学,每人想到一种,互相交流,得到的就是几种甚至几十种方法。在这种看似无秩序的氛围中,没有打闹,没有起哄,没有偷懒,学习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这样,你想让学生成绩不高,反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信息化社会,强调的是知识的创新,即“积累”不再是目的,“生成”才是目的,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时候比我们老师还要强,要敢于放手,勇于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将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从心里愿意学,乐于学,爱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这种“放”不是“放任自流,漫无目的”,要做到“放”而有“度”。既要考虑到学生活动时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又要考虑教师干预时空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两相结合,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10+35”(10:教师讲解≤10分钟;35:学生自主≥35分钟)就是教师对这种“度”的把握的经典表述。另外,该放则放,不该放坚决不能放,只有给“放”规定一个边界线,才能保障“放”的效果。比如,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师还是攥在了自己手里。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活”而不“乱”

“我的课堂我主宰”,学生在学习面前充满着自信,具有主人公意识。教师的思维要围着学生转,教师的教学方式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回到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上来。

任务是活动的平台,也是活动的目标。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明确的任务。“预习”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展示”主要解决理解、内化、提升的内容,“反馈”主要是解决缺漏的内容,特别注意解决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缺漏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在、体现在三个环节之中。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特别热衷于“表现”:或说,可长篇大论,可只言片语;或写,可在预习本上,可在黑板、地板上;他们把学习收获传递出来,外显出来,在“传递”、“外显”的过程中使“收获”得到梳理、整合、丰富、矫正、弥补和提升。试想“听”不清楚,“思”不明白,何谈表现!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们交流各自搜集到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同一题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交流、切磋,彼此耐心地讲解与辩论,相互启发,形成学习的合力。如果遇到难题可跨组询问、交流,将小组的合力扩展为全班的合力。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负责讲解自己的内容,学生自信、踊跃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讲解的思路也清晰、简洁,有理有据,其他的学生发言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坐下另一个接着说,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就会自动让出来,非常有秩序,不需要教师的调解。可谓动中有静、活而不乱。课堂上都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气氛。无论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修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平等对话。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只有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错误时,这时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教师的作用才显现。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学生的自主、自信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学生在动态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在情感中展现,开放的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放飞的舞台、学生求知的殿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落实到实处,才有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论文作者:, 林兴强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如何利用数学课堂促教学质量的提高论文_, 林兴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