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给学生需要的爱论文_李晓翠

因材施教,给学生需要的爱论文_李晓翠

保山智源中学

我是一名执教一年半的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仅仅一个学期。第一次担任高一班主任,怎么管理学生,怎么建设班风学风,怎么因材施教等等都成为困扰我的难题,在我的案头放了很多有关班级管理的书籍。这些书在我当班主任的过程中给了我不少帮助,但我想说的是,外在的力量要借助,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需要的是爱人之心,育人之责--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半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感悟到,这种爱还必须是,"因生给爱",因材施教,给学生需要的爱。

一、体弱生,爱在关心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体质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从一开始接手班级我就特别观察班级里身体较弱的学生,发现其中好几个女生,时常会胃痛或肚子痛,偶尔也有发烧的情况,我会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一个小盒子,里面备有一些常用的药以及温度计,并告知生活委员与这些学生;同时也会在查寝或者适当的时机询问病因,从中了解到多数是饮食不规律引起的,因此"吃饭了吗?"就成为每次和她们交谈的第一句话。每周我也会抽一至两次在吃饭的时候亲自去查看,尤其是常去吃泡面的地方转转,一旦发现学生吃泡面我都会很严厉的批评,并讲明其危害,久而久之认真吃饭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当然增强体质的最佳方法是锻炼,每天的两操与体育课我提出了除非身体确实不舒服,否则不准请假的严格规定,尽量让学生多运动,强身健体。

有人说:身体是1,其它的的都是0,有了1,0越多越好,没有了这个1,0再多还是一个0!因此,身体健康应置于首位。

二、问题生,爱在适度

我特别关注那些行为习惯异于常人和有特别病史的学生。这类学生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学生,有浓重的自卑感且十分敏感。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得科学、爱得适度,否则事与愿违。

目前为止,我已经遇到过好几名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其中一名女生由于初三与班主任发生过不愉快,家长对其不理解还时常吵架,再加上从小特殊的经历导致其养成了孤僻的性格,最严重时甚至自残过,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在了解清楚后,我采取的办法是逐渐靠近她,在不经意的时候温暖她的心,让她感受到我的好意,一步步走入她的内心。记得有一次,她生病咳嗽一直不停,在等待家长的途中,我们的保安十分暖心地送上热水并把自己闲置的大衣披在了她身上,当时我只是摸了摸她的头问了一句话:暖不暖?我真切地感觉到了她的感动,现在她很乐于和我分享她的事情,并在学习方面很有劲头,我想,她心里的门已被我敲开了。

浅沙藏爱,爱不张扬。深海捕鱼,溺爱深陷。天空飞翔,爱意飘摇。爱不刻意,爱的方式不唯一,爱是给予,八十分的爱最好,一百分是彼此伤害,五十分太少,三十分谈不上是爱。如果爱之,那就使那爱合于道,适其度,才会益于生命,促其成长。

三、过失生,爱在信任

高一的孩子,正是任性和自制力差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小过失,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并及时解决,而不是一旦犯错就不给他们机会,让孩子们放任自流,或者破罐子破摔。

本学期从开学到现在,一直严抓的抽烟问题,最近有几例终于浮出了水面。而我所带的班也有一名学生"落网",这是一名平常乖巧到从来没有一次违反班规的学生,结合其本人的性格去分析他严重违反校规的原因是因为,该生从偶尔抽烟到后来的上瘾,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抽烟的危害,加之并没有人严肃地批评,严厉地制止,才愈演愈烈以致违反校纪校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次严肃的批评与处理过后,他真心诚意地认识和反省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我紧接着是对他给予鼓励与信任,告诉他人无完人,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才能有今后直面诱惑和挫折的勇气。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成长,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成长。

四、中间生,爱在鼓励

学习成绩、行为表现都一般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我常常用鼓励加爱护的方法,希望他们更上一层楼。在周记中给学生写评语时我就注意了这一点。

偶尔有班委发牢骚说班里的同学不服他管,我会在周记中写到:"要让人服你,首先,你自己是否行为得当,如果你连自己都管不住,那当然会有人不服你管,而我选你做班委就是相信你在管理同学之前能约束好自己,这样你所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加油!"当班里出现因为其他同学屡次犯错而愤愤不平的情绪时我也会写道:"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的做法,但可以做好自己,让自己去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影响到整个班级,我相信,集体荣誉感如此强烈的你完全可以做到!"

当然,书面上的交流毕竟有限,也有解决不了的,那就需要改变策略。

一次,我注意到班里有位女同学入学快一个月了仍然没有调整好心态,在校心情十分压抑,我从各方面了解了她的情况,知道她原本不想到本校就读,是被家长逼着来的,而且好胜心也很强,但是成绩上却没有提高,心理屡次受挫。我在每次的周记里都会或多或少给她写几句,是鼓励的,亦是鸡汤抑或是现实,但几次下来我发现情况并没有好转,因此选择了找她面对面的交谈,帮她分析原因,找到心理障碍并寻求解决方法。其实她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学习的压力使她不断否定自己,并且加固当初不愿意到本校就读的想法。我尝试着从她逃避的后果,现实的残酷入手逐渐淡化这一想法,再结合她的困扰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在意很多,想得很多,学习效率也就不高,最后针对她的问题对症下药,鼓励她尝试着放开自己,抛开杂念,平时多笑笑,渐渐地,她的改变也挺明显。

还有那些言语不多,在班级里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周记上也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的孩子,我也会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聊聊天,做朋友,以期最终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

"被人认可"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士为知己者死,之所以士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就是因为被人认可。每个孩子如同那天上闪烁不定的星星,有明有暗,有的近,有的远。只要细心、耐心去寻找,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五、学困生,爱在坚守

每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有好就有坏,正如和家长说的一样:班里46名学生有第一名自然就有最后一名。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的方式是充分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一种不放弃,对每一位学生的坚守,时常找他谈谈心,可以以闲聊的方式展开,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帮助他制定计划,找到改进的方法,再予以监督与鼓励。几次考试下来,有一位同学明显跟不上,了解情况后,我发现他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自制力极差,但也是真心想学习,所以我让他每天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完成的打钩,没完成的注明原因,并要求每早早读时放在书桌上,以此方式检查其计划是否合理,同时也起到监督的作用,渐渐地,制定计划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互相监督,而他的学习劲头也越来越高涨。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它告诉我教育是"慢"的事业,容不得我们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晴的丽,雨有雨的趣。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故而因材施教,给学生需要的爱成了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也是我终身研究的课题,在这条路上我会努力前行,不断探索。

论文作者:李晓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因材施教,给学生需要的爱论文_李晓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