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一片诗情,点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火焰”论文_王晓哲

带来一片诗情,点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火焰”论文_王晓哲

广州市执信中学

【摘要】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佳方式就是读诗,写诗。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在多种活动中使其实现自主、自助、自发及自我教育过程,并把这种理念带入充满诗情的课堂,实践于语文的课堂之上。

【关键词】诗歌写作课堂教学 现代诗歌 自主学习活动 方法指导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中曾这样说过:“一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那些委婉动人,豪放不羁的唐诗宋词,还有那些朦胧清丽,思考哲理的现代诗歌。犹如夜空中璀璨星光,无一不吸引着那群“少年情怀总是诗”的花季少年。面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堂表现情况,如何要把看似热闹的课堂,变得自主地具有有诗的美感的课堂,还是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的!

伟大的学者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点燃“火焰”就是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学习语言和文字,有话说,有话写。把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内心需求的体现。那么,如何在语文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焰”呢?选取有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兴趣,这是最值得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那么,要想用“诗意”点燃“自主学习”的这簇火焰,需要以下几个“火种”。

一、对自己的职业,要爱而深;对自己的专业,要精而广

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业,被赋予无限荣光和沉甸甸的责任。只要深切地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一位教育者就都会时刻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内心驱动力。“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明代思想家黄宗羲语。)这就更要求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所传授的知识精准,就语文课堂而言,我们教师自身应当具有渊博而通达的知识,以诗歌教学为活动主题开展各类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怎么进行自主学习,把知识进行理解并加以运用,日渐内化成为学生的自己知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构建成有自己个性的又有人文情怀的知识体系。结合新课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1课堂而言,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关于诗歌的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春季出游百万葵园之前,已请学生自由选择,分好小组。进行个人创作,集体分享,共同品评等一系列诗情学习活动。踏青归来之后,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为你写诗——葵花鸡

皮黄,皮脆是你的外表

骨黄,骨脆是你的内在

维E高,胸肉嫩是你的魅力所在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的卖点所在

只可惜,贵了点

面对着学生这样感情真挚的诗歌作品,学生从无话可说、无处下笔,到写出直白有亮点的诗句,这本身就是一大进步。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写出诗意盎然的语句,还是特别需要语文教师教会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出生活中的美来的。

二、对语文的课堂,要思而得;对自己的学生,要激而励

每年高考一结束,高考作文题目备受关注,其中重点考查的就是对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出内心的声音,一直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学科素养。网络语言和热词表达的娱乐化、低俗化,影响着初中生的语言习惯和阅读审美标准。从知识层面来说,结合教材内的知识,还应补充和丰富诗歌的知识。《新课标》同时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以活动促进写作,以春游百万葵园为活动契机,进行诗歌创作和诗歌分享会,学会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美,来提升自己的作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摈弃“一言堂”似的教学模式。可以引用诗词、成语、对联和时下热播的文化类节目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在自媒体日益壮大的现代,我们也同样可以借助微信的朋友圈图文并茂地呈现着我们的生活,展示笔者曾发了这样的一条朋友圈,现代诗人汪国真诗歌《旅程》中有这样包含哲理的诗句:“你若有不屈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土地。”在尝试开展了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之后,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不是消极掌握,而是获取的,即靠积极的努力获得的。3结合这样的展示,请学生进行以春游踏青所见所感为主题诗歌的创作,初一4班廖予同写下了这样感人至深,引发思考的诗句:

那座塔,我为你写诗

初一4班 廖予同

在那广场上,

我看见了你,

身为塔的你。

你是一座塔,

却像一座山。

你的高度超过了其它的一切,

你的身体支撑起攀爬的勇者。

你就是一座塔,

一座默默无闻的塔,

勇者的汗滴在你身上,

你把它吸收;

勇者的脚踩在你身上,

你毫无怨言。

当勇者把你踩在脚下,

当勇者不再攀附着你,

你还在托着他们,

让他们看见天空的无际,

大地的宽广,人们的生活,

世间的百态… …

你就是一座塔,

一座不违使命的塔。

斗转星移,

日久天长,

你依旧在那里,

看着人们爬上顶峰,

看着自己慢慢衰老,

世间一切已经与你无关。

你还是一座塔,

一座普普通通的塔?

