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形成的主阵地。从小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建设和法制观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发展,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融入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全面构建高效课堂,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活力,促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提升。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只有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开开心心地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放弃师道尊严,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谐的的教学氛围,摒弃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入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者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为兴趣是学生感受知识、体验知识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兴趣的激发中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情景教学、趣味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设置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个别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譬喻美国建国200多年,新中国成立不足百年,我们强大的祖国现在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布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培养了综合素质。
三、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一直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厌学心理比较严重,主要是在教师的被迫和强制下学习,所以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当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无法得到提高。面对这种教学状况,素质教育倡导全新的教学策略,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思考学科知识。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通过印发导学案等形式全面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的能力,也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时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构建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机制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要摒弃单纯以成绩评价学生的陈旧评价方式,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多元化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拓展到校外实践中去,让小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去感受、去体验。例如,在学习“感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去附近的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捶捶背、唱唱歌、聊聊天,打扫卫生、摘菜做饭等。这些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都是爷爷奶奶为他们服务,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他们感受一下平时父母的不易,从而学会感恩,做一个独立、孝顺的孩子。又例如,由于受网络、电视的影响,个别学生会认为吸烟、打架是非常酷的事情,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定不可触碰。教师可以带小学生去少管所表演,让他们在和这些曾经失足的孩子的交流中,感受自由的可贵,从而强化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总之,新课程改革赋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重要的职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探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探索新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论文作者:高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道德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9期论文;