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与婉约齐飞,共蝉鸣耀世论文_周万通

豪放与婉约齐飞,共蝉鸣耀世论文_周万通

——谈高中历史“诗词”中的“悲”、“离”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256600

摘 要: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历史岳麓版在“诗歌”——“词”这一部分,从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角度进行了最基本的史实介绍与信息传递,本文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朱敦儒的《卜算子》、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为例来说明宋词中“悲”、“离”与当时社会历史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宋词 “悲” “离” 苏轼 朱敦儒 李清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多么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啊,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这一首词让人荡气回肠,充满想象。在两宋之际,像这样优秀的词可谓多也,它深刻影响到了今后中国诗词文学的发展,不断有人去追逐、去学习。这些激动人心、催人奋进、表达心怀的诗词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岳麓版)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这就让历史课不再仅仅是“历史”,而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畅想,让人回味绵长,让人的灵魂遨游于其中,去追寻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这就让历史知识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并再次认识历史。

岳麓版必修二第九课“诗歌”——“词”这一部分,从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角度进行了最基本的史实介绍与信息传递,让教师和学生徜徉于其中,对中国古诗词产生了浓烈的崇敬之情,让人不知不觉地就吟上几句,以抒胸中情怀、表达人生理想。那么,作为一堂历史课,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诗词表面,而应该更多地透过这些诗词表面的“悲”、“离”去分析产生“悲”、“离”的社会大环境,这就是历史学习。我以豪放派代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朱敦儒的《卜算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为例来说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它的诞生与苏轼当时的境遇是分不开的(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两年多)。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革新派与守旧派争斗激烈。作为守旧派的苏轼曾多次上书宋神宗表明自己反对变法,也针对变法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反对新法的诗文,于是朝中一些人以此做文章,曲解附会。由于苏轼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任由其诗词在社会上传播不利于新法的推行,于是在宋神宗的默许下,将苏轼关进乌台达四年之久,后被贬黄州。在黄州多次游历后写下了不朽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之情跃然纸上,显示了词人心中的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生快意,尽能如此,虽有不如意,却畅游了一生,岂不快哉?

再者,课文中也收录了朱敦儒(1081-1159)的《卜算子》:“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欧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为何朱敦儒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来,1127年靖康之难的战火把朱敦儒也抛入了南逃大军的难民潮中,该词便是此时情景的反映。全词以“雁”来映衬词人自己,抒发心声。“旅雁向南飞”,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巧合的是,词人由洛阳南逃也正是这个时候。也许是他逃亡路上,见雁南飞,有感而发,借以表达因雁南飞而产生的伤感。“风雨群相失”,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而实际上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突袭而来的战祸。“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比喻人们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鸥鹭苦难亲”,“难亲”借以表达地上也难有安宁之处,从而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升华。“矰缴忧相逼”一句中“矰”是射鸟的短箭,“缴”是系在短箭上的丝绳。《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易被猎人所射杀,词人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最后写到了人海茫茫,漂泊无所,人生之悲苦,谁能了解?国家、社会的巨大变故,通过词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出来。

与此同时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1084-1155)也在“国破家亡”之时将自己的心境宣泄于笔下,写下了著名的《永遇乐·元宵》。该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夫死之悲,亡国之痛,使她内心深处充满了愁苦悲凉,“试灯无意思,踏雪莫心情”(《临江仙》)便是体现。“双溪春尚好”,她也不愿去泛舟;虽值元宵佳节,又值“融和天气”,她也无心去观灯。面对对金妥协投降,苟安于东南一隅,一味寻欢作乐、消极颓废、不思进取的南宋王朝,作为忧国伤时的女词人岂能不愁苦郁闷?因此,她婉言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的 “酒朋诗侣”,躲到帘儿底下听游人的欢声笑语,借以表达汴京今昔盛衰和自己的痛苦。在这种反衬对比之中,渗透着女词人无法抹去的夫死之悲、亡国之痛,于是写下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把愁苦悲凉和“悲”、“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确这些词的基本信息外,更要让他们懂得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历史大环境。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时而著”,正是在这样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催生了两宋豪放与婉约两大风格迥异的词派,但无论其词风如何,这都是与词人的经历,国家、社会的变故密不可分的,是对这个时期社会历史的最真实的反映。两宋之词,豪放与婉约齐飞,共蝉鸣耀世,沁人心脾;两宋之史,值得探究,以史为鉴,乃知荣辱,敢有责任担当。唯此,民族之兴,匹夫之责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套话。

论文作者:周万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豪放与婉约齐飞,共蝉鸣耀世论文_周万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