不,你是沉默的勇者,

更是成功的无私者,

让别人爬上你的头顶,

让人看遍这个世界,

却让自己周而复始地工作,

却让自己饱经沧桑地老去… …

你,不止是一座塔,

更是我心中的图腾,

你神圣不可侵犯,

你永远不会磨灭。

顶天立地的巨人啊,

我要为你写诗。

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曾说过: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都是在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其实,对于读者来说,带入自己的感受,真切感受到诗中诗意,本身也是对于学生学习写诗,读诗,品诗的兴趣的有效而自然的激发。在分享完毕之后,有学生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写塔,更是歌颂那些默默无闻,感谢奉献的人,一如父母至亲,回归到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十足的生活和生命感受。发于心声,抒发真情所思所感,激发从心底里热爱语文的学习,这是语文最本真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这样的诗意活动为开始,课堂上的诗情,越来越浓厚。在和谐,平等和民主的课堂上,形成了自主学习,互助提升的良好学习氛围。“我们看到学生在从事真正的脑力劳动:他们深入思考地分析活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和对比,自觉地努力去克服困难。”4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日渐高涨,陆续涌现出一批佳作。

这首诗就充分调动感官角度,视角的远近,光线的明暗,动词炼字“郁”、“幻成”、“撩拨”、“捉摸”的使用,凝成化不开的诗的味道:

致深沉的树

初一4班 刘芷淇

一棵浓密的树,

背着阳光,

像个深沉的人。

叶子下面,

一层暗一层,

绿沉沉的郁成一团幽静。

风一吹,

幻成多少层光和影,

重重叠叠,浓浓淡淡。

树阴这般透明,

好像一匹轻纱,

撩拨不开

又捉摸不住。

从名字已然发现这是一首好诗的《花开花落 细水长流》,不仅是青春的纪念,还带着成长里面淡淡的哀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花香入诗,虚实结合,现实和想象的画面交错,时光似水流年,你依然如花美眷:

花开花落 细水长流

初一4班 徐蔚婷

暖风拂过

带来花丛中特有的香味

拂过你

也拂过我

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和你们在一起

酷暑又如何

看似永无尽头

但四季轮换

夏日终要过去

秋凉之时

检视过往种种

所有的一切

都有了不可名状的美

入夏

棉絮漫天飞舞

舞动的是青春凋零

红花绿柳铺满地

逝去的是流年

我们合影

以照片纪念

我们视频

以笑声祭奠

当来将你回首

会意识到

年少时与伙伴一路同行的记忆

将永存不去

那里有永不消失的湖泊

永不摧折的树木

永无尽头的漫漫长路

当沧海桑田

你是否还会记得

曾一起走过的日子

那些流金岁月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只争朝夕

在活动分享时,可以利用小组积分晋级排名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便个别学生有“独特”,甚至有些偏激,张扬个性的看法时,不要第一时间给予根本的否定,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可以求同存异,加以引导。学生们自己创作诗歌,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美好感情瞬间,如此坚持下去,不仅创设出浓郁的课堂学习语文的氛围,还直接影响到学生课余时间对于诗歌的关注和喜爱,从而激发出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活动指出分设小组,自己名为有个性的组名,进行小组内部的点评,班级活动分享,写出语言精美推荐的理由,评选最佳诗作,并朗读诗作和颁奖词。有一个小组写下这样的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推荐理由:“《花开花落 细水长流》温柔婉约,全诗带着惆怅,清淡而优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时光流逝之美,将平淡的时间描写得生动形象,也写出了我们对美好往事的怀恋,最后我不由得感叹一句:那些岁月耀眼夺目,是最好的习惯,习惯有你们在我身边;那些年华充斥着欢笑,是最美丽的遇见,遇见你们翘起唇角,笑得如花灿烂。”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说过:诗起于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创作诗歌时引导学生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有丰富的想象,画面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描写;用想象、联想来再现画面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2.诗歌语言精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抓住精准的动词、形容词;注重整齐的格式,可适当押韵,反复等修辞,增强节奏感。

3.诗歌内容反映社会生活,有真感实情。折射出自己对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感悟文字的能力,随着每个同学的成长,就会变化成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感悟真善美的能力。

并借此方法来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作文,在写作方面也借助诗意,自主学习。

初一5班的屈柏含同学的作文《早·茶·点》修改后是这样的语言呈现:看去,晶莹剔透的虾饺,黄皮儿肉心儿的干蒸,游着海鲜的艇仔粥,油光闪亮半面微焦的萝卜糕,半面如镜的蛋挞,还有那带着黑亮露珠的薄似雪片爽口润滑陈村粉,都次第安于桌上一隅,星罗棋布于其上,谁人不想吃?一口咬下虾饺,弹滑爽口,仿佛置身大海;吃下干蒸,满嘴溢汁;咬下酥脆的蛋挞,听到的是每一个味蕾满足的呼喊和轻微的“咔擦”声;喝着艇仔粥,闭上眼,你不但不会把粥喝到鼻子里,反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再细细品,用舌头分辨出,这是鱼肉,这是鱿鱼;不满足的还能再点条油条,搅进粥里,脆、绵、咸、淡、荤、素,混为一体,白黄浅灰,一口十口,回味无穷——一点一世界,一口一无极——如此这般游历诸多世界之后,“好吃”这简简单单两个字绝不止简简单单只浮现在我心头。

小作者运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多角度(包括远近、高低、动静、明暗等)再现鲜活画面;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借助想象和联想展开的心理活动;精准的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强化了具有强烈画面感的美食。再加上了真实独特的感悟,思考分析时不流于表面,有真正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入思考。 结合画面体味出饱含深情的感悟,以议论,抒情表达方式为主。 句式上可以以感叹句和反问句来加强自己的感情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和共鸣。可见,在结合诗情的语言和一系列活动展示之后,再来提升作文的语言,必然会取得了不俗的提升效果。

(四)全面展示,重点点评自主学习成果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舞台来展示通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取得的成果。在日常诗歌的教学中,请学生展示自己朗读,配乐,配画面的PPT,来介绍相应知识。对于个别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可以采取私下交流,询问是否有畏难情绪,鼓励他多做准备工作,多积累,增强他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再重点检查其自成果。

在学习诗歌,尝试创作和展示诗作的基础上,笔者所在的年级开展了“为你读诗”的活动。笔者所教的班级里,有几个平时特别不爱学习语文,又非常调皮的男生,在这次活动上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俗表现。我们可以一同来看一下他们自己创作,自己编排,自己吟诵的这首诗歌:

民主战士

初一(5)班 饶梓恒

一百年前

有一个白人

他问

为什么你们黑人是奴隶

在19世纪这个伟大的新世纪中

居然存在不民主平等

现在是时候帮助黑人

给他们民主自由

为了这个梦

他签下

《解放黑奴宣言》

一百年后

有一个黑人

他问

为什么我们黑人是下人

在20世纪这个伟大的新世纪中

居然存在不民主公平

现在

是时候领导黑人

给我们民主平等

为了这个梦

他发表

《我有一个梦想》

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

曾经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反对不解

今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主战士

从形式上看,服装道具一应俱全,背景音乐雄浑而有力。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得到这是学生们对于“民主”所进行深度的思考。同学们在创作诗歌中,有了自己深刻思考的印记,并且结合了自己的感悟而成,如果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自发地来参与,是决不会有这样的作品呈现的。诗中把对于“民主”的孜孜以求,化成两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民主战士!

再如这首诗歌,学生在朗诵时,配上背景音乐《十年》,诗意的画面感呼之欲出,舒缓又忧伤的风格,感动了每一个人。别具匠心的作者,请同组的同学分别以无言的舞台剧的形式,来配合朗诵,相得益彰。从一首诗,演绎成一个故事!这中间的“跨越”,是语文写作能力的自然提升,使学生“喜欢去读,读了以后还是喜欢”(朱自清语)。如此精彩的演绎,给分享会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 子

初一5班 李想

溪流急着奔向大海

浪潮却渴望重返土地

机场的检票口

登机的玻璃窗前

我就那样轻易地告别

一道尾迹云替我拂去你的泪

沧桑的十年后

我的心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

激起层层细浪

我背对着大海

在无垠的蓝天里

捕捉到了你的泪

三、对课后的反思,要勤而勉,对终身学习,要持而恒

全体学生的创造热情高涨,涌现出一大批诗歌佳作,集结成册,颇受好评。诗歌的创作和赏析,引发了学生理性的思考,表达的角度新奇而又深度,真挚而感人。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留意诗意的语言,厚积薄发,为我所用。刘芷淇同学《致深沉的树》,在分析创造想法的时候,谈及灵感来至于她之前读过的一篇散文。

同处在教学一线的王学东老师指出:“把语文知识从鲜活的材料中抽出,成为干瘪抽象的死性知识,而对干语文实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知识关注不够。”笔者所处的备课组,从刚刚开始的每天课前五分钟的“送你一首诗”,写给同学和老师的心语小诗,到以周为单位的推荐分享名人诗篇活动,推荐徐志摩、冰心、席慕蓉、余光中、舒婷、顾城、北岛等现当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品鉴和仿写。再到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和推荐理由,进而评选出佳作,参加年级“为你读诗”朗诵大会。

读诗,写诗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上;读诗,写诗在我们的生物园漫步时;读诗,写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在这样的诗情活动的带动下,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作文的表情达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能用凝练,有美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感受。

在整个诗情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无论是品尝到了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成功感,还是被无情的现实打击有轻微的挫败感,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勤于自勉。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具有才情的诗人,但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爱上诗歌,用诗情表达生活中的美和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5让他们产生强烈浓厚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就“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整个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6,吟咏性情,放飞心灵,热爱语文,终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教育的道路上也会有长足发展。

注 释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王学东.还语文知识教学以应有的地位[J].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7期.

5.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参考文献

[1]David Little. 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郑敏. 自主学习的起源和发展[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3]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张美云. 自主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王红军.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中华少年,2012(14).

[6]叶嘉莹. 古典诗歌吟诵九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王宜振. 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8] 苏静.中华儿童诗意课[M].北京中华书局,2013.

[9]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王荣生.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曹勇军. 照亮课文,点燃学生——《个人与集体》教后谈[J].语文建设,2002.

[12]王土荣. 活动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1.

论文作者:王晓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带来一片诗情,点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火焰”论文_王晓